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入學考核

字數:9238   加入書籤

A+A-


    孫策大婚過去後,距離江東書院舉辦入學考核的日子便越來越近
    秣陵城裏,不知多了多少期望進入書院的士子,文人打扮的身影遍布城裏的酒樓茶肆之中,其中既有年輕的麵孔,也有不少滄桑的中年文
    光是到學院處登記的就有五千多人,而且這五千多人有不少是帶著家仆和護衛的,這樣算下來這段時間進城的就遠不止五千多人
    若不是孫策先前命步騭加緊擴建,恐怕裏靠原本的秣陵城很難容納這些多出的人馬,就是現在,秣陵下的鄉裏都有不少借住的趕考士
    秣陵城內更是到處都有人在討論此次考核,城中最大的一家酒樓乃是由江東商會開的“秣陵第一閣”,雖然才剛剛開張沒有多久,但是因為位於秣陵城內最熱鬧的街上,周圍全是各種青樓酒肆,所以這段時間人氣很
    對於江東商會開酒樓之事,孫策當然是知道的,沈洪雖是商會會長,但說到底他不過是代替孫策出麵之人,大多數事情都會向孫策稟
    現在顧氏與孫策站在了一邊,若是沈洪哪裏做得讓孫策不滿意,隨時可以將其替
    至於像“秣陵第一閣”這樣的酒樓,孫策是打算讓江東商會在多處開設的,隻要經營的好,不但可以掙錢,而且還方便情報司安插探子,日後有著多番妙
    尤其是現在大量士子湧到了秣陵城內,這些年輕人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有幾個不對付且囂張跋扈之人,意氣之爭出現得很合
    你吳郡世家很富嗎,可我豫章世家也不差錢,你們揚州人厲害是吧,我們揚州外來的也不能讓揚州人小看了......
    這些事情在秣陵城中每日都有上演,一大堆的信息被送到步騭那裏,再送到孫策手中,對這些事情,孫策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就當作是消遣了,反正這些人在酒樓的主事看來,就是一群來送財
    報名已經過去了很久,還有三日就要上考場了,許多年輕士子已經沉不下心思來苦讀,大多數都在城中到處縱情享
    自從報名結束後,整個秣陵城裏便到處流傳著各種小道消
    “聽聞此次書院入學考核不僅要考文章經義,還要考核什麽騎術射藝”
    說出這話的那名士子滿臉驕橫,似乎是在為能打探到這種消息而自
    旁邊的一名士子聽後,麵色有些難看,他拍案而起,憤然道:“竟還要考核騎術和射藝?莫非江東之主是輕視我等專心攻讀經典之人?”
    此話一出,那到處小道消息的士子輕哼了一聲,不屑道:“閣下能說出此言,便已是落於下等,如今正值亂世,我等雖為文士,又豈能輸了那些武人?”
    還有一名士子出言諷刺道:“汝莫非連君子六藝都不知,看來是個憊懶之輩,恐怕方才所言的攻讀經典也是每夜享樂吧?”
    那名士子被這麽一說,氣得臉色通紅,指著兩人說不出話來,隻能轉身憤然離
    其他人自然也聽到了三人的爭吵,一時間眾人心思各
    那些平時就注重武藝的,自然不怕考核騎術和射藝,那些大世家出來的嫡係子弟除了先天身體不足者外,大多都是精通此道
    但一些普通士子倒是有可能對此感到憂慮,雖說能讀書的都不是底層,但現在這個戰亂時代,不是每個士子家裏都能有馬,所以還是有人都會不通君子六藝
    其實還有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比如說孫策不但文武並重,而且對算數很是看重,因此很多人這段時間都研究了《九章算術
    雖然這些人中大多隻要把卷子寫滿,就一定能進書院,不過若是能夠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其日後的前途自然會寬廣許
    其餘一些作為世家中的支脈子弟,或是本身在家族中就不太受重視,或是才學也隻能算是中上,這樣的人基本沒有什麽好的出路,所以當得知孫策要創辦江東書院後,他們便想要前來看看,有沒有機會改變他們的處
    至於若是日後不能被授官,倒也有不少人沒放在心上,隻要能夠入學江東書院,日後的背景便是孫策,人脈更是一群可能當官的同學,那人生還能一樣嗎?
