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滄海桑田揚州夢之十三:山地戰
字數:2807 加入書籤
第五日,清晨。
策巴克果如桑吉策所料,直接將大軍開進了南山中南部,五個團練營,每營三千人,其中有一千人擁有火器,慶福營駐紮在黃山南麵,伊爾泰營駐紮在觀音山南麵,斌榮營駐紮在丹徒宮南麵。
而斌肅營、斌勇營又在慶福營、伊爾泰營之後。
而策巴克帶著江寧將軍府一千五百八旗兵則駐紮在南山後麵的丹徒鎮上,他顯然認定了特魯琴軍是不可能主動出來攻擊的。
為防不測,他讓斌肅營、斌勇營駐紮在南山最南麵的回龍山、雞籠山附近,那裏距離丹徒鎮隻有一裏的距離,呼吸可至,若是特魯琴軍真的越過大運河來攻,也能就近支援。
這還不算,在南山與丹徒鎮之間還有一座安基山,當地一戶豪強地主圍繞此山建了一座大型別院,山頂也有涼亭,策巴克自然毫不客氣將其占了下來,他的一千五百八旗兵就依著安基山駐紮,他的大帳則設置在安基山上。
策巴克顯然對軍旅之事極為熟稔,自己的大帳北麵,他豎起了六根大旗,分為赤橙黃綠青藍六色,分別代表五個團練營、江寧營。
當代表各營的大旗向北傾斜時則代表著攻擊小山,在大旗沒有扶正前,攻擊不得停止,若是向南傾斜,則代表著立即停止攻擊,收兵回營以待來日再戰。
若是全體大旗都向南傾斜,則意味著全體撤出戰鬥,回到丹徒鎮大營身邊。
每營他還各派了二十名八旗兵監軍。
當然了,對於駐紮在雞籠山的斌勇營來說,若是大旗向東傾斜,那就意味著大運河上出現了敵情,若是大旗向東傾斜大約三十度,斌勇需要分出一半人馬抵達大運河邊布防,阻擋特魯琴軍乘坐船隻登岸。
若是傾斜六十度,就需要全部出動到大運河西岸布防。
而他自己也讓趙無極帶著三百騎兵在大運河邊上下二十裏的距離往回巡邏。
至於己方大軍的糧草,自有句容縣、丹陽縣的縣令糾集民夫押送到這裏來。
他自己也攜帶了足夠戰鬥十日的糧草、彈藥。
安排好這一切後,策巴克親自帶人深入南山巡視了一番,見到各營都布置好了營寨、陣地,軍容也是整肅一片後才滿意地返回安基山大營。
那座別院的主人對於他的到來顯然是十分歡迎的,不但如此,還給他送上了兩個不滿十五歲如花似玉的瘦馬為他侍寢。
策巴克雖然較為清廉,那都是在錢財上的,對於女人那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的,自然笑納了。
當清晨第一抹陽光灑在鳥語花香的南山中時,代表慶福營、伊爾泰營的兩麵大旗向北傾倒了約莫三十度,兩營立即發動了進攻!
他並沒有讓駐紮在丹徒宮的洛天愁江寧營同時發動進攻,自然是因為對麵的黃鶴山距離城牆實在太近,雖然消耗綠營也在他的計劃之中,但麵對如此強敵,他也不可能平白損耗兵力。
戰鬥開始了,黃山這邊率先打響,由於高崇寺駐紮在半山腰,海拔隻有五十米左右,慶福營布置在山下的火炮全部照顧得到,一陣密集的炮聲之後,當先一百左臂掛著藤牌,右手拿著苗刀的江南土人精銳就躍出戰壕衝了上去!
在他們後麵則是一百張弓搭箭的土人,對於策巴克來說,由於弓箭可以拋射,發射速度又快,在這種戰場條件下可比火槍強得多。
後麵一百弓箭手一邊緊跟著藤牌手,一邊不停地向半山腰發射箭枝,這一百弓箭手顯然是土兵中力氣較大,能夠拉動一石力以上硬弓的,正好可以照顧到半山腰。
在他們進攻時,炮兵陣地這邊還有一個穿著清軍服飾的英國軍官正端著一隻單筒望遠鏡仔細查看著山上。
高崇寺那裏,其周圍原本也有一排鬆樹,不過特魯琴顯然沒有將其保留下來用作遮擋敵人視線的物件兒的,而是將其全部砍掉了,不但如此,還將寺廟下麵大約二十米左右的大樹全部砍掉了,以便讓山上的視線一覽無遺。
這個舉措反過來又給山下的敵軍提供了觀察的便利,不過特魯琴軍卻無所謂,原本在寺廟周圍有一圈石柵欄,特魯琴軍抵達後便在其後砌了一堵矮牆,矮牆兩側都打著木柵欄,中間則是三層裝填了泥土的草袋子,高約一米五。
就算敵人的炮火將石柵欄端掉了也不會影響後麵的矮牆。
矮牆中間每隔一段距離則布置著短管火炮,原本一個連隻有兩挺機槍,既然是孤懸外麵,又加強了兩挺。
重型迫擊炮則布置在廟宇大殿前麵的空地上,原本一個連隻有三門五十斤輕便迫擊炮的,時下全部換成了射程最大的三百斤重型迫擊炮,並加強了三門。
每門迫擊炮麵前同樣有一堵矮牆,當炮兵發射完畢後,馬上就可以緊貼著矮牆蹲下。
連部設置在大殿內,頭頂上也加了一層防止炮彈破壞房頂的裝置,實際上就是一個高約兩米的木頭框架,木頭比柵欄粗一些,連部五個人就在裏麵。
策巴克猜得不錯,特魯琴整編師一個連,無論是京都整編師,還是普通整編師都是一百一十四人,護衛南麵那一側足夠了,但山體還有幾麵,保不準敵人會從那裏摸上來,桑吉策便又給他們增加了五十人作為備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