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鄉試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A+A-




    鄉試臨近,主考官為張子房。
    這對於讀書人來說,絕對是大事。
    整個乾都城的讀書人,都為此忙碌起來。
    武陵侯府也不例外。
    李隆起了個大早,剃掉了胡渣,換上了嶄新的儒袍。
    隨後在李長空門前叩了三個響頭,哽咽道:“學生李隆,叩謝恩師教誨。”
    “此次鄉試,定然不會給老師丟臉!”
    “有違此誓,天人共戮之!”李隆一字一頓,字字心血。
    這些天以來,他在武陵侯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然是不知道外麵的風言風語發展到了何等程度。
    但,可以想象,必然是如狂風驟雨一般。
    那些個追名逐利之人,恨不得把他們師徒給活撕了。
    而這些壓力,都是恩府替他扛下來的。
    他隻需讀書,鑽研八股便好。
    要知道,整件事情,可都是因他而起!
    這樣的恩情,當真是有若千鈞重擔了。
    泥人也是有三分火氣的,被這樣欺辱。
    他就算不為自己,也得為恩府爭口氣。
    而對於讀書人而言,沒有什麽比金榜題名更能凸顯自身和師承。
    既然如此,那就借此次鄉試,為恩府正名!
    叫那些整日隻知犬吠之人,知道什麽叫做堂堂正正!
    拜完之後,李隆便轉身跟著楊管家離去。
    身為武陵侯府大管家,少爺不管李隆,他卻是要管的。
    這李隆身上穿的嶄新儒袍,靴子,用的筆墨紙硯,還有前去考場的車馬,都是他來準備妥當的。
    “好好考!”楊管家看著坐在馬車上,即將離去的李隆,囑咐道。
    “楊管家放心,學生定當盡力而為!”李隆言辭懇切,情真意切道。
    楊管家聞言也不由得點了點頭,這李隆,也算是重情重義之人。
    倒也不枉這些天來,武陵侯府因為他遭了這麽多風言風語。
    ……
    與此同時,定國公府。
    張勳坐在正堂太師椅上,看似閉目養神,但不斷抖動的手腕,卻暗示了其此刻的緊張心態。
    “老爺,少爺走了,從側門出去的。”一旁,定國公府管家侯立在旁,如是說道。
    張勳聞言,睜開雙眸,看了看天,歎息道:“這孩子,脾氣倒是像我,夠倔。”
    他是真就不明白了,分明是勳貴世家出身,怎麽就那麽喜歡舞文弄墨。
    現在倒好,連讀書人的科舉,也要摻和一腳。
    自己這一身的武藝,端的是無處傳承。
    罷了罷了!
    做父親的,還能如何?
    無非就是支持二字罷了。
    ……
    與此同時,盧恒的一眾子弟,以陸俊達為首,也準備奔赴考場。
    盧恒看著眾人,朗聲道:“此次鄉試,為師對你們沒有別的要求,隻有一個:不能考的比李隆差!”
    陸俊達聞言,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謹遵師命!”
    他心裏明白,經過這些天的輿論發酵,他們和李隆早已被架在了風口浪尖上。
    如果此次鄉試他們當中有人能勝過李隆,自然一切都好說,他就還是那個背信棄義,欺師滅祖的小人,該罵還是得罵。
    可如果他們中無人能勝過李隆,那是不是說明,人家改換門庭是對的?
    到時候,隻怕就要迎來武陵侯府的反擊了。
    那李長空,可不是什麽好相與的角色。
    陸俊達又想起了那日詩會的場景,一股深切的恐懼湧上心頭,不由得渾身一顫。
    聽見陸俊達這麽說,盧恒的其餘弟子,也紛紛道:“謹遵師命。”
    有人雖然對這場輿論戰心存不滿,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身為盧恒的弟子,若是得罪了他,這輩子的出頭之路,隻怕算是斷了。
    ……
    好巧不巧,鄉試的考場就設在了太平坊。
    張子房坐於考古席,其身旁還有諸多翰林侍講,負責維持秩序,分發考卷等等。
    李隆來的時候,特意戴了麵紗,遮住臉麵。
    倒不是怕什麽,隻是鄉試在即,還是不要再生事端為好。
    若是因為些許衝突,被某些惡意之人,打傷了手腳,該當如何是好?
    難不成要當場放棄鄉試?
    所以無可奈何之下,隻得出此下策。
    等安全進了考場,考卷發下來的時候,李隆這才鬆了口氣。
    一看題目,頓時一股難以言喻的驚喜湧上心頭。
    隻見那考卷上,用正楷標標準準地寫了八個大字:“知者不惑,誠意正心。”
    乍一看,幾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會發懵。
    因為沒有任何聖人文章,儒家經典中有這麽一句話。
    所以,這是一道截搭題!
    而隻要是截搭題,那就往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題目。
    知者不惑指的是心中懷揣著知識和道理的人,往往沒有疑惑。
    而誠意正心,講的則是意念要誠,心思要正。
    大致是講究鑽研學問的態度。
    這樣的兩句話,有什麽關聯嗎?
    說句實在話,很難看出有什麽關聯。
    但是!
    這題,李隆做過!
    也不是說做過,而是做過相似的破題。
    第一句知者不惑摘抄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講究的是三種境界。
    第二句誠意正心則摘抄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講究的是達成目標的方法。
    所以,這題目寫反了。
    他將境界寫在了前頭,反而將方法寫在了後頭,自然叫人一頭霧水。
    但如果換一換,以誠意正心的姿態去格物致知,這樣才能做到知者不惑。
    隨後再以相同的方法,達到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如此,三重境界成矣,才能做得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便是破題!
    李隆目露精光,下筆如有神!
    與此同時,張邯看著這八個大字的題目,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許久之後,其眼眸中光芒一閃,嘴角微揚,輕笑一聲道:“原來如此,這出題之人,心眼當真是壞。”
    竟將這題目硬生生寫反過來!
    想要答對此題,就得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道截搭題。
    這就很考驗考生們的基礎功底了,必須足夠自信,確認所有聖人文章,儒家經典中都沒有這句話,才敢下此定論。
    另外,判斷出是截搭題之後,還得知道前後兩句的原文,再將其交換順序,進行破題。
    如此一來,就要好寫上許多。
    否則,枉論破題,當真是難於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