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七裏山剿匪(五)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A+A-




    崇山峻嶺,固然難行,卻不失為掩護,宋澈手舉望遠鏡,走一步探一步,五百人行軍可不能暴露。
    “唉,這山路可真難走,放眼望去近在咫尺,腳踏實地海角天涯。”許曉已不知抹了多少把汗水。
    五月江南的太陽,還是有些威力的。
    宋澈喘氣笑道:“比起蜀山的金牛古道與華山的天險棧道,這七裏山實在要溫柔太多。”
    許曉疑惑道:“聽宋兄的口氣,莫不是連這些天險棧道都爬過”
    宋澈難道會告訴他,自己不僅爬過,還從上麵摔下,然後穿越到了這兒,與你做了朋友?
    “隻聽過,未曾爬過。”
    “許都頭,宋姑爺,前方便是虎跳崖了。”走在前頭的王四,遙指前方說道。
    西坡絕壁居多,且縱橫綿長,虎跳崖更是要比其它山崖冒出一個頭,估摸著算起碼有四百來尺高。
    懸崖峭壁似被刀砍,幾乎與山穀垂直,崖壁不見任何綠植作物。
    “如此險峻的山崖,除非有飛天之術,否則根本爬不上去。”許曉與眾士卒,皆是同一個姿勢,抬頭仰望,搖頭否定。
    宋澈皺著眉頭,問王四:“這西坡除虎跳崖外,可有其它地方能入後山”
    王四指了指山穀右側:“往東走大約四十裏,有一處斷崖稍矮,不過那裏已鄰近東坡,說不好會有人巡視。”
    山道蜿蜒,十幾裏路便走了半天,更莫說還要繞道四十裏,這顯然不可行。
    “不走了,我們就爬虎跳崖!”
    宋澈一把揭去覆蓋在獨輪車上的衣被,將軟梯,麻繩,飛虎爪,牛筋,十字鎬,一並取了出來。
    “你這些東西是作何”許曉問道。
    “我要作一個‘巨型彈弓’,”宋澈將三隻飛虎爪綁上繩索,又問道:“彈弓你們都知曉吧將這飛虎爪當做彈丸,拉著繩索射上虎跳崖口,隨後再找一人攀登上去,再將軟梯吊上再放下,人便可陸續攀爬。”
    許曉愣了愣,點點頭:“可行。”
    牛筋韌性極佳,可作為彈繩,崖下遍地茂林,支架也可就地取材。
    宋澈找到了兩棵並排大樹,讓士卒將之擼禿成杆,以製作彈弓之方式,拴上牛筋與弓托,後將捆綁著繩索的飛虎爪裝上弓托,一把巨型彈弓便算完成了。
    “來十個壯漢,咱先試一試!”
    宋澈自己捧著弓托,叫十名壯漢拉扯牛筋,找準虎跳崖口的角度,大喊道:“受力還不夠,繼續拉!”
    十名壯漢同時用力,牛筋被拉至三倍長,樹幹也有彎倒之勢。
    “我數三聲,說放大家便一起放!”
    “三!”
    “二!”
    “一!”
    “放!”
    “呼哧!”
    飛虎爪瞬間發出,連帶著繩索朝虎跳崖口飛去,可惜角度有些偏差,虎爪在將要靠近崖口時撞在了峭壁上。
    “力道是足了,準頭還不夠,再來試過。”
    通常第一次,都很難射中的。
    第二次力道不變,宋澈將角度拉高了些,這次成功射上崖口,可拉扯了一番後,飛虎爪還是掉了下來。
    調整角度再來!
    加大力度再來!
    一連射了七次,宋澈精疲力盡,然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八次時,飛虎爪緊緊扣在了崖口。
    宋澈用力拽了拽,很結實。
    “那麽,誰上”宋澈看向眾士卒。
    僅憑一根繩子,攀爬幾百尺懸崖,誰心裏不虛
    “既然如此,隻有我親自上陣了。”宋澈擼起袖子道。
    這時,許曉搶過了繩索,“還是我來吧。”
    宋澈心裏暗笑,就等你這句話呢!
    如今他腰纏萬貫,家有嬌妻,實在不該冒這個險。
    宋澈從車內取出一雙靴子,一副手套,並著十字鎬遞給許曉:“此乃特製的登山靴,登山鎬,攀岩手套,能對你攀爬懸崖大有幫助。”
    許曉接過裝備穿上。
    宋澈又囑咐道:“登上崖口後,第一件事便是取下飛虎爪,將繩索找地方綁結實,隨後將軟梯與繩索吊上去,咱再多設幾條攀爬線路,以便加快效率……對了還有,登頂後勿要大聲喧嘩,山川回音陣陣,以免隔山有耳。”
    許曉點點頭,沒有多言,將繩索捆在腰間,深吸一口氣,開始向上攀爬。
    宋澈又讓士卒去山穀附近割來幹草,墊在崖底以防意外發生。
    接下來能做的,隻有默默祈禱與仰頭觀望。
    半個時辰後,宋澈脖子都仰酸了,更莫說攀爬的許曉。
    許曉爬得並不快,每一次都穩紮穩打,先固定好登山鎬,再跨步登上。
    有這份執著與堅持,何愁盜賊土匪不滅
    不知不覺,又過半個時辰,許曉一鼓作氣,雙手擒著繩索,借力飛簷走壁,一舉跳上崖口。
    “好哇,好哇!”士卒們歡呼雀躍。
    隔了一會兒,許曉在崖口高高舉起拳頭,示意繩索已固定好。
    宋澈將軟梯與繩索困在吊繩上,許曉往上拉。
    待東西拉上崖口後,許曉將之固定,拋下一副軟梯,兩根吊繩。
    “聽我說,先來兩個人,將安全繩係在腰上,隨我從軟梯爬上崖口,而後將我獨輪車先釣上,待獨輪車上崖,左邊兩根作為安全繩,十人為一組,攀爬軟梯,右邊這根則作為吊繩,三人為一組,你們爬,我們在上麵拉,如此便可加快效率。”
    “那吊爬的人豈不是很危險啊先不說吊繩是否能承受兩個人的重量,萬一石塊將繩索磨斷了咋辦”有士卒驚恐。
    “大家放一百個心,我自有妙招,吊爬之人,會更輕鬆呢。”
    一路走來,宋澈的才智已深受士卒認可,他說有妙招便必定有妙招。
    而後宋澈與兩名士卒,便順著軟梯開始攀爬,有了下腳之處,爬起來要輕鬆許多,隻是誰也不敢往下看,悶著腦袋往上莽便是。
    兩刻鍾後,宋澈三人登頂,解開安全繩丟下山崖,士卒按照原先計劃,將獨輪車三處固定。
    為了防止繩索被石塊磨斷,宋澈專程割了一批青草墊在繩下。
    “你為何如此鍾情於你的獨輪車”許曉邊拉邊問。
    宋澈笑道:“很快你便會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