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施政

字數:8313   加入書籤

A+A-




    閑暇幾日,陪伴顧曼後,孫策再次榻上了巡視治下發展的路
    鄮縣船廠外,孫策看著規模不小的連續十五座船台,嘴角帶著一絲笑意,這十五座船台,每座每年可以生產四艘福船,一年鄮縣船廠就可以生產出六十艘福
    蒲成自幫助周瑜拿下霍峻的那場大戰之後,就回到了船廠,如今正在研製一種新式的海船,說是研製,不如說是改進更合
    前不久曾經有一艘交州海船來過,這艘船頭尖體長,上寬下窄,線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與福船寬大的結構不同,廣船的結構更加緊窄,當然,廣船要比福船更加堅
    問題在於,廣船的內部主梁橫梁都是用珍貴的鐵力木製作,而這種木材孫策治下各郡是都沒有據蒲成所知,鐵力木隻有交州出
    蒲成用兩艘福船交換了那一艘廣船,此時這艘廣船正停泊在船廠的港口處,孫策在蒲成的指引下,看著這艘長達三十米的廣船,嘴角的笑意更濃
    據說廣船起源於春秋時期,最後定型於元明時期,鄭和下西洋時使用的寶船,除了有福船船型外,就有一部分就是廣船船
    可遺憾的是,曆史上雖然有很多名人對廣船進行評述,但往往所言極各個朝代的記述也極其有限,必須要從各種其它史書中尋找,所以對廣船曆史的研究及其缺
    如果蒲成能夠想出別的辦法造出廣船,孫策肯定會很開心,否則的話,他也隻有吞並交州之後,再想辦法
    “永寧縣的船廠怎麽樣了?”孫策開口問
    蒲成聽後開口答道:“回稟主公,永寧縣的船廠已經建好了四座船”
    孫策點點頭,很是滿意,永寧即使後世的泉州,又稱東甌,《漢書》中有過記載:“北去遼寧,南及交趾,貢獻轉運,皆從東甌,東冶”,這說的就是會稽郡的永寧縣和臨海郡的東冶
    為了更好的控製會稽郡南部,永寧縣將會成為東吳海軍的一個新駐
    ......
    自鄮縣乘船出發,孫策一行,曆時半月方至章安縣,又曆時半月,終至永寧
    在永寧縣停留了一日,視察了永寧縣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船廠後,孫策一行乘坐二十艘福船沿近海南行,往臨海郡而
    臨海郡麵積廣大,範圍差不多就是後世的整個福建省,然而,整個臨海郡隻有區區四縣,這四縣人口總共不過二三十萬,約有四萬多戶的樣子,而且這二三十萬人口中,還不僅僅是隻有漢人,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十餘萬山越降
    數日後,孫策一行終於到了臨海郡郡治東冶縣,當他們重新踏上堅實的大地時,才總算鬆了口
    孫策還好,大多數的官員和士卒也都還好,畢竟都是南方人,可是一些不熟悉水性的人卻臉色蒼白,這些人一開始在船上還好,過了永寧縣後,海浪卻突然大了起來,他們便開始暈船,嘔吐不
    好在有華佗提前配置好的暈船藥,總算不是特別嚴
    臨海郡郡治東冶縣的港口裏,臨海郡太守率領一眾官吏前來迎接孫策一行,因為整個臨海郡依舊是漢越雜居,所以仍然處於軍管狀
    “拜見主公!”諸人齊聲拱手拜
    孫策微笑著將幾人一一扶起,口中說道:“諸君替我鎮守臨海,勞苦功高,不需行此大禮!”
    眾人寒暄了幾句後,便到了東冶縣內的太守
    太守府內,孫策高坐其上,他看了看堂中群臣,開口問道:“文表,臨海郡內的山越人可還安生?”