    這也是許多家族願意支持那些後輩決定前來試試,甚至專門撥給來往錢財的緣
    從益州來的吳檢便是如此,在他出發的前一天,家主吳懿特意召見了他,並交給了他一封密報,讓他交給征南將軍,這讓他心中有種從未有過的莫名興奮,似乎是為此次是代表益州吳氏而感到自
    至於密報中的內容,吳檢並不清楚,不過想來也不外乎是些簡單的寒暄之類,在他看來,家主是不可能在信裏說什麽重要事情
    吳檢相信,自己這一次絕對會進入江東書院,這就是益州吳氏的麵子,當然,吳檢也希望能夠盡量表現好一些,不能給益州吳氏丟
    .......
    秣陵內外各種議論的大部分消息,其實都是孫策派人放出去的,一方麵是想給參加考核的士子們一些準備,另一方麵則是讓一些士子知難而退,因為要一次性組織超過五千人的入學考核,花費的時間少不
    整個入學考核總共分為三
    第一日早上,考察士子們對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孫策不太擅長此道,所以決定由徐庶聯合江東一種文官出題,經過眾人一段時間的討論後,這場考核會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裏各出一題,每題記十分,總計四十
    第一日下午,則考察士子對法家典籍的熟悉程度,此時還不是儒家一統天下的時候,雖然從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餘諸學變得有些勢微,但卻仍有傳
    雖然儒家對中央集權有利,但任何一個政權想要發展卻都很需要法家,正如中國曆代王朝,都是外儒內法的代
    因而,這天下午的卷子,會從《管子》和《韓非子》中各出一題,《管子》事實上並不算是完全的法家典籍,其包含的理論相當龐雜,既有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還有兵家,名家,農家的思
    若是有士子政治嗅覺足夠優秀的話,完全可以從當日的考核內容中看出孫策的政治思
    考核的第二日,主要考察的便是“數”,說白了就是計算能
    當今流傳最廣的數學方麵的著作,自然是《九章算術》,所謂《九章算術》,顧名思義,可以分為九個章節,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而孫策要考察的主要是粟米和均輸兩個章
    早上考核的是關於粟米的題目,主要選取穀物糧食的比例折換問題,下午則是關於均輸的題目,主要是合理攤派賦稅的問
    在孫策的安排下,江東書院的入學考核是極為務實的,甚至之後的江東武將院和岐黃學院,都要將算術納入教
    在他看來,不管是領兵作戰的武將,還是郡縣之中的文官,亦或治病救人的醫者,都必須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其中武將可以用來排兵布陣,計算後勤,安排行程等,文官則可以用在收稅納糧,計算人口等方麵上,醫者也可以用來計算用藥的配比和日常的花費等
    後世明清之時,許多縣官不通世務,上任之時需要聘請兩個師爺,一是錢糧師爺,一是刑名師爺,也正是因此,師爺之名才得以一直流
    孫策可不希望自己麾下有這種情況,雖然這樣有利於分割縣官的權力,但也限製了一個政治人才能力的全麵
    下午全體參與考核的士子休整半日,因為第三日對於不少士子來說,可能並不好過,因為這次考察的是騎術和射
    原本君子六藝中的“禦”應該是駕車的意思,可到了當今,戰場上基本已經不見戰車了,所以孫策就將其改成了考核騎術,而且他設置的也不算難,隻要能騎馬到達秣陵城外的折返點,然後回到考起始點,如此一圈便算過關
    至於射藝,在冷兵器時代,它永遠是一項重要技能,隻要精通此道,那麽不論文武,戰場上都有可能射傷敵人,孫策對那些士子的最低要求是三十步十中三,達到要求就算其過
    ......
    時間過的飛快,很快便到了考核之
    考核被分為十個場地,每處考場都有一名孫策安排的軍侯坐鎮,並且還給其分派了人馬負責維持秩序,而孫策本人,則是親自率領一隊騎兵,在十個考場之間來回巡
    考場所在之地,實際上就是秣陵城外的軍營,此時校場上已經搭起了遮陽的帳子,參加考核的士子們已經紛紛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入
    每人麵前的案幾上都貼著自己的姓名和籍貫,作答是用由吳侯府提供的紙張,每人桌上約莫有五張左右,筆墨則自行準
    徐庶坐在點將台上,周圍是幾個書佐和負責維持秩序的軍侯,不久後場間響起了他那中氣十足的聲
    “考核開始!”
