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塵埃落定,各方反思

字數:4042   加入書籤

A+A-




    改稻為桑的事情,終於要在這一刻迎來一錘定音。
    這場爭鬥也算是徹底拉開了帷幕。
    楊寧心中大喜,費盡千辛萬苦,總算是促使改稻為桑成功,接下來隻需要按照計劃一步一步走,即可成功了。
    縱然女帝防備了一手,預備了糧食,外加上昭告天下,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做事。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很難,可想要辦壞一件事情,可太輕鬆了。
    柳黨則徹底鬆了口氣,鬧了這麽久,付出這麽多代價,如今一切都塵埃落定,該有的回報都來了。
    最慘的還是李黨,辛辛苦苦鬥爭,到頭來發現自己又入了局得罪了人,還沒得到任何實際好處。
    “改稻為桑選址定為浙寧府,撥款白銀兩千五百萬兩,以資百姓種植桑樹,且免除浙寧府兩年糧稅。”
    “改稻為桑之事,乃為國之大事,既昭告天下,自然不可隨意,朕意秦王親臨浙寧府,進行實地糾察。”
    “由燕王於京都內主持大局,工部尚書李傑輔佐燕王。”
    “遣派寧王攜重兵駐浙寧府,把控糧倉,控製水壩,任何糧食調遣,須由寧王書令。”
    “再派大學士楊寧前往浙寧府,控製良田買賣,種植糾紛,且柳嚴明一切調糧,運輸京都,再由楊寧大學士差人護送糧食運輸至浙寧府。”
    “若有出錯,一律重罰,若改稻為桑成功,則記諸位愛卿大功一件。”
    薑靈開口,將最終的計劃與目的全部說完了。
    可朝野上下在這一刻徹底傻了。
    尤其是楊寧,他千算萬算,沒算到女帝把自己扯進這件事情之中,改稻為桑明明是柳嚴明的功績。
    怎可能算到自己頭上。
    讓自己負責監督良田買賣,還有糧食運輸?這不是讓自己出麵擔責嗎?本來自己就打算搞點手腳,這下子不但手腳搞不了,自己還要擔負一定責任,誰幹啊。
    “陛下,臣手中還有諸多事情,科舉在即,外加上慶元大會要開了,再者太後五十大壽在即,諸國來訪,臣實在是分身乏力啊。”
    楊寧直接站出來拒絕了,這個渾水他死活不可能進的。
    聽到這話,薑靈絲毫不在意,隻是將目光看向柳嚴明道。
    “柳愛卿,李愛卿,你們認為呢?”
    如今的這位大魏女帝,已經不是昔日的女帝,對於朝堂政治也有了一定認知,楊寧想要抽身走。
    柳嚴明答應嗎?李傑答應嗎?自己的話,或許楊寧不願意聽,可這兩位大臣的話,他不聽不行啊。
    “陛下,臣認為,改稻為桑乃國之大事,六部之中皆有重任,不可因此而推辭。”
    “楊大人如此推辭,無非就是不相信改稻為桑能成功,既如此,卻又不說,那便是欺君之罪。”
    “身為臣子,而不實言,此為不忠,如此之人,妄為朝臣。”
    柳嚴明一開口,火藥味就十足,這段時間因改稻為桑之事,他煩心無比。
    而且知道楊寧想對付自己,若不是陷入了被動,早就出手了,如今這個節骨眼上,楊寧毫不猶豫的推辭。
    就更加證明楊寧心思歹毒,既然如此,柳嚴明也沒什麽好說的。
    這些朝臣平日裏都是虛與委蛇,可真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要麽你老老實實一起入局。
    要麽你就滾回家去,別想著坐收漁翁之利。
    “臣附議。”
    李傑沒有任何廢話,原本以為自己要淪為棄子,在這場鬥爭當中成為犧牲品,可沒有想到關鍵時刻,女帝來這麽一招。
    讓自己也參與入內,反正渾身已經是泥了,他也不在乎這麽多東西,入局最起碼能保幾年安穩。
    改稻為桑想要徹底出結果,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兩三年的時間,一來可以暗中發育,二來可以尋找生機,三來還可以根據朝堂的局勢變化,化解恩怨。
    朝堂鬥爭從來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用時間換空間,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所以李傑毫不猶豫站在柳嚴明這一方。
    而這就是政治鬥爭,上一秒可能還是敵人,但下一秒大家就是朋友了。
    麵對兩黨首腦的壓製,楊寧還真頂不住,倘若隻是一個女帝,他可以選擇擺爛,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可柳嚴明與李傑的加入,他要是真不聽,女帝還真能讓他滾回老家。
    毒。
    當真是毒啊。
    “臣並無此意,柳閣老有些言重了。”
    “不過臣細細一想,改稻為桑確實是國之大事,不應當推辭,此乃微臣考慮不周,還望陛下恕罪。”
    沒有辦法了,楊寧隻能硬著頭皮接下這個活。
    麵對這樣的情況,薑靈直接起身:“好,既如此,七日之後,朕需看到桑策論,若無任何問題,直接推行。”
    局勢大好之下,薑靈沒有拖泥帶水,直接宣布退朝,等到七天之後的大朝會。
    朝會結束。
    百官離開。
    消息也在一瞬間傳遍京都上下。
    女帝最後的聖旨,幾乎是把所有勢力都卷入其中。
    而隨著夜幕降臨時。
    柳府、楊府、李府、秦王府、燕王府、長寧寺、以及遠在天邊的寧王府,包括大魏宮廷內,都發生了一模一樣的事情。
    柳嚴明、楊寧、李傑、秦王、燕王、寧王、姚廣雲、薑靈,都在開始反思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鬥爭過程當中,他們確實難以做到一心二用,隻能根據‘局勢’來尋求最有利的解決方法。
    可等到事情結束,都必須要做一個總結,明白自己錯在何處,對在何處。
    唯有如此,才能在接下來的鬥爭當中獲取成功。
    到了這個級別,每一步都是萬丈深淵,走錯一步,都將無法挽回。
    所以即便是自己都覺得有些過於頻繁呼喊許守雲,薑靈還是在事情結束之後,請求援軍。
    她想要看看許守雲會給出怎樣的總結。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她需要一位大才來輔佐自己,真心實意的輔佐自己。
    而同一時刻。
    柳府內。
    燈火通亮,柳家長子立在他麵前,一臉沉默。
    “藩兒,你知道為父錯在何處嗎?”
    柳嚴明開口,讓其子柳藩充滿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