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何以鎮西晉!

字數:4488   加入書籤

A+A-




    對於讀書人而言,尤其是他這個內閣首輔,讀書人眼中的魁首,執牛耳者。
    最重要的,便是名聲!
    不論是生前名,還是身後名。
    都很重要!
    有些讀書人,為了名聲,甚至能將生死置之度外。
    這便是為何有些讀書人,明知會死,還敢怒斥上官,甚至當朝統治者的原因。
    搏的,便是一個名聲!
    而讀書人做官,最要緊的,依舊是名聲。
    讀書人要做的是清流,而勳貴,在他們眼中,大抵都是剛愎自用的莽夫,是散發著銅臭味的粗鄙之人。
    這也是為什麽,讀書人曆來看不起勳貴的原因。
    而賈平生作為內閣首輔,若是教出以一個勳貴的子嗣,會如何?
    會對他的名聲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從今往後,賈府便會不倫不類。
    既不被清流所接納,亦不被勳貴所容。
    這就是為什麽,賈太歲分明已經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和潛力,他依舊憂慮不已,甚至向張勳請教教育心得的原因。
    然而對方的回答卻讓他羞憤欲死。
    這回答不就和剛剛自己的回答一樣嗎?
    壓根沒教,全靠張邯自學成才。
    看看人家張邯,再看看自家這廝,詩書傳家啊!還有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爹日夜教導。
    結果非但沒能學業有成,反而整個發展方向都整歪了。
    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要是張邯是自己的子嗣便好了。
    與此同時,張勳內心也生出感慨,要是賈太歲是自己的子嗣便好了。
    兩人對視一眼,麵麵相覷,紛紛收斂心中想法,迅速偏過頭去。
    “咳咳,既然武試已過,接下來便由定國公主持文試,老朽且告退了。”
    賈平生如是說道。
    “賈公請自便。”張勳向賈平生告禮過後,便開始吩咐下屬,發放筆墨紙硯。
    台下的眾多勳貴子弟,也紛紛開始落座。
    這校閱雖說都是為勳貴子弟準備的,卻並非以武試為主,文試同樣重要。
    隻不過這文試和科舉又有所不同,考的並非八股,而是韜略!
    這些個勳貴子弟,今後上了戰場,光有一番勇武,自然是不夠的。
    還得通曉兵法,知曉地利。
    方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試卷發放之後,一眾勳貴子弟看著上麵的題目,一時間麵麵相覷。
    “何以鎮西晉!”
    這便是此次校閱文試的考題。
    而此處的西晉,自然不是指大陸最西方的西秦。
    西秦雖說地處偏僻,但秦人向武,在四方諸國之中,以兵馬鐵騎見長。
    而西秦的騎兵,也是四方諸國之中,唯一能和北元鐵騎硬弓硬馬,實打實硬剛的存在。
    近些年來,大乾雖說休養生息,國力還算強盛,但若是想和西秦掰掰手腕,隻怕是茅坑裏打燈籠——找死。
    這裏的西晉,指的是東陲三國之中,地勢相對靠西的國家——晉國!
    晉國的整體國力和陳國、大乾相差不大。
    在這東陲之地,三國首尾相連,彼此製約,互相提防,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這個題目,就很有考究了。
    甚至有些難的過分,不像是給勳貴子弟們看的,便是拿來考校正兒八經的邊防將軍,怕是都綽綽有餘了。
    大部分勳貴子弟見狀,均是抓耳撓腮,心中苦悶。
    即便是張邯,也不由得皺起眉頭,沉吟良久,方才下筆。
    然而這道題放在李長空這,卻出奇地簡單。
    因為地利!
    大乾和西晉之間,隔著一座山脈,重巒疊嶂,稱之為天險,亦不為過。
    謂之:蒼嵐山脈!
    不論是大乾對西晉用兵還是西晉對大乾用兵,蒼嵐山脈都是繞不過去一道坎。
    也就是說,誰先征服了蒼嵐山脈,便能取得根本上的優勢!
    昔日,華夏曆史中冠軍侯霍去病為何能小小年紀便勇冠三軍,封狼居胥,取得千年以來武將最高榮譽成就?
    除了此人妖孽之外,還得益於漢武帝的一項政策:師夷長技以製夷!
    當時匈奴人以騎兵著稱,號稱馬背上的民族。
    相比之下,漢人的騎兵隊伍就要孱弱許多。
    漢武帝當時的應對策略便是組織軍隊,專門做騎兵訓練,達到足以比肩甚至超過匈奴騎兵的程度。
    這樣一來,霍去病和衛青領著大漢士卒在塞外搏殺時,才會顯得遊刃有餘。
    這裏大乾和西晉的情況,則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為何不專門組織一支軍隊,進行山地訓練。
    以適應在重巒疊嶂的深山老林中作戰?
    甚至可以在蒼嵐山脈中建立軍營和根據地!
    這樣一來,便足以完全搶占先機。
    到時候進可派遣小股軍隊,越過蒼嵐山脈對西晉進行騷擾。
    退可據山脈中險要地勢而守,試問未曾經過特殊訓練的尋常士兵,如何匹敵長年累月生活在密林之中的特殊士兵?
    這樣一來,進退有據,皆在大乾兵部一念之間。
    以此為依據,長年累月地攻城掠地,不斷蠶食。
    西晉,豈不唾手可得?
    李長空念及至此,落筆便寫,一時間可謂下筆如有神!
    洋洋灑灑數千字,可謂有理有據,不過半個時辰,便已書寫完畢。
    李長空見狀,再度仔細打量一番,略作檢查,覺得無誤之後,便舉手道:“世伯,我寫好了,交卷!”
    張勳聞言,頓時瞪了李長空一眼,怒道:“你說什麽?此次題目何其之難,沒看到其他人都在奮筆疾書嗎?”
    “你莫不是又想偷懶?給我回去繼續寫!”
    李長空聞言,頗有些欲哭無淚:“世伯,能寫的都寫了,當真是寫無可寫了,您就讓我交了吧。”
    張勳一聽,頓時火冒三丈。
    好家夥,武試直接棄權,文試第一個交卷,定然也是胡寫一氣。
    這樣下來,李長空此次校閱,能有什麽成績?
    不被聖上單獨拎出來痛斥便算不錯了。
    此子當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這畢竟是校閱現場,那麽多人看著,他既然身為主考官,便更要秉公處理,不得徇私。
    李長空一再要求交卷,他一次提醒,已經是交情使然,若是再多說,便不合適了。
    隻好怒道:“交完卷便滾出去,莫要影響了其他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