    隨後,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卒們便大聲重複了此言十遍,第一場考核的題目也被迅速地發到了每一名參與考核的士子手
    當士子們拿到手中的試卷時,大多數人都鬆了一口氣,顯然,早上關於儒家經典的考察並不算難,據徐庶等人的估計,至少得有六成的人能夠通
    考場上,有的人下筆如有神助,快速地書寫著心中的答案,有的人則在第一道題上就被難住了,這樣的顯然是學識不到位的,連最基本的儒家經典都不熟,想要進入江東書院,那是不可能
    過了一會兒,不少士子在寫了兩三道題之後,開始苦苦思索起來,當太陽爬到所有人頭頂之上時,第一場考核結束
    全柔之子全琮和顧雍族弟顧悌是熟人,且兩人分到了同一考場,考核結束後,便一起出了考
    “以子通的學識,此次想必很輕鬆吧!”全琮對顧悌說
    顧悌笑了笑,開口說道:“我對儒學經典還算熟悉,至於答得好不好,就要看能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
    頓了一下,顧悌反問全琮道:“子璜呢,感覺如何?”
    全琮搖了搖頭,說道:“最後《中庸》那道題不是很熟”
    不過雖然他口中這麽說,但看他的樣子並沒有多麽擔心,顯然,全琮作為全柔的兒子,多少也了解一些此次考核的內
    如顧悌和全琮這般的對話,在各個考場外發生著,正所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興高采烈,自然就有人落寞沮喪,這批士子已經準備回去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當然,為了讓某些利益交換後的大世家子弟入學,此次入學考核還設置了麵試,等三日考核結束後,其中的前八百名將會進行麵
    麵試將會由孫策帶領徐庶等人一同進行,麵試後的前兩百名則擁有了進入江東書院進學的機會,至於那些世家子弟,若是連兩百名也進不了,那孫策也愛莫能助了,隻能讓其等待下一次機會
    至於孫策為何要親自進行麵試,一來是為了讓這些人成為孫策門生,通過這樣的形式,有可能能夠加強通過者對孫策的忠心,但此舉對於那些士族子弟可能用處不
    再者,孫策也是為了好好激勵一下那些有關係的,若是他們進了麵試後出醜,自然會給家中長輩丟人,如此一來那些世家自然會加強對家中子弟的教
    當日下午,法家典籍考完後,近乎一半參加考核的士子都麵露沮喪,他們都沒想到孫策竟然會考法家典
    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想到,孫策一直以來的做為,以及夷滅世家的嚴酷行徑,與法家是頗有些相似,所以還是有聰明人特意提前翻看過法家典籍
    《管子》和《韓非子》這兩部典籍算是傳播比較廣的法家典籍,當然若是和第一場考的四書相比,士子們對其就要生疏許多,甚至有很多前來的士子根本沒有讀過這兩部典
    好在法家學識的考核隻有兩道題,總計二十分,隻要拿到十分便算合
    第二場考核結束後,向朗和趙累從同一個考場中走了出來,他們都是荊州人,又恰巧在一個考場,於是便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下來,兩人間的關係已經熟
    此時,兩人的麵上都比較淡然,看起來關於法家的這兩道題並沒有難得住他們,趙累的心情不錯,眼神中透露著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進入江東書院,可是他也想交上一份出色的答
    趙累在曆史上擔任過關羽手下的都督,為人很講義氣,也有忠心,與關羽一同被俘,其出身並不算特別好,不過他為人清正剛硬,向來好學,因為條件所限,趙累對法家的典籍並不算特別熟
    不過和益州的吳檢一樣,他在遇到向朗後,其就提醒過他準備一下法家的相關典籍,因為這點,他就專門複習了一下《管子》、《韓非子》、《商君書》之類的法家著作,今日果然就考到了其中的內容,即便趙累的學識不是特別出彩,但有了這番準備,作答得倒是順
    至於向朗,這位青史留名的人物,可不會被兩道區區的法家入門題目難
    向朗是襄陽郡宜城縣人,字巨達,曾師從於司馬徽,與如今孫策麾下的徐庶是好友,向朗在曆史上是著名的藏書家,法家的學識他自然也有所涉
    事實上,向朗此時本在荊州任臨沮縣長,不過他自認在劉表手下任職沒有前途,而孫策這邊又發展得蒸蒸日上,兩者相比之下,他該如何選擇便一目了然了,再加上徐庶不停寫信邀請,他便毅然決然地來到了江
    另一邊考場上黃蓋之子黃柄、韓當之子韓綜、程普之子程谘,竟然也來參加了江東書院的入學考核,三人還被分到了同一考
    當考核結束後,三人都鬆了一口氣,對於他們來說,雖然考核範圍他們都清楚,但書寫答卷卻令他們十分難受,他們更喜歡的是策馬馳騁沙
    對於這三個家夥,孫策很清楚他們連第一場考核恐怕都過不了,但礙於幾位孫家老將的請求,隻好將考核的範圍事先告訴了三人,好在三人也算不負長輩的期望,起早貪黑下,總算能應付此次的考
    好在第一日的考核過後,第二日和第三日的考核對於三人來說,難度都並不算大,尤其是第三日的騎術和射藝的考核,三人更是已經在幻想自己到時大放光彩
    ......
