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給炮彈裝上眼睛,國之重器

字數:11481   加入書籤

A+A-


    “你還真沒猜錯,今天啊,我就是來踢場子的。”
    農夫長期奮戰於特殊戰線,性格一貫古板,可在這位老友麵前,卻如同頑童一般。
    陳部長一句接著一句懟,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
    李愛國跟在身後,見狀與秘書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惹不起,真惹不起。
    進到辦公室內,秘書端上茶水後,快步離開了。
    陳部長斜靠在椅子上,繼續開懟:“老李啊,把你的寶貝蛋拿出來吧,要是跟上次那樣,是個白天才能亮的手電筒,那我可貼在大院裏,讓大家夥都瞧瞧哈。”
    農夫一邊拿出近炸引信的材料,一邊笑著回應:“就怕你看了之後,藏在被窩裏都舍不得拿出來。”
    說罷,他將材料遞過去,解釋道:“我們氣象站的同誌,經過不懈努力,研發出一種能大幅提升爆炸精度、節約炮彈數量的新設備。”
    “老李啊,你年紀越大,越會吹牛了,年輕時我咋沒發現呢……”
    陳部長嘴上這麽說,卻笑嗬嗬地接過報告,邊翻看邊講,“想當年,我就是上了你的當,帶了把……”
    話還沒說完,他的臉色微微一變。
    材料上的專業數據他雖看不懂,但最後的結論卻清晰明了:這是一種依據目標特性或環境特性感知目標存在、距離與方向,並發揮作用的引信。
    陳部長從材料裏抬起頭:“還真有這東西?老李,你趕緊給我講講。”
    農夫卻看了李愛國一眼:“我讓我們氣象站物資處的李愛國副處長來說吧,這玩意是他鼓搗出來,說的更清楚一些。”
    李愛國也不推委,清了清嗓子:“首長,我們氣象站在領導的指導下,研究出的這種近炸引信,利用無線電波獲取目標信息,進而控製發火。
    預計能將炮彈的殺傷半徑提高一百米,實戰中至少可節省百分之七十的彈藥。”
    陳部長抬起頭,滿臉震驚:“節省多少彈藥?你再說一遍。”
    李愛國很自信:“至少能節省百分之七十。”
    陳部長清楚在這種場合,李愛國不可能拿這麽重要的數據開玩笑,但是還是忍不住看向農夫:“老李,這是真的?”
    農夫此時也收斂了老頑童的態度,鄭重點頭:“是的,老陳,我親自跟了項目,見到了測試的全過程,還有.”
    說到這裏,農夫忍不住賣個關子。
    “還有什麽?”陳部長此時也顧不得比較誰的肩膀比較高了。
    “還有,近炸引信的生產不需要用到太多的技術,李愛國同誌已經確定了大規模生產的方案。”
    陳部長頓時感覺到自己手裏的材料有萬斤重。
    “這玩意要是真如你們所言,那就.”
    說到這裏,他好像想起了什麽,搖動電話:“小劉,你馬上去會場,把208所的老周請過來。”
    放下電話後,陳部長忍不住又仔仔細細翻看起材料。
    此時, 208研究所的周總工正坐在寬敞的大會議內,聽著其他研究所的同誌作報告。
    208研究所全稱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又被稱為兵器裝備研究所,是今年才正式成立的一家專業化研究所,卻肩負著全國研製、改進彈藥的重任。
    這次來開會,周總工本想匯報新型56式樣高射炮的榴彈炮的仿製工作進度。
    因為仿製對象沒有完整的圖紙,再加上國內彈藥技術薄弱,成果不太理想,特別是在精準度方麵,欠缺的太多了。
    當然了,周總工未嚐沒有哭窮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再從其他軍工廠和軍工研究所調一些研究員。
    隻是還沒等輪到他作報告,陳部長就突然離開了。
    正當周總工疑惑到底發生什麽事情的時候,秘書悄悄溜進來會議室內,碰了碰他的胳膊。
    “周總工,首長請您過去一趟。”
    周總工有點摸不著頭腦了,他馬上要上台做匯報了,此時要是離開,算怎麽回事兒?
    秘書見他愣神,加重語氣:“首長有急事兒。”
    聽到這話,周總工這才把跟負責會議程序的同誌打了個招呼,隨著秘書一塊來到辦公室。
    周總工剛進辦公室,就又愣神了,原本保密等級很高的辦公室裏,竟然還有兩個陌生的同誌。
    陳部長也沒有介紹的意思,見他進來,直接把材料遞給了他:“老周,你前陣子不是跟我哭窮,你們208研究所空有全國唯一一家專業彈藥研究所的名頭,卻連個自研彈藥都沒有嗎?”
