第107章楊禹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這是吳光琮從小到大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恐懼,盡管他沒有生死之間那種直麵死亡的恐懼,可楊禹等人輕描淡寫的話語中,他還是感受到了大明猶如一個被漁網捆住的巨人一般,越是掙紮這張網就越發牢
不知不覺間吳光琮的衣襟已然濕透,不知不覺間吳光琮隻感受到了渾身無力,一種自己信仰崩坍的感
昔日不畏寒暑苦心求學,省吃儉用指望科舉翻身的時候,他可不曾想過這個世界早就沒了改變的可
王朝末日又如何,農民起義又如何,如此龐大的一張利益網麵前,就算哪個幸運兒靠著起義當上了皇帝也沒用,就算建奴坐了天下也是一
士紳集團可以放棄至高的權柄,但終究這天下逃不開士紳的掌他們在每一個縣,每一個村都有著難以想象的話語權和力量,誰來當皇帝都是他們在收稅,誰來當皇帝也架不住他們在暗中操控朝
皇帝又如何,大明死的不明不白的皇帝多了去了,這般南北士紳爭奪利益幹掉對方的計劃都能做出來,他們還有什麽不敢做
恍然間吳光琮感受到了楊禹關切的目光,沒來得及從自己的恐懼中清醒,耳邊便出現了宋應星消沉的聲音:“想開點,我輩讀書人改變不了世界,但至少守住良心底線仍舊可以給百姓做些事”
“吳兄這般出身也能考秀才,或許考舉人需要一些妥協,但隻要守住心中底線,他日未必不能公卿朝隻要我等守住科舉底線,總還是會有人從底層走出來的,隻要有那麽一線希望,盛世也是可期”
宋應星這句話的底氣並不足,這讓吳光琮聽的時候感受不到信心,可也正是這種信心不足的話反倒是給了他勇氣,因為他能感受到宋應星並沒有放
楊禹還是那麽樂觀,甚至一點也感受不到他對現實的無奈,反倒是他的樂觀中充滿了希望:“不必如此,年輕人終究會成長起來替代老人,老人終會行將就木走進枯我們成功了會變成曾經痛恨的老人,我們失敗了連被痛恨的資格都沒有,世間走一遭無非如此,何必年紀輕輕就失去希望呢!”
沉悶的氣氛中宋應升忽然擊掌笑道:“精彩,還是楊兄通達,不然我還真就苦於無法勸阻應星”
楊禹笑道:“我本是家中庶子,出身那一刻便沒了執掌家族的希世態炎涼一個小家族中就能上演的淋漓盡致,放大世間又何來苦無非人心思辨而已,賺一文錢想著賺兩文的事,賺一兩想著賺十兩,欲望膨脹了而”
說這話楊禹自斟自飲道:“吳兄不比糾纏,我們仔細謀劃一番,未必不能在這既定的局勢裏謀取一番好隻要我等拿到了資源,這未來就有資格成為操盤手的一員,執掌他人命運總好過被人執掌吧!”
吳光琮猛然驚醒,到不說楊禹這番話讓他振聾發聵,而是他覺得楊禹說的就是每一個人的現實需
無論是他這種窮苦出身也好,楊禹等人這些世家子弟也罷,甚至高高在上的皇族又能如何,起點高不代表真的掉不下來,起點低也不見得真的爬不上去,這人吃人的世界本就是這般,多吃一口總好過少吃一口活的更長
想通了這層關係,吳光琮猛地給自己灌了一杯酒,這才笑道:“是及、是及,還是楊兄通透,一語讓小弟看清了這世道本倒是楊兄可有謀劃,這下一步又該如何?”
楊禹對於吳光琮的反應很滿意,盡管他的這個做法值得商榷,可對於一個世家庶子來說,有一個有野心的盟友遠比帶著十個甘心躺平的人更有前
楊禹笑道:“範家那邊要示警,傳話的時候要把話語引導到範家在北邊的生意威脅也好,暗示也罷,要讓範家知道他們北邊的生意已經有人覬覦了,他們在台南這裏的謀劃有很多人在關”
吳光琮有些不解:“這是什麽意思?”
宋應升笑道:“南北之爭不是一家兩家的事情,這種爭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洪武皇帝尚且也靠南北二榜維持表麵平和,朝堂之爭可是從未斷說白了就是權柄話語之爭,這些事不能拿到朝堂上去講,所以隻能在下麵相互劃地”
吳光琮撓了撓頭道:“我還是不懂,這南方世家有意引導唐人北上琉球、朝鮮去和建奴搭上線,這種搶範家生意的事情又怎麽能提前泄露給範”
楊禹笑道:“不爭不搶何來損傷,沒有損傷大家族永遠都是大家族,我等這些小家族又該如何取代大家族上位?”
