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冗兵、冗官

字數:3716   加入書籤

A+A-




    “是,官先說冗兵的問就常理而言,縱觀曆代王朝,在完成平定天下的任務之後,必然會大規模地裁減軍這樣做至少有三個好處:一則減少朝廷的軍費開支,二則釋放的勞動力以恢複生產,三則降低心懷異誌的將領擁兵自重甚至起兵謀逆的概率,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皆大歡過往的漢、晉、隋、唐諸朝莫不如此,唯獨我朝由於深受幽雲十六州之苦是個例”
    趙禎聽完輕輕點了點頭,示意範仲淹接著說下
    “官家,以數據事實為證,我這裏有一份去年樞密院進呈的統計數字:在太祖開寶年間,官軍的員額是三十七點八萬,包括十九點三萬禁軍;太宗至道年間則擴充到了六十六點六萬,包括三十五點八萬禁軍,差不多翻了一番;真宗天禧年間,大宋官軍已經接近百萬量級的規模,達到九十一點二萬,包括四十三萬禁而去年我朝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一百二十五點九萬,包括禁軍八十二點六萬禁”
    如此看來,這《水滸傳》中常出現的“八十萬禁軍”,並非施耐庵的虛構妄擬之
    趙禎好像知道這個數據,但從範仲淹口中一一說出來,自己聽了一遍,別有一番感受:“真是太多了!”
    “官家,按戶部的統計數據,全國登記在冊承擔賦稅勞役的男丁數量,隻有不到兩千二百萬也就是說,大約每十七名男丁就要供養一名兵丁!”
    趙禎的臉色變得更加不好看,“十七比一?這麽高的比?”
    範仲淹很肯定地點了點頭:“是的官這個比例還沒有考慮地方負責供養、不隸屬軍籍的所謂鄉兵,這支編外軍隊的員額,目前預估大約有四十萬之”
    “還有四十萬?”
    “”
    “官家,下麵,說一說冗官?這個更是不得不治的大毒瘤!”範仲淹有些痛心疾
    “說下”
    “無論是出於防範武將作亂的需要,還是重塑文治的社會風氣,我大宋王朝都需要一個龐大的文官隊伍,並給予他們極其優厚的待這無可厚臣也是受益但其他朝代相比,我朝的文官隊伍有三個顯著的特這...”
    範仲淹故作停頓,趙禎示意但說無
    “今天把希文你單獨入對,就是想聽針砭時弊的大實先把病找清楚,病灶弄明”
    “一則機構臃形象的說法可以說是疊床架屋,繁複得一塌糊雖說武將是重點防範對象,對於文臣也不可掉以輕我朝基於此考慮采取的舉措是盡可能分權,原本一個人可以幹的活,現在要分給好幾個人來幹,謹防權力過於集中,滋生一批野心勃勃之”
    “我朝文官也是太多朝堂上、地方諸路都有這個問”
    “是的官朝堂上,宰執係統、樞密院係統、台諫係統自成體就以宰相為例,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重臣,如今被樞密院分走軍權,被鹽鐵、戶部、度支這三司分走財權,剩下的一畝三分地,還要給參知政事騰挪出一點施展拳腳的空”
    範仲淹此話也說到了他的痛處,雖然他在朝中為官,但權力比在西北小得多還是作為封疆大吏,軍政大權在手舒
    趙禎沒有說話,陷入深思,並踱起方步,在這大堂裏走來走
    範仲淹一看趙禎沒有打住的意思,就索性一直說下
    “至於地方上的機構和官銜,更是令人眼花繚這一級行政區稱為‘路’,這一級設‘監司’,有安撫使、轉運使、提刑按察使、提舉常平使,分管兵民、財賦、司法和救”
    “州一級的權力相對集中一些,知州作為主官,但有通判作為牽製,一道公文往往需要兩人聯名簽署才能下發生知州、通判之下,還有副使、判官、推官、監酒、榷稅等”
    “除此之外,像什麽節度使、承宣使、觀察使、防禦使之類的差遣,更是多如牛毛,難以勝各級各地機構繁複、職責交叉,你盯著我、我防著你,找茬兒的大有人在,幹活的屈指可數,行政效率極其低”
    趙禎輕輕哼了一聲:“人多不洗碗、雞多不下蛋!”
    “官家一語中的!臣記得真宗朝鹹平年間,有大臣進言文牒有經五七歲不決者,一件事情竟然能拖上好幾年,這個效率真是令人不敢恭真宗下詔責令‘議減煩冗、參決滯務’,河北路一下子被裁掉了七十五名冗但這也隻是九牛之一”
    趙禎又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似乎心情不太
    “官家,上述是說得幾機二則是官職繁雜,甚至有官無職,朝廷白白養著一大群閑這個更是要按我朝官製,寄祿與職事是分離微臣過去頭上現在就有一連串的官銜: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充理檢使等”
    趙禎苦笑了一聲,喘著粗
    “這朝散大夫代表著品級,決定我穿什麽顏色的製服上右諫議大夫,便是寄祿,決定我可以領多少工資、享受哪一級別的待但是,具體幹什麽工作,這兩個官銜都管不了,還得看具體的職事——權禦史中丞充理檢使,真夠繞別說後人看不懂,自己不上心,都不一定弄多明”
    趙禎憋著沒有笑出來,這範仲淹說的都是他想聽的,滿朝文武也隻有他和韓琦等為數不多的臣子還敢說這些
    “運氣好、有門路的官員,品級、寄祿、職事一應俱全,但有很多官員比較悲催,頭上隻有寄祿,卻沒有固定的職事或者臨時性的差薪水倒是照發不誤,該享受的待遇也差不了,但沒有事情可做,隻能在家耗著,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之八九,雖說錄入官籍,實則與吃空餉無異!”
    範仲淹說到此處很是氣
    趙禎一想,這吃空餉的人確實多!軍隊裏,能打仗的不文官裏,清談客比比皆這大宋朝廷確實是病得不
    “除了上述兩則,還有第三個方麵,不知官家想聽不想聽?”
    “但說無妨!把問題說透!”
    “是!官家,這三則就是科舉泛濫、取士從寬,加劇了官員隊伍的臃腫程不過,臣在這方麵也是受益”
    趙禎卻不以為然,算是誇讚範仲淹了:“希文,你是謙虛這天下科舉取士,再苛刻的條件,再難的試卷,你也是能進三甲的!”
    範仲淹輕輕搖了搖頭,“官家過獎”
    “接著說下”
    “在科舉初興的隋唐兩朝,殘餘的士族門閥還有不小的影響,朝廷也允許地方長官自辟官署、招募僚員,隻是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舉取士,廣納天下賢才隻是補充而對於當時的讀書人而言,金榜題名並非步入仕途的唯一途甚至算不上主要的途”
    “”趙禎插話說:“隋唐兩朝科舉的錄取比例是非常低每屆進士科隻有大約三十人能登科及第,相對容易一些的明經科,每屆也隻錄取一百人左”
    範仲淹一看趙禎並沒有接著往下說的意思,便把話茬接過來,“是的,官此外,盡管是千裏挑一、萬裏挑一,但是唐朝對於官員職業素養的評判,還是很審慎舉子登科及第之後,並不意味著可以身披官袍吃朝廷俸祿,而是需要經曆再一輪的測試和選”
    “朕知道,是銓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