    周總工詫異:“您搞到了彈藥的技術材料?”
    陳部長笑了:“這可比彈藥技術要好幾十倍啊!”
    周總工愣住了,幾十倍?您老又在開玩笑了。
    難道說陳部長已經看出了他此行的用意,先隨便拿個東西堵住他的嘴巴。
    這也把他看得太簡單了,他雖是老軍工出身,卻擅長“哭求”。
    用日後的話講,這叫做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就讓我先看看這糖到底是苞穀麵還是古巴糖。
    周總工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翻開了材料。
    當他看到近炸引信的原理時,差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
    這玩意的設計也太精妙了!
    不過,暫時還不能激動,搞軍工的都知道,原理和設計是一回事,真正的效果是另外一回事。
    要把這麽多部件塞在一個小殼子裏,談何容易,高溫如何解決?震蕩如何解決?
    強忍住激動,周總工繼續翻下去,每翻一頁,他的嘴巴就張大一分。
    最後他的嘴巴差點合不攏了。
    這近炸引信可不是苞米麵,也不是古巴糖,而是實打實的大白兔奶糖!
    周總工深吸幾口氣,才平複下激動的情緒,看向陳部長:“首長,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研究所,我們一定全力以赴,研製出來。”
    陳部長夾著煙,笑著指了指李愛國:“老周啊,這位同誌已經造出樣品了。今天請你來,是想讓你們研究所開展下一步的安裝工作,順便做個驗證。”
    已經造出來了?這本該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周部長卻莫名有些失落。
    這麽厲害的設備,自己沒能參與研製,實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不過,能負責把近炸引信安裝到炮彈裏,也算是為國防事業出份力。
    周總工重重地點頭:“首長,您放心,我們 208所定不負所托。”
    “那好,現在咱們就到你們208走一趟。”陳部長站起身。
    李愛國與農夫對視一眼,拎起那個大箱子。
    在那個年代,講究兵貴神速,一旦發現好東西,恨不能立刻將其變為現實。
    幾人走到門口,陳部長讓秘書安排車輛。
    秘書聽聞陳部長要前往 208所,有些擔憂地說:“首長,如今大會還在進行,全國幾十家軍工所的領導都在參會。按照會議流程,您該上台講話……”
    陳部長揮揮手打斷他的話:“講話的事兒,你去通知王書記,請他代勞了。”
    “是……”秘書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愛國手中的箱子,實在想不出究竟是什麽東西,能讓陳部長寧願錯過如此重要的會議。
    由一輛小轎車、兩輛嘎斯吉普車組成的車隊,風馳電掣般駛向位於CP區的 208所。
    208所雖是新建,房子卻還是舊的,一條水泥路從中間橫穿而過。
    車隊在水泥路上停下後,周總工立刻衝進辦公室內,搖動電話通知了所裏麵的研究員。
    片刻功夫之後,幾個身穿灰色工裝的中年人匯聚到了辦公室內。
    周總工走到李愛國跟前:“愛國同誌,麻煩您了。”
    李愛國明白這些都是專業的彈藥研製與裝配人員,當即打開箱子,取出五個近炸引信遞過去。
    幾位工程師接過,仔細研究一番,紛紛點頭:“這外形和體積,裝在彈頭位置正合適,隻需對彈體內部做些改動,不會影響炮彈威力。
    無論是 122毫米的榴彈炮,還是 37毫米的榴彈炮,都能裝填。”
    研究過後,工程師們給出最終意見:“給我們半天時間,保證完成改裝。”
    周總工點頭:“那就辛苦你們了。”
    說完,又補充一句,“這東西可能關乎咱們未來彈藥的發展方向,務必謹慎對待。”
    “您放心,周總工。”幾位工程師小心翼翼地抱著近炸引信,朝彈藥加工實驗室走去。
    李愛國、農夫和陳部長坐在辦公室裏,悠然地閑聊起來。
    中午,幾人在食堂吃了工作餐。
    所謂工作餐,就是實實在在的工作餐,每人一個白麵饅頭、一碗棒子麵粥,配菜是酸辣大白菜。
    吃飽喝足,一位工程師前來匯報:“我們已改裝好五發炮彈,其中三發是 122毫米榴彈炮,兩發是 37毫米榴彈炮。”
    周總工拿起電話,通知演習場做好準備。
    208研究所的演習場就在研究所旁邊,是一塊足有十幾畝的空地。
    這本是片荒地,卻被研究所職工家屬在角落種了不少大白菜、芹菜等青菜。
    農夫環視一圈,給周總工提個意見:“每次演習,都得派人清空場地。
    去年,在川省的756研究所發生了一起傷人事故,城裏的盲流跑到演習場偷籮卜,被迫擊炮給轟了,好在沒有直接命中,才沒鬧出人命。
    那家夥嚇得喊了一聲:不就偷了個籮卜嗎,值得用炮轟嗎?”