    秦鬆笑著說道:“主公,有數千兵馬在此,郡內的山越人倒是不足為”
    孫策聽後微微頷首,這與他心中所預計的差不多,不過,這數千兵馬都是能征善戰的,一直駐守在臨海郡這種後方總是有些浪費,日後若要對荊州和交州用兵,少不得要把這些兵馬調往前
    “文表之前在奏表中提到臨海郡糧食生產不易,如今可有想到什麽好的解決辦法?”孫策開口問
    臨海郡主要是丘陵地形,糧食生產一直就是個大問題,在丘陵地區種糧食,梯田是一種創造性的方式,至於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什麽的,孫策可沒工夫考
    要知道,如今的這個時代,飯要是都吃不飽了,還去考慮水土流失的問題,那不是傻子嗎?
    秦鬆聽到孫策問他,想了想,答道:“以目前的人口來計算,糧食尚能自給,福州、吳興、南平三縣都建於平整的穀地之中,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糧食也足
    然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僅僅在穀地中生產的糧食就不夠了,不過,臣發現在不少丘陵地帶有一種梯田,解決了無法種地的問題,所以,臣以為可以推廣梯”
    聽到這,孫策點了點頭,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梯田當然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梯田的一個缺陷在於其人力消耗過高,且無產量優
    “可以推廣梯田,但梯田不能解決問題,我聽說梯田人力消耗大,且畝產量低,得不償失!”孫策開口說
    秦鬆點了點頭,說道:“主公明察秋毫,確實如因而,臣以為在推廣梯田的同時,主公的種茶計劃也可以大力推行,以茶換糧,進行貿易!”
    孫策聽後微微一笑,秦鬆果然是他的心腹,對他的想法了解得十分清楚,後世的福建省,本就是產茶大省,所以種茶倒稱得上因地製宜了,以茶換糧,甚至以茶換
    於是他說道:“文表所言甚合我”
    隨即,孫策又將目光轉向了負責種茶之事的官吏,問道:“這幾個月,種茶之事做得怎麽樣了?”
    隻見那人微微一笑,恭敬的開口說道:“啟稟主公,如今正在育種階段,東冶、福州、吳興、南平四縣外,已經各自開發出百畝的茶園,到了明年,就可以大規模的推廣種”
    孫策聞言,嘴角露出了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隨後他又問了一些問題後,便命人開宴,這場宴會倒與之前的不太一樣,這一次的宴會上,各種海鮮頗多,味道也不錯,眾人吃的頗為開
    再加上臨海郡特有的山越音樂和舞蹈,這場宴會自然是賓主盡
    翌日,孫策便實地考察了一下東冶縣的茶園,東冶縣的茶園約莫有一百多畝,修建在丘陵之上,此時正是夏鋤的時候,不少茶農正在茶園裏清理雜
    看著一片片綠油油的茶樹,聞著四處飄散的淡淡清香,孫策置身於這大自然中,心情格外的舒
    視察過東冶縣之後,孫策領眾人一路西行,溯閩江而上,相繼視察了沙溪與閩江交匯處的吳興縣、建溪與閩江交匯處的南平縣,還有閩江源頭金溪邊的福州
    這三縣裏,山越降民眾多,好在雖然是漢越雜居,民族融合發展得倒也順利,甚至在孫策的有意推動下,不少漢人已經娶了山越女子為妻,不少山越人也加入了江東軍
    先前平息山越的許多將校,當時損失的士卒都用山越人補充上了,畢竟他們悍勇善戰,乃是最優秀的兵
    ......
    豫章郡是如今孫策治下人口最多的一郡,其轄十四個縣,人口高達九十餘萬之巨,戶數約莫有十七
    這麽大麵積,人口也這麽多的一個郡,無論孫策交給誰,他都不能完全放心,而且如今的豫章郡已經是被分割走了一部分後的規模,可見當初豫章郡人口之
    孫策吞並豫章郡之後,之所以維持現狀是因為不想引起豫章動蕩,而如今已經過去了半年多,雖然豫章歸入孫策治下之後整體還算平穩,但郡丞華歆畢竟曾經是劉繇的部下,為了預防萬一,孫策絕不能讓華歆有機會掌控如此龐大的豫章郡,因此豫章郡的再一次分割是勢在必行
    好在孫策對此早就有了計劃和預案一切都不算麻煩,他打算以吉水為界以北是豫章郡以南為廬陵
    分割後的豫章郡有人口約莫六十萬,下轄南昌、艾縣、建城、新淦、宜春、南城、建昌、臨汝共八個
    而新置的廬陵郡人口則隻有29萬下轄廬陵、雩都、贛縣、南野、平都、石陽共六個
    兩日後,孫策一行終於到達了廬陵縣,早已經得到消息的豫章郡文武已經在廬陵縣外恭迎孫策
    為首之人正是華歆,他拱手道:“屬下拜見主公”
    孫策微笑著對其說道:“無需行此大”
    兩人寒暄了幾句,很快便來到了廬陵縣衙
    孫策高坐堂中,看著堂中眾臣說道:“豫章郡麵積廣大,人口眾多,管理不便,所以我打算從豫章郡中析廬陵及其南部五縣置廬陵郡,諸位以為如何?”
