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五德終始陣,三息過長橋

字數:4862   加入書籤

A+A-




    五德終始之說,起源於戰國時陰陽家鄒衍學說。
    聲稱五行運行規律,等同王朝興替之理。
    王朝之所以在世,乃因得天授五行中一德。
    “受命”於天,即為天子。
    而當國勢傾頹,即意味其德衰微,無法繼續統治天下。
    具五行中下一德的新王朝,便將革命於天而重新受命。
    陰陽五行之變,本是自然至理,時人認同者甚多。
    好比一年四季,春時有“盛德在木”,夏時有“盛德在火”之說。
    天理循環,深入民心。
    是已每逢王朝興替,均援引五德之說為其背書。
    如昔年王莽便自稱奉土德為君,以接替漢室早已衰微的火德。
    這就是化用了五行中相生之理。
    待得光武皇帝重建大漢,複又自命為火德。
    每個朝代,均對應著五行之一。
    而一國帝都,乃是王朝的心髒。
    因此質帝之時,有一派陰陽家認為代表大漢王朝的火德氣運。
    就埋藏在帝都洛陽的地底!
    陸觀掌握望氣之術久矣。
    倒也不難把一國王朝的氣運,理解成某種盤踞一方,深植於土的具體存在。
    隻是覺得催動五德生克變化,就能改易天下共主這種想法極其幼稚而已。
    古往今來,何曾有一個王朝是在內外無憂的太平盛世下,一夕消亡易主的?
    君王昏庸,朝臣無道,把鍋拋到天命頭上。
    新朝為君者則宣傳迷信,以鬼神之說支撐自家的統治,什麽樣的鬼話也說得出來。
    自上而下,無恥之尤。
    梁冀改漢運奪位的謀算,後來也不了了之。
    孝質皇帝不久便即死於毒殺,傳聞乃梁冀所為。
    新上任的孝桓皇帝,無論權術才智,都比誌大才疏的梁冀強勝萬倍。
    後者欲保朝堂權勢尚且吃力。
    如何還能把精力,放在改易國運這等虛務之上?
    及後的發展,陸觀便不清楚了。
    但似乎哪怕在梁冀死後,六位陰陽家大師仍然延續著他們的研究。
    試圖找出“大漢國運”的具體所在地。
    王莽、梁冀既能奢想使得國運改易。
    六位本就精通陰陽之道的大師,為何就不能作此想?
    如六位大家中的領頭羊,洛陽雨氏為雨,屬水。
    若能一朝將天下氣數改由水德主宰,也不是多壞的主意,不是嗎?
    看完一段不知終末如何的奪國狂想。
    陸觀不知如何反應,隻是長歎一聲。
    他隱約覺得,司隸一帶早年明顯火德過盛的連年幹旱。
    以及清微真人以萬戶家財作祭,求來的及時甘霖。
    似與陰陽家們針對國運演變的努力有關。
    難怪,常雨軒要派人追殺雨家的後人風水師。
    常雨軒,常雨軒。
    這名字是否代表著,清微與洛陽雨氏間有著某些關係呢?
    一百年過去,無知之人仍在為權勢營役奔波,似不知長生之樂。
    但當明知長生難求,將有限人生投放於爭權奪利,又是否能真算是錯?
    陸觀搖了搖頭,閱覽獎勵說明。
    五德終始陣不是陣圖,而是陣法布置方式的說明。
    將分別對應五行的“鎮物”,置於家宅的特定位置。
    陣法就會自動運作,吸納周遭環境中的五行之氣,進入布陣者體內。
    布陣者就算天天窩在陣裏啥也不幹。
    分別對應五行的五座輔府,也能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吞納天地靈氣。
    陸觀三洞未成,沒有五輔可以修煉。
    則可於吸納駁雜靈氣入體後。
    透過太上感應篇中的吐納功法,將其轉化為劍修打基礎所須的兵家殺伐氣。
    此外,若是陸觀想讓武道吃到修煉速度的加乘。
    亦可運行兵仙訣,將天地靈氣煉為武夫罡氣。
    雖然轉化時有所消耗。
    但好歹也可以大幅加快打通任脈時的速度。
    “這簡直是最適合目前的我的寶物。“
    “坊主給出三月之期,要我成為三洞小成的練氣士。”
    “無疑是把我的資質,估計得比常人高得多。”
    “若然我未能成事,縱然仍能順利入門。”
    “在劍坊中的地位待遇,必然大大有差。”
    “但隻要順利動用附近一帶的靈氣助我修行。”
    “短期內把三座洞府修至小成,絕非是什麽難事。”
    然而要在短時間內集齊對應五行的鎮物,卻不是容易的事。
    白虛月所贈古劍破惑,銳氣淩厲幾近偏狹,可鎮陣法金德位。
    葉玄澄的真武道法劍斬月,係出北方道庭名門,屬水可鎮水德位。
    至於其餘三大鎮物。
    陸觀寧可空著,也不願隨意找些三流貨色頂替。
    好在無論吸納進體的靈氣五行成份如何。
    他也準備透過同時運行兵仙訣和太上感應篇,盡數轉化為兵家殺伐氣。
    因此倒是不怕吸納進體的五行之氣失調,髒腑失衡,形成大禍。
    入夜後,陸觀靜坐於槐樹下,由老槐暫時頂替木德之位。
    槐上懸吊的鄭公劍,則早已成為誅邪劍陣圖的陣眼,對五德終始陣並無影響。
    陸觀默念太上感應篇,敞開三大洞府,任由天地靈氣湧進體內!
    驟然之間,分屬金德、水德、木德的三股自然之氣,如江河入海般傾流進入洞府。
    將原本空蕩的三洞,填滿得飽實充盈。
    若非陸觀武道修為有成,體魄遠比一般同階修士來得堅韌。
    光是這輪突如其來的靈氣灌體,便足以教絕大部份的練氣士昏迷不醒。
    縱是陸觀體魄強橫。
    也須全心全意地引導靈氣行走周天,再緩緩安頓於三大洞府。
    否則早就被氣息各自不同的三種靈氣衝撞得經脈紊亂。
    如癲癎發作般失序狂舞了。
    外表看著平靜如水,體內卻是驚濤駭浪。
    這番劇烈無比的體內鬥爭。
    不知不覺,已延續了兩個時辰。
    陸觀心無旁騖,引用太上感應篇中內視之法,全力與體內狂亂靈氣相抗衡。
    忽然之間,他發現在三股靈氣緊密串連之下。
    原本連結不深的三座洞府間,竟緩緩出現了一座長橋的雛形!
    正是本該等到三座洞府修煉大成,方能初步構築成形的長生橋。
    也是陸觀連同天地,開辟五行輔府之路的第一步!
    喜歡大漢古玩店,鑒寶成天仙請大家收藏:(.)大漢古玩店,鑒寶成天仙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