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翻了一番
字數:1659 加入書籤
他們在村口停了下來,因為村裏的路不好走。
七寡婦不想幹活。她準備在其他人完工後雇傭村民來幫助她。所以她仍然守著她的茶攤。看見陸縣令和欽差張昭又來了,七寡婦連忙招呼道:“欽差,喝茶吧!”
“不,謝謝。”欽差張昭不習慣用別人的杯子,尤其是公共用的杯子。
陸縣令直接對欽差張昭說:“張大人、李公公、田夫人家門前有一整畝紅薯,在等你回來之後再挖。”
因為沈雲溪家的紅薯長得最好,產量最高,陸縣令特地讓沈雲溪留著,等京城的大人再來挖。
欽差張昭點點頭:“好吧,我們先去沈雲溪家。”
欽差張昭知道沈雲溪善於種地,用一種新的堆肥方法有很高的產量,於是他和陸縣令決定當著所有大人的麵把沈雲溪家的紅薯挖出來。
李大人、安大人和幾個同僚,還有戚皇後的弟弟戚飛,一路都很累。這時,當他們下了馬車,他們仍然感到虛弱。
他們認為張昭對皇帝說謊,他們今天會睜開眼睛從中找到證據。他們可能隻會說幾句關於皇帝的話,但他們絕不會對張昭心軟。
這些人環顧四周,但進了村後,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忙著曬糧食。
村裏有些人很好奇,偷偷地看這裏。他們感到興奮。
欽差張大人來了。他們又要變富了!
還有人想找證據證明張昭是個奸臣,蒙騙皇上,但大司農閔大人卻與這些人不同。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通過科舉後,不擅長勾心鬥角,但他擅長種地,努力鑽研。
他在朝堂上的時間遠遠少於在田間地頭的時間。
在大齊朝,他對農業的看法是首屈一指的。
他興致勃勃地尋找紅薯,但他的目光落在了正在陽光下曬幹的稻子上。他的眼睛被震住了,於是他趕緊上前,然後從地上抓起一把米仔細觀察。
“如果稻穀是滿的,那麽稻穀上有多少穗頭?”大司農低聲說,他對大米的好奇心甚至超過了對紅薯的好奇心。
水稻的產量比小麥高,而且在南方也可以種兩季。因此,大米是大齊中最重要的食物,而小麥是第二重要的食物。由於小麥種植時間長,產量低,但適合冬季種植,所以可以與水稻錯栽。然而,南方的一些人也在冬天種植油菜。
這時,陸縣令從身後的衙門官吏手裏接過一個箱子,遞給了大司農。“閔大人,因為稻子熟了不能耽擱,就吩咐人把前李花村的稻子收起來,和其他村的稻子比較。前李花村的稻穗不僅飽滿,而且每穗有160多粒。每株水稻可以分成七到八穗。”
大司農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去年,他要求從全國各地挑選96個大稻穗,每株稻穗最多分成個。
前李花村的大米比大齊最好的大米要高得多,幾乎翻了一番。
“陸大人,這是真的嗎?”大司農很震驚,不知道前李花村這個季節能收獲多少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