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千古一帝
字數:3012 加入書籤
地球星,大秦帝國。
秦滅六國,大一統之後,就是大治了。
不同於秦時界,秦時明月的時候趙政是徐徐圖之,將六國政治中心全都列為特區,再將深受虎賁軍中心思想影響的秦兵“封賜”到全國各鄉各村。
最大程度深入基層的同時,又以政道鎮壓諸子百家,引百家諸子之才為秦所用,且巧妙地轉移了治理矛盾。
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並不是大秦帝國要掘六國祖墳,刨六國祖承,而是恰好,隻是恰好啊。
恰好諸子百家治下,全國所有的重城巨鎮,都同時實行了讓百姓日子越來越盼頭的革新治理而已。
可“英雄”大片的現實秦朝,卻不能照抄作業了。
因為大秦根本沒有足夠多的儲備人才,用以複製秦時界那一套,至於廣收六國的“英才”共同治理大秦帝國,則是根本不現實。
你都毀滅了人家的家園,還想要人家為你賣命,還不容許人家明麵上混日子、暗地裏卻在掘大秦的根啊。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如同諸子百家一樣,會為了門派理想門派理念或者天下蒼生,從而鐵麵無私一心為公,公正無私還兢兢業業的。
換言之,在這個時代趙政根本就找不到如同諸子百家一樣的理想主義·無私者,從而忽悠他們下海幹活。
因為大一統固然功在千秋,卻注定受到六國舊地的抵製,包括大秦人也不會理解,對六國進行援助不說,還將仙種發放給他們,憑什麽啊。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知見障。
站在鹹陽宮的角度,戰爭已經結束了,被統合的六國同樣是大秦帝國的一分子,可顯然,六國舊民不是這樣想的,包括老秦人也不是這樣想的。
參觀今天的歐洲就知道大一統的好處,以及政哥究竟有多牛批,思想是多麽的超前,劃時代了。
在這片古老的黃土地上,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天然就有著深厚濃鬱的家國情懷,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而漢人、漢族,不過是那老劉那老流氓撿了便宜而已,真正的華夏奠基者,是秦始帝,是大秦。
“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二者兼用、謂曰“皇帝”,又因立誌做萬世永傳的朝代,故稱始皇帝,是為“秦始帝”。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從此以後,“皇帝”將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曆朝曆代的皇帝亦無不有著“傳之無窮”的夢想。
而大朝會上麵,亦將出現一句萬歲萬歲萬萬歲,隻不過在傳到“狗”清那一奴朝,就連“萬歲”都失色了而已。
始皇帝多少牛逼哄哄的製度改革,時至今天我們仍在使用,而劃時代的大一統思維,更是讓“漢”民族長久以來都是屹立於世界之巔。
就舉個例子吧,廢分封、立郡縣,始皇帝將封建製改為郡縣製,大大加強了鹹陽宮的統治力度,並稱中央集權製,這、是不是很熟悉。
郡縣製——州縣製——省市製!
這就是一脈相承,這t就是承前啟後,這t的td就是繼往開來、代代相承、薪火相傳!
政哥牛批——破音!
再舉個……幻想一下至今不曾大一統的中國吧,哪怕都二十一世紀了,仍然有七個國家省),以及百多個城府市)。
首先七國內部,就參考印度邦吧,要多離譜就會有多離譜,離譜到姥姥家那種。
然後每個省國家)之間,文字是不一樣的,官方語言也是不一樣的,然後標準長度、標準重量、標準比例等統統都是不一樣的。
湖省的偉人、川省的總設計師,然後羊城的粵語、桂城的客家話,當這些語音從特色變為自家的各自官方語言,就知道那不叫特色、也不是搞笑,而是混亂。
東北話、bj話、上海話,晉語、魯語、蘭銀話,吳語、贛語、閩語,怕不是會成史上第一混亂。
想像一下,你這邊在吃月餅過中秋、鄰居在吃粽子懷念屈原,隔壁在過春節、大魚大肉,隔壁的隔壁在祭祀先人、問齋吃素……
試問一下,這樣的七個“國家”,他們會團結起來,共同對抗來自外界的壓力嗎?
或者反過來,在外界醜國)的壓力下,七國歐洲)會放下各自的問題以及相互成見,共同對抗外來者麽?
現實告訴我們、不會,七國隻會“攘外必先安內”,然後想互之間先爭個頭破血流,狗腦子都打出來那種。
如此情況下,中化民族還如何屹立世界之巔,不被人欺負得比小澤……呃小澤還是很肥的,就是可惜了烏k蘭。
總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國人的處境怕是會活得就連民國都不如,再次驗證始皇帝牛批。
不要以為“廢分封立郡縣”這六字司空常見,輕描談定,郡縣專製、中央集權製就是秦始皇開創的偉大創舉,從無至有、千古一帝。
然後大秦是三公九卿製,時至今天,不過也是一府兩院三十六委,這些都是有跡可尋的,沿襲三省六部的脈絡。
二千二百年前的依法治國,就問你牛皮不牛皮!牛叉不牛叉!!服是不服!!!
喜歡國漫:秦始帝請大家收藏:(.)國漫:秦始帝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