    入學考核的第二日,這一場考的是計算,早上是《九章算術》中的“粟米”,下午則是“均輸”,這兩項考核內容,對於文官治理郡縣地方,非常有用,事實上就是關於倉儲和稅收方麵的問
    當然,武將出征在外,也需要用到數學來計算後勤,行軍,傷亡等等,然而,這個時代的人們並不重視數學,或者說沒有足夠的重
    早上的“粟米”還算簡單,因為大部分是普通的單位換算,稍有生活常識的士子,都會掌握,所以早上的考核結束時,大多數人的狀態還算可以,下午考核的“均輸”,則相對較難,因為這涉及到了一個比例的問題,對於這個數學尚未普及的時代,即使放在後世隻能算是小學數學,卻依舊難倒了不少的士
    當然,那些提前獲知要考察數學的士子,早就把《九章算術》給翻得滾瓜爛熟了,如全琮,不僅完美的解答了“粟米”和“均輸”中的問題,還頗有心得,而顧悌、程谘、黃柄和韓綜等武將子弟,更是早在家中長輩的要求下學習數算,這些數學題自然是難不倒他
    然而,對於很多士子來說,這一場的考核簡直就是地獄一般的體驗,甚至有士子在考場上一陣抓耳撓腮,卻一道題也寫不出
    嚴格來說,孫策對於這些士子的要求真不算高,這場考核一共六十分,隻要拿到一般的分,就算通可結果並不如意,能夠得到三十分的人,最後竟然不足四分之
    入學考核的第三日,或許對於不少人來說,就像是噩夢一
    馬,作為一種軍事上的戰略物資,並不是所有的士族或者豪強家裏都有,北方尚好,馬匹資源相比不是那麽稀缺,可對於南方來說,能夠有幾匹駑馬,便算是中等豪強
    騎馬事實上並不算難,難得是騎術精良,自從有了馬鐙、馬鞍等裝備,上馬跑一圈的難度並不大,所以孫策的要求還真不算高,隻要膽子大一些,即使是第一次接觸馬,頂多有驚無險地跑一圈,就能完成考
    當最後的考核結束時,雖然不少人臉色發白,但他們的臉上卻帶著笑意,沒錯,他們通過了馬術的考
    這場考核使用的馬匹,選用的都是軍中最為溫順的馬,也是不想在騎術上為難這些通過了前麵那些考核之
    下午,對於射術的考核,才算是真正檢驗一個人水平的時候,三十步十中其三,這要求很低,而這一項考核,算是將差距完全拉開了,有的人十箭十中,而有的人十箭無中,差距就是這麽
    對於程谘、黃柄和韓綜等人來說,三十步外開弓,簡直就是兒戲一般,若是連十箭十中也做不到,他們回家之後,肯定是少不了被家裏教訓一頓,因為那實在是太丟人了!
    而對於顧悌這樣的士族子弟來說,射術也是從小的必修科目之一,因此他的射藝還算可以,十箭七中,算是中上水
    至於吳檢,他是益州吳氏的偏房庶枝,雖然也練過射術,不過比不上顧悌這般精熟,十箭五中,向朗和趙累的射術倒是不錯,要比吳檢強一些,都是十箭六
    當最後一人的射術考核結束之後,江東書院的入學考核就告一段落了,除了那些自覺無望,心灰意冷的士子,收拾行李匆匆返鄉外,不少士子留在了秣陵城,等待結果出
    孫策派人說明過,到時候會出示考核結果,此次考核的前八百名的名單會全部列出
    不過江東書院可不會一下子招八百人進書院,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八百人實在是太多了,這八百名士子,還要進行麵試,麵試後的前兩百名,才有資格進入江東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