    孫策此話一出,眾人盡皆一愣,尤其是華歆派係的人,更是詫異萬分,這麽大的事事先竟然沒有一點消息傳出,不過很快在場之人的心中也都明白了孫策這麽做的緣
    其一,豫章郡的行政麵積太大,靠眼下的這些官員,確實不太好管理,分割開來從行政控製角度講的確有
    其二,則是因為華歆的身份問題,劉繇舊部有不少都在孫策麾下為官,包括遠在長沙的太史慈,孫策不希望他們的勢力太過龐大,尤其是豫章郡這個劉繇曾經長期控製的地
    華歆也是心思通透之輩,一聽就明白了問題出在哪裏,他立即高聲附和道:“主公所言大善,屬下自覺最近有些力不從心,主公將豫章故郡劃分為豫章、廬陵實乃上策!”
    孫策聽後心中暗笑,這華歆果然會做人,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反對他的做法
    隨即孫策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看著華歆問道:“對於廬陵太守的人選,子魚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華歆微微抬頭,看了孫策一眼,緩緩說道:“此事屬下也沒主意,主公自行定奪便”
    他明白,孫策心裏八成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所以便順著往下說,隨即孫策命人開宴又是賓主盡歡好不快
    離開廬陵縣,孫策一行人又往南昌縣而去,一路上,華歆說不鬱悶是假的,去了一趟廬陵縣,回來之後,結果半個豫章郡就被劃出去了,可他還不能露出絲毫不滿之意,不僅不能,還要高高興興地接
    不過官場之人也都是做戲做慣了的,華歆如此表現,反而讓孫策更加高看一
    豫章郡即使被析置廬陵郡之後,依舊是孫策治下數一數二的大郡,而且農業發達,礦產豐富,尤其是豫章郡內的銅礦山,更是對江東至關重要,孫策擴編禁軍,就需要大筆的錢財,因而開發銅礦鑄錢就是唯一的選
    好在豫章郡內,南昌縣附近的綠銅礦山是已經開發過很多年的地方,有熟練的工人、完備的設施,孫策在接手後,很快便恢複了生產,而且礦石的產量很快便超過了銅陵
    《漢書》中曾經記載:“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卒踐更,輒予平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裏,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頌共禁不如此者三十餘年,以故能使其”
    這說的是吳王劉濞之所以能夠發動叛亂,其原因在於吳國豐富的銅鹽資源,以至於吳王劉濞極為富裕,得郡國民心極
    南昌縣附近,便是軍山湖和撫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農業極為發
    這一帶,孫策推廣的並不是一麥一稻的種植製度,而是一年兩稻,一年兩收,也就是說,這裏種植的是雙季
    雙季稻在中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曆史,最早見於公元前3世紀,《山海經》中的記
    水稻畝產本就高於小麥,種植雙季稻要比一麥一稻的產量更大,當然這也和豫章郡相對偏南的地理位置有關,氣候條件更適合種植雙季
    孫策視察過南昌縣附近的稻田之後,便在華歆等人的引領下,前往綠銅礦山視察,豫章郡也就是後世的江西省,江西銅礦資源之富,居全國之
    南昌縣城以東,武夷山脈以西,也就是廣義上的綠銅礦山整個地區分布著大量的銅礦,有了產量不低的銅礦,想要將銅礦轉化為可以實際的財富,就要鑄
