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三王之爭,寧王也入場了,大魏要出事了

字數:4876   加入書籤

A+A-




    燕王的親臨,確確實實讓局勢瞬間炸開鍋了。
    改稻為桑這件事情,從最開始就是柳黨提出的,曆經兩代帝王,先帝晚年對此事也處於擱置狀態。
    而新帝登基之後,柳黨借此機會,再次主張改稻為桑。
    卻沒想到選址權交給了李傑。
    局勢一下子混亂起來,還沒看明白的人,下意識以為是李傑想要爭搶選址權。
    真正的聰明人已經意識到皇帝不願推行改稻為桑,所以用了這招陽謀。
    正常情況來說,這件事情就是大家吵的不可開交,然後改稻為桑之事擱置。
    可誰都沒有想到,燕王真入局了。
    之前燕王世子的到來,並不能代表什麽,非要說的話就是一個試探,大致就是告訴李傑,如果你真想要搞的話。
    燕王支持你,當然好處的話,燕王也要占據大額。
    如果你完全不想搞的話,那就算了。
    可燕王親臨,這就代表著態度明確,要操控李傑爭奪選址權,從中牟利。
    這事情算是玩大了。
    從朝臣鬥爭,一下子就到了最高權力的鬥爭,明眼人都知道,如今的大魏,地位最高的人是皇帝。
    可因為種種原因,皇權被削弱了很多,反倒是三王權力最大,皇帝有點像吉祥物的感覺。
    隻不過仁宗的謀劃很聰明,設立三王,互相製衡。
    秦王攝政,鎮壓百官。
    燕王掌兵,製衡秦王造反。
    而遠在天邊的寧王,掌兵權最多,可隻能起到威懾作用,因為寧王造反需要一個好由頭。
    若秦王與燕王聯手,外加上造反之事,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失敗的概率很大。
    所以寧王也不敢造反。
    如此一來,三角最穩定律就形成了,至於皇帝,確確實實有種被架空的感覺。
    隻不過這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畢竟皇帝是女人,開古今往來第一先河,不這樣做的話,大魏隻怕更亂。
    當然也有一些民間坊傳,仁宗也做了最壞打算,不管皇位是誰的,反正是他們薑家的就行。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給予三王如此權力。
    這種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可否認的是,燕王入局了,這才是真正的關鍵點,也就是說接下來的鬥爭,跟柳黨和李黨沒有太大關係。
    是秦王與燕王之間的鬥爭,這就很恐怖了。
    百官的鬥爭,最起碼有皇帝製衡,有其他勢力壓著,就好比柳黨彈劾李黨,李黨彈劾柳黨,真鬧大了,撕破臉了。
    有皇帝在,還是能給大家一個台階下,皇帝不管用,三位王爺出麵,百官也隻能捏著鼻子認錯。
    可燕王他們的鬥爭就不一樣了,百官無法對他們進行太多的約束,這才是真正的恐怖。
    改稻為桑,是秦王的利益,辛辛苦苦謀劃了兩年,結果白送給燕王,秦王答應嗎?
    隻是,在這個節骨眼,燕王敢入場,那麽就意味著一個可能性。
    燕王之後還有人。
    否則的話,單憑燕王個人實力,強行拿下選址權,付出的代價也一定不會小。
    秦王不會讓他們輕鬆得逞。
    那麽,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寧王也入場了呢?
    此時此刻,柳府當中,柳嚴明是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刹那間,他眉頭緊鎖。
    片刻後,柳嚴明的聲音響起:“給老夫準備套便衣,去秦王府。”
    事情很嚴重,或許是想多了,也或許是過度理解,但柳嚴明深深的清楚,朝堂之事,可以想多點,絕對不能不想。
    否則的話,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很快,一則消息再度傳遍京都百官耳中。
    首輔柳嚴明,親臨秦王府。
    這一刻,局勢徹底動亂了。
    而與此同時。
    李府當中。
    李傑恭恭敬敬地站在李府後院,眼神當中充滿著敬畏。
    一名中年男子,穿著金絲蟒袍,手中拿著一些魚餌,撒入池塘當中,麵色格外的淡然。
    男子相貌英俊,縱然已經四十多歲,眉宇間的貴氣,難以遮掩。
    這位便是當今大魏燕王,薑平。
    望著池中的魚兒聚集而來,燕王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李尚書,改稻為桑之事,你當真一點想法都沒有嗎?”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李傑一拱手,他知道麵對燕王,這位大魏權勢最高之一的存在,沒必要撒謊。
    也不需要去說一些彎彎繞繞之言,所以也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王爺,改稻為桑之事,下官自然有些想法,隻是此事終究是首輔大人提出。”
    “白白搶了別人的功勞,隻怕影響太大,下官安分守己多年,的確不太想爭鬥什麽。”
    李傑開口,意思很明確,想肯定是想,但鬥不過別人,真把選址權搶到手,銀子是賺了,可就怕沒命花。
    聽到這話,燕王笑了笑。
    “這算什麽搶功勞,都是一心為朝廷辦事,為大魏國好,再者隻是個選址權罷了。”
    “又不是讓你全權負責。”
    “本王受兄長托孤,也沒有做什麽利國之事,此事也算是大好事。”
    “如若你有想法,大膽放心去做,本王與兄長都會支持李尚書。”
    “就看李尚書願不願意為國效力了。”
    李傑話說的直接,燕王也沒有繞彎子,直接說明了意思。
    而低著頭的李傑,眼中瞬間閃過驚愕之色。
    燕王的兄長無非就是秦王與寧王,但這件事情明顯是要跟秦王作對。
    也就是說,隻有一個人了,那就是寧王。
    而且這話也說的直接,燕王與寧王意見一致,在背後支持自己。
    當然這是表麵的東西,真正讓他驚愕的是,燕王與寧王要跟秦王扳一扳手腕了。
    這才是最關鍵的信息。
    李傑不敢立刻作答,保持沉默。
    隻是燕王下一句話,讓李傑有些好奇了。
    “聽聞李尚書喜歡養魚,今日一看,這池中魚兒色澤一般。”
    “對比宮內的錦魚,根本就是雲泥之別,不過尚書大人知道為何宮中錦魚個個色澤亮麗嗎?”
    雖然不懂燕王為何突然提到養魚上麵,但還是詢問:“請王爺賜教。”
    提問之後,燕王將手中魚餌全部丟進池中。
    緩緩笑道:“因為不好看的魚,都會被宮內太監丟掉。”
    聲音響起。
    刹那間,李傑聽出弦外之音,當下頭更低了。
    “下官受教。”
    話音落下,還不等李傑繼續開口,燕王拍了拍李傑的肩膀笑道:“行了,這事畢竟是陛下交給你的差事,李尚書有所顧慮,實乃人之常情,隻不過本王還是那句話,終究是利國利民之事,能爭還是爭下。”
    “本王走了,不用送了。”
    燕王說完這話,直接離開,一點餘地都不留。
    “恭送王爺。”
    李傑開口,但他徹底聽懂了燕王的意思。
    這選址權。
    不爭不行啊。
    陛下這回真的是玩大了,大魏也要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