吳光琮恍然:“那後麵又該如何做?”
宋應升道:“消息傳過去就好,範家還有其他渠道,這南北之爭是大事,雙方自己就會從朝堂爭鬥到地範家也好,北方勳貴士紳也罷,甚至遼東建奴也都是下不了水的旱鴨子,這北上通道從一開始就不是北方人能夠染指的,所以唐人的利益不會有所損傷,自然也就不會影響到我”
悶悶不樂的宋應星還是摁不住插了一句:“扶持唐人北上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製衡李旦家族,這大明周邊可能隻有李旦家族一個掌控海洋的存在,老套的製衡而已,士紳們這是要扶持唐人與李旦家族維持海上平衡,同時也要借著這兩股力量與紅毛夷達成平衡,隻有平衡大家才能安心做海貿生意賺”
吳光琮有些訝然宋應星的態度,不過也沒有多想,轉而開口問道:“平衡我能理解,但這麽做就不怕唐人發展起來一家獨大嗎?畢竟唐人的工匠技術很強大,誰敢保證他們不再造出幾條鋼鐵大船,到了那個時候又該如何控製?”
楊禹笑道:“簡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紅毛夷是外族,所以這麽多年來大明士紳一直沒辦法插可這唐人卻是不同,他們外貌行為定然是我華夏後裔,相互融合沒有任何問泉州自古就有與夷人結親的習慣,能和外人相互融合,與唐人融合更不會有什麽困”
吳光琮點了點頭,對於這種想法和計劃他不置可否,甚至說他也覺得問題不唯一需要關心的其實還是自身如何從中取利,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來參與,索性就直接開口說道:“那我又該如何從中獲”
直到這一刻楊禹的身上才展現了放鬆的氣質,就好像他剛剛一直繃著神經一般,在吳光琮說出這句話之後,楊禹整個人都好像鬆垮了一
“這也簡單,戰爭無非人力物力的資源投入罷了,你如今已是台南警察,或許軍隊那邊不方便插手,但這警察局卻是已經比其他人有了先入優”
見吳光琮還沒理解,楊禹索性直白說道:“唐人北上必然要招募士兵,財力無力的投入都會被大明士紳吃下去,人力方麵士紳們也會安排家中子弟和家仆後代入場,說不上一定就能把軍權搶走,最起碼提前滲透進去也算早日布”
“這般調動人力物力就難免需要維持台南這裏的安定,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唐人絕對不敢貿然對外出到時候隻要是城外野人鬧點事,又或者是城裏有些打架鬥毆的事情發生,這台南警察局就必然會擴大規模,你也就有了機會把你家中那些親戚都安排進警察”
吳光琮點了點頭,這方麵他早有想法,不敢說這警察局真就是什麽好工作,但最起碼這也是一個上升渠道,所以他早就想找機會把自己家的親戚安排進來
宋應升也笑道:“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宋家其實也是如此,不然為何在這個時間上要把家中人送來台南?無非就是唐人已經在台南立住了跟腳,江南士紳有意開始推動唐人走出去而”
四個人把話說開之後,這氣氛自然就變了模樣,特別是吳光琮真正了解這些世家謀劃之後,更是有了主動融入的想法,所以一時間這氣氛倒是恢複成了最初的模
吳光琮笑道:“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早日聯絡那些紹興人呢!他們在各地官老爺身邊都有師爺,吏員一道人家才是真正執牛耳者,我等謀取官身之前何不展示友好,剛好他們的人還沒能在台南站穩腳跟,雪中送炭也是一樁美談啊!”
楊禹點了點頭,隨即卻又搖了搖頭:“這事情有好有壞,論起吏員之事紹興人比我們更清楚,助他們入局自然能獲得一份友誼,可這些人力量不小,這友誼的效力其實也非常有當下我們還是要順應時局獲利,多與各方結交才是正事,可以遇上的時候助力,但絕不能主動上門去送,那些人精明著呢!”
三人同時點頭,算是認可了楊禹的這個說那幫子師爺吏員可比當官的還要精明,人家不是真的走不上科舉之路,而是這大明的權柄早早就被分潤幹淨了,他們入場反而會被各方聯手絞
與其跟那些大家族博弈,倒不如放棄名利轉過頭來拿走實際利益來的直接,而且這些師爺的關係網也極為龐大,說起來官老爺有可能在博弈中失去官位甚至性命,這些師爺還真就不怕這些,人家轉回頭隨時都可以在鄉黨幫扶下轉投另外一個官老爺,地位反倒是更加穩固,換了朝廷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