    周總工強忍住笑意點頭,把農夫的意見傳達下去。
    片刻功夫後,幾十個身穿製服的大兵將演習場內外清理了一遍,好在沒有發現有外人。
    “二連長,把 54式和 55式拖出來!”見演習場準備就緒,周總工下達指令。
    炮兵連的戰士們將一輛加農炮和一架高射炮從倉庫內拖了出來。
    加農炮的目標是一輛殘破的坦克,距離大概有八百多米。
    為了驗證近炸引信的性能,二連長讓操作員故意在瞄準的時候,偏離準心二十米。
    “預備,開炮!”
    伴隨著一道命令,演習場上空炮聲震天。
    轟!
    所有人都目睹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炮彈從炮口射出,很明顯要偏離了目標,卻在最接近目標的時候,發生了劇烈的爆炸。
    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本就殘破的坦克掀翻在了地上。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唯有寒風卷起陣陣黃土。
    雖說事先知曉近炸引信的特性,可親眼目睹,又是另一番震撼。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炮彈,炮彈變成導彈了!”操縱員忍不住吞咽口水大聲說道:“以後我們炮手,豈不是都能變成百發百中的神射手?!”
    陳部長明顯是見過大場麵的,這會反而淡定了下來。
    “老周,繼續吧。”
    “.是!”周總工大喊道:“現在進行第二次實彈射擊實驗,偏離距離一百米!”
    一百米的距離,幾乎相當於半個演習場了。
    操縱員想都不敢想,強忍著忐忑,將炮彈裝填進去,一番操作後——
    “預備。”
    “開炮!”
    “呼!”
    一枚炮彈飛出炮管,朝著明顯偏離的方向飛去。
    在這個時候,神奇的一幕再次發生了。
    轟!
    炮彈在跟目標坦克並行的時候,突然爆炸了。
    雖然因為距離過遠,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隻是讓坦克晃了兩下,但是鑲嵌在坦克裝甲上的彈殼已經說明了實驗結果。
    跟上次的全場寂靜不同,這次演習場上響起了陣陣歡呼聲。
    “原本一發普普通通的榴彈炮,加裝了近炸引信後,就跟長了眼睛一樣。要是在解放前,咱們擁有這玩意,那小鬼子早就哭爹喊娘了。
    我在這裏向你們保證,隻要你們把近炸引信交給我們208所做適配和生產,我保證絕對不會辜負你們的信任。幹他娘的,我要用炮彈把那幫狗日的全轟成渣渣。”
    一向文質彬彬的周總工現在竟然爆出了粗口,沒辦法,這炮彈給他帶來的心理衝擊太大了。
    因當時國內靶機稀缺,目睹近炸引信的威力後,更不可能用靶機做實驗了。
    隨後,陳部長以七機部的名義,從空軍試驗場運來兩個巨大的氣球,對高射炮進行實驗。
    事實證明,近炸引信在防空火炮上的作用更大。
    以前,防空榴彈炮隻能在命中戰機時,才會發生爆炸,等於是單體攻擊。
    加裝了近炸引信的榴彈炮,在距離很遠的時候,就能爆炸,等於是群體攻擊。
    玩過遊戲的朋友,都知道升級技能,要優先升級群體攻擊技能。
    看著兩發高射炮,在炮彈明顯偏過空中隨風飄逸的氣球的時候,依然發生爆炸,濺射出去的碎片幹掉了氣球。
    陳部長也忍不住鼓起了掌:“好好好,從今天開始,就讓咱們給炮彈按上一雙眼睛!這是真正的國之重器啊。”
    國之重器的說法,立刻得到了在場所有領導和研究員們的讚成。
    炮彈精度提升百分之七十,從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咱們憑空多生產百分之七十的炮彈。
    這不是國之重器,什麽是?!
    領導故障,大家夥一起跟上。
    待掌聲稍稍停歇,陳部長關心起一個事情:“愛國同誌,近炸引信現在是國之重器,不能輕易示人,保密工作要做好啊。”
    說到保密,這就是咱李愛國的專精技能了:“首長請放心,從最開始的時候,在農夫同誌的布置下,我們就狠抓了保密工作。”
    農夫點頭:“就連我隻是知道相關原理,具體的圖紙隻有愛國同誌才掌握。”
    陳部長滿意的點頭:“是我疏忽了,你們氣象站搞出來的東西,保密肯定沒有問題。不過.”
