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決戰紫禁城之七:一封來自呼倫貝爾的信件

字數:3113   加入書籤

A+A-


    決戰前夕,內城西部,白塔寺。
    這裏是前豐台大營總管、蒙古正黃旗都統德楞泰的大營所在,正對著阜成門。與外城一樣,這裏也做好了依托胡同進行巷戰的準備,白塔寺正好位於西城正中,還緊挨著阜成門,自然是城西大統領大營的絕佳場所。
    時值午夜,整個西城除了兵營所在都是漆黑一片。
    天上彤雲密布,入冬後的第二場大雪即將來臨,月色杳然無蹤,天地之間似乎黑成了一片,若非大地上還有雪層閃爍著極暗弱的光芒,似乎整個地麵之上扣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黝黑半圓球。
    白塔寺最大一間僧舍裏,一盞孤燈正隨著窗外透過來的狂風搖曳著,忽暗忽明,燈光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消失不見。
    孤燈下,一位身形高大健碩的中年漢子正端著一張皺巴巴的黃紙瞧著。
    隻見此人寬額頭、圓臉盤、細眉眼,頜下一蓬稀稀拉拉的黃褐色胡須,腰腹粗大無比,他的辮子十分粗大,倒是與滿人的金錢鼠尾頗為不同,似乎是一口小鍋倒扣在腦後,辮子則盤在其上,然後用一根黑色的鐵簪子插著。
    此人就是烏米特.德楞泰了,西城總管,蒙古正黃旗都統,前呼倫貝爾總管,呼倫貝爾索倫人第一大部落烏米特部的首領。
    當然了,到了他這一代,早就不是那種無論是滿文、蒙古文、漢文都不會的蠻夷人士了,他以前擔任過乾隆帝的禦前侍衛,還是貼身的,大字不識一個顯然是不行的。
    曆史的車輪進入乾隆時代後,由於哥薩克的壓迫,大量的索倫人離開了貝加爾湖附近,遷徙到了按照清廷的說法“滿索一脈”的清國境內,當然了,這也是尼布楚條約的主要內容之一。
    德楞泰不僅精通滿文,蒙古文、漢文也是不遑多讓,隻見這份極薄的淡黃色信紙上寫著就是蒙古文!
    有清一代,皇帝基本上都是通曉滿蒙漢三種文字的,皇帝不像明代,都會時不時地向蒙古王公寫信,自然用的是蒙古文字,像林丹汗與皇太極都是屢次通信,那個時代的皇族就十分通曉蒙古文字了。
    林丹汗在信裏輕蔑地稱呼皇太極為“東海海濱之主”,自稱為“大漠之主”,也在一定程度上惹惱了後者,讓其對他窮追猛打不休。
    烏米特氏號稱索倫人,實際上是達斡爾人,分布在整個黑龍江流域,烏米特氏則是在喀爾喀以北、以尼布楚為中心的石勒喀河流域,他們實際上是蒙古化的女真人。
    當然了,也有人說他們是契丹人的後代。
    無論如何,既然是蒙古化的女真人,那麽與實際上以漁獵、步戰為主的女真人相比,他們也精通蒙古人的技藝,也就是說,他們是騎步皆通的部族。
    這才是索倫人能夠在乾隆一朝成為清軍精銳中的精銳的主要原因。
    加上長期與俄國人對抗,他們對火器也不陌生,還是此時少有的能夠在馬上放槍的部族。
    如果說海蘭察是大興安嶺以東索倫人的傑出代表,那麽德楞泰絕對是嶺西索倫人的絕佳代表。
    這封信德楞泰已經看了三遍,看到第四遍時忍不住將眼睛湊近了信紙末端。
    那裏有著落款。
    “禦極天下”
    “博格達騰吉斯賽音呼圖克圖成吉思汗”
    “克烈特.乞塔德”
    這顯然是乞塔德用他眾多用桃花石雕刻的大印之一蓋上的。
    看了許久後,他才緩緩地將信紙重新卷起來,塞到一個白色蠟丸裏後又站了起來,他走到房門前,猛地打開房門,一陣寒冷徹骨的大風便湧了進來。
    這種寒冷對於在呼倫貝爾長大的他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他信步走到院子裏,角落裏站著幾個同樣來自烏米特部的衛兵,再看向房頂,除了一層若隱若現的薄雪便什麽也沒有。
    自從蘇哈、哈圖等特魯琴情報人員投靠滿清後,清廷的粘杆處比曆史上顯然更為係統,作用也顯然大得多,伏在房頂上偷聽的事情德楞泰估計也聽說過。
    有些事情他不得不防。
    當然了,作為蠻荒的烏米特氏一下躍為滿清的額駙一族,還成了呼倫貝爾蒙古人的主人,按說德楞泰應該是死心塌地感恩戴德的,但人終究是活泛的,索倫人接受中原文化也遠不如漢人那麽久遠。
    君君臣臣的理念也遠不如漢人那麽深刻,在德楞泰內心深處,草原酋長的影響還是主要的,這也是皇太極拿到林丹汗的元帝國皇帝大印後又兼任蒙古大汗的原因之一。
    不過,草原上雖然有各級酋長,但他們對牧民們的影響遠不如中原皇帝對農戶的影響,效死君王的念頭也沒有那麽濃厚,除非乾隆帝是草原上真正可以比肩成吉思汗的卓越領袖。
    當他顯然不是,隻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而已。
    何況他們還是剛剛加入滿清體製的索倫人?
    在他們那裏,部落也就是親族聚在一起,然後由村落裏的長者擔任酋長而已,與其說他們是酋長,不如說是族長,有時候就是由族裏的薩滿兼任的。
    效忠他們?
    不可能的。
    如果這封信單純是乞塔德寫給他的,他還沒有那麽激動,但這封信的送達者比乞塔德還讓他震動。
    愛新覺羅.弘旽!
    他自然是認得弘旽的,自從他的女兒嫁給張恨雪後,弘旽也獲得了皇族最低一級輔國公的爵位,雖然他還住在原來的民宅,也沒有懸掛輔國公的牌匾,但他是輔國公的事情朝中的官員們沒有不知道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