    光武帝建武初年,官府下達了禁止私鑄銅錢的禁令,東漢時期的文獻中基本也上不見有關於私鑄貨幣的記建武十六年,東漢朝廷恢複鑄行五銖錢,一直到今天,百姓之中通用的也是傳承了數百年的五銖錢,初平元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
    然而,董卓的這道命令,實際上對於天下的影響並不大,主要影響到的也隻有洛陽一代,當時天下已經亂了,在董卓的控製範圍之外,已經沒有多少人聽從其命令
    值得注意的是,東漢時期的貨幣鑄造,中央隻是作宏觀調控,具體的鑄造是由地方郡縣來實施的,所以如今孫策自己鑄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沒有任何難
    銅礦的產量足夠多,豫章的銅礦加上銅陵的銅礦,完全能夠滿足治下的錢幣需求,再加上地方郡縣自行鑄造錢幣,因此錢範的問題也不需要考
    當然,問題也是有的,自桓靈以來,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五銖錢製造粗劣,建武五銖錢,也就是光武帝時期鑄造的錢幣,錢徑2.6公分左右,重量約為3克,銅略帶紅色,鑄造精致,銨麵平整,都有外廓,錢文清晰,筆畫較細,此後,錢幣的鑄造逐步下降,多不足3克,但仍沿用建武錢
    自桓帝時期開始,五銖錢的質量開始迅速下降,字跡淺而不顯,筆劃粗,肉麵多瘢疵,重在左右,而靈帝建寧後最為盛行的,剪輪五銖更是極為惡劣,錢的外廓被剪去,隻剩下內圈,有些錢文各剩半個
    此後、挺環五銖、四出五銖、董卓小錢,均粗劣不堪,如今的問題是,孫策該使用哪種錢範來鑄
    出於本心,孫策當然希望用建武錢範來鑄錢,並希望銅錢的標準達到建武五銖,可是,孫策治下十郡之中,各種劣幣仍在一同流
    當然,最好的錢依舊是建武五銖,其次是明帝、章帝、和帝等時期所鑄五銖,再次則是桓靈五銖,至於董卓小錢根本無人使
    差不多在民間的兌換比例中,建武五銖與明帝、章帝時期五銖等值,和帝及其以後鑄造的五銖,三錢可兌換建武五銖一桓靈及其後所鑄五銖,十錢可兌換建武五銖一
    孫策在幾個銅礦視察了一番之後,便到了鑄幣場,鑄幣場內,煙囪林立,冒著濃濃的黑煙,那是在將冶煉好的銅錠化成銅
    他帶著一眾文武,走進鑄幣場內,正好看到兩個赤膊工人抬著一筐子剛鑄好的五銖錢,往外走,於是便命人叫住兩個工人,看著竹筐裏滿滿的五銖錢,微微點頭,這些可都是孫策個人的私產,說白了,這些錢都是孫策的
    隻見他用兩隻手指夾起一枚五銖,仔細的瞧了瞧,錢上還保留著溫度,這錢看起來鑄造精致,銨麵平整,有外廓,錢上印文清晰,筆畫較細,確實是上好的五
    “拿一枚建武五銖過來!”孫策對身後的孫河說
    孫河很快從錢袋裏摸出了一枚建武五銖,孫策接過孫河遞來的銅錢,拿在手裏,掂了掂,感覺兩枚銅錢的重量和大小都相差無幾,區別在於建武五銖的銅色略紅,而孫策鑄造的五銖錢銅色更
    孫策將新鑄好的錢扔回竹筐,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對身邊的華歆說道:“子魚,我拿建武錢範鑄造五銖,你覺得怎麽樣?”
    華歆聞言,拱手說道:“回稟主公,此舉大”
    孫策一笑,問道:“說來看看!”
    “主公所鑄五銖,目的在於發放俸祿,獎勵軍功,如果鑄造劣幣,於主公名聲有誤!”華歆恭聲說
    孫策點了點頭,華歆說的不錯,他確實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不穩定的幣值,對於國家經濟的損害是十分嚴重
    他相信,當大量的新鑄五銖投入市場之後,必然會驅逐劣幣,使劣幣再無立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