    他停頓片刻,看著李愛國說道:“不過接下來要大規模生產了,到時候需要各方麵配合,保密規定如何執行呢?”
    農夫沒等李愛國回答,就把話接過去了:“老陳,我是這樣想的,咱們還是采取我們保密站的代工生產模式,具體圖紙由李愛國同誌一個人掌握,代工交給各地工廠。”
    “代工?”陳部長覺得這個詞語有點新奇。
    農夫把“代工”模式講了一遍:“這是愛國同誌創造出來的辦法,每個代工廠隻負責早一部分配件,既能提高代工廠的專業程度,也能最大限度的保密。”
    他還有一點沒有說出來,近炸引信是氣象站設計研製出來的,氣象站也該分一杯羹。
    農夫倒是不在乎這點功勞,但是他現在是氣象站的站長,不能不為氣象站裏的那些工作人員考慮。
    陳部長也清楚農夫的心思,他們七機部等於是白白撿了這麽大的功勞,已經占了大便宜了。
    他琢磨了片刻,覺得這辦法可行:“那就這麽決定了,後續的大規模生產工作,由李愛國負責圖紙,208所統籌生產,一定要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最多的近炸引信。”
    208的周總工還有點擔心:“目前國內的那些工廠都比較忙碌,怕是抽不出多少產能。”
    陳部長見周總工又犯知識分子的毛病了,敲打道:“產能不足,擠一擠不就有了,老周啊,在工作中,不能死搬教條,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說完,他的聲音逐漸增大:“無論如何,大家夥協力同心,一定要為炮彈裝上眼睛!”
    “為炮彈裝上眼睛!”
    演習場再次爆發出歡呼聲。
    夕陽西落,散發出的光輝,在所有人的臉上映襯出了信仰的色彩。
    因為有了天大的喜訊,208所很大氣的決定拿出半個月的配額舉行一次慶功晚宴。
    酒過三巡,眾人情緒高漲,畢竟他們即將改變國內火炮的作戰模式。
    周總工則將目光聚焦在李愛國身上。
    他身為老軍工,是專業的炮彈與火炮專家,而具有革命性的近炸引信正是李愛國的傑作,他對李愛國印象極佳。
    目前國內的火炮大部分是仿製老毛子的,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也有一些弊端。
    談起火炮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愛國沒忍住,笑著問周總工:“周總工,你們想沒想過快速部署係統。”
    周總工還沒來得及接話,一個年輕研究員笑了:“李顧問,您還是個外行啊,火炮重大幾十噸,需要專業牽引車輛,哪可能快速部署。”
    他話音未落,就被周總工罵了:“你不懂別丟人。”
    周總工扭頭看向李愛國:“愛國,這個快速部署是怎麽回事兒?”
    李愛國搖搖頭:“我也隻是有一點小小的想法,今天在您麵前班門弄斧,您可別見怪。”
    “看你這話說的。”周總工作出洗耳恭聽的樣子。
    李愛國根據打阿三和打猴子時候的經驗,裝著不懂的樣子,講道:“目前咱們國內的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火力都差不多了,欠缺的就是機動性。如果像老毛子那樣,搞專業的越野牽引車的話,成本太高了。
    特別是越野牽引車受地形限製,不適合山區使用。
    如果能夠研製一款新式無後座山地炮,這種炮使用模塊化的炮管和組件,可以快速分解和組裝。
    無後座力設計使得火炮在不穩固的地形上也能保持穩定射擊。
    ”
    周總工聽得雙眼放光,扭頭看向旁邊的年輕研究員:“看到了嗎,就你還有資格數落人家不專業?這種快速部署將讓咱們的隊伍,在山區也擁有快速機動的炮火。”
    年輕研究員撓了撓頭,笑了笑。
    陳部長本來正在跟農夫聊以前的事情,聽到這番話,也端著酒杯看向這邊,詫異的點點頭:“愛國,你這個想法很不錯,咱們七機部也正在考慮發展專門用於山區的火炮。這還真是巧了。”
    能不巧嗎。
    你們七機部在為收拾阿三做準備。
    阿三的家門口就是大山。
    李愛國笑著撓撓頭:“這隻是我的一個小想法,當不得真。”
    “你這個想法可不小啊,一舉解決了山區火力不足的問題。”陳部長看了看周總工:“老周,把這個記下來,你們208所隨後先出一個方案,遞到部裏麵,咱們好好合計一下。”
    “是。”周總工摸出筆記本,用鋼筆在上麵寫下工整的字跡。
    這時候,208的另外一個總工問道:“愛國,你對火炮未來的發展還有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