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文成可知《魚我所欲也》

字數:5477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
    一夜瘋狂,不知道是王政從來陰麗華變回男身的緣故,還是如何異常的勇猛,這可苦了李穎沁,經過了昨天一晚上的。
    王政就說此地不宜久留,貴重的物品王政一樣都沒有帶走,就隻帶了一些衣服和幹糧。
    李穎沁兩人騎著一匹馬,身後還跟著一匹馬拉著物質。
    “我們接下來要去哪?”李穎沁問道。
    王政想了想道:“要不……和我去祭祀幾個人?”
    李穎沁奇怪的問道:“祭祀?”
    王政笑道:“吾去世的妻子和夫君!”
    “什麽?夫君?妻子?汝有範病了!”李穎沁無語了。
    當李穎沁隨著王政來到一個布滿的樹枝藤蔓的大山,在王政的操作一個石柱幾下,在王政簡單打掃過在點燃蠟燭後,李穎沁在注意到幾個靈位,在王政上香完畢以後,李穎沁才發現第一個靈位上寫著愛妻塗山玄雅之靈位,落款居然夏朝。
    第二靈位是周朝,第三位居然春秋時期的越女阿青,最離譜的是王政居然還立一個夫君的靈位,居然是漢光武帝劉秀,雖然知道自己這夫君腦子古怪,但是這下也點受不了。
    李穎沁突然有點後悔把自己交給這個王政了,自己的喜愛的東西全部沒有不說,還要為了自己未來擔憂。
    真實曆史上李世民為了哄騙李穎沁去和親,允諾她能帶走‘長安’一切她喜歡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就包括各種工匠,書籍還有技術、糧食種子。
    在離開山穀以後王政突然問道:“夫人可知《魚我所欲也》?”
    李穎沁點了點開始讀道:“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萬鍾於吾何,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加焉喪耳,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吾與?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夫人,汝果然才學無雙!”王政看著前麵大路說道:“吾等去長安!”
    “什麽?”李穎沁充滿了震驚!
    而與此同時……文成公主已經不見十日了,李道宗看完了那張畫像後,一看就是個貴公子,一個貴公子千裏迢迢地來把公主劫走,這到底是為了什麽?
    這個自稱“陳慶之”的男子,莫非是文成公主的心悅之人?
    文成公主根本不是他女兒,而是他弟弟李道弼的女兒,算起來……關係已經有點遠了。
    可如今這情況,這侄女卻是把他這叔父給坑慘了。
    吐蕃這邊……祿東讚也是在思考著這事,畢竟,這是在大唐的領地把公主給丟了,那他最多負個次要的責任,讚普是不會真的怪罪他的。
    如果真的不行的話,讓大唐再送一個公主來就是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士兵快步跑來:“報告刺史,劫走文成公主的人送來一封信!”
    所有人霍地一下都站了起來,李道宗打開信一看,頓時嚇了李道宗一跳,信上寫道:“李二蠢琢(笨豬的意思),吾劫走了汝的公主,汝送一個公主,吾就劫一個,汝真是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明日,午時,五十裏外來會!”
    王政借用《朝天子·詠喇叭》中描寫宦官欺壓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傾家蕩產,諷刺宦官狐假虎威,為害軍民在比喻李世民的行為,嚇的李道宗可不敢把信交給皇帝李世民。
    而祿東讚風輕雲淡的說道:“吾早就聽說,唐人在送親時有障車的風俗。去看看好了!”
    另一邊!正午十分吃完飯以後!
    王政無聊拿起樹枝在地上寫起了《定風波》!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文成公主李穎沁,看著王政寫的《定風波》,頓時感受到《定風波》表達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衝雨,從容前行,懷著輕鬆曠達的心情去麵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描繪了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麵。
    王政看著在一次入迷的李穎沁,笑道:“借用,秋瑾的《滿江紅》中“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句話和汝有點像!”
    “秋瑾?滿江紅?你這個男人像表達妾身調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直接說就好,為何有胡言亂語?”李穎沁說完就測過身子不理王政。
    “他們來了!”
    “什麽?你幹什麽?”
    片刻過後,來到此地的李道宗跟祿東讚舉目遠眺,便見到了山上隱約有一個人,這人正跟公主兩人一騎,公主的嘴似乎正被一條粉色的絲巾象征性地綁著。
    李道宗勒停了馬,說道:“好漢!莫傷公主,一切好說!”
    祿東特看了看四周,發現並無他人,用他蹩腳的華夏語說道:“小兒,就把公主放了,不然吾偉大無比的吐蕃都不會放過汝。”
    王政理多沒有理祿東特,對著李穎沁問道:“夫人,李道宗是汝何人?”
    得不到李穎沁的回應,王政隨後對下麵兩人道:“別拿吐蕃來嚇我,吐蕃紙老虎。吾一個人就能滅汝一國。今日不是談判的,而是告知爾等公主吾要了。”
    祿東特笑道:“偉大的吐蕃有二十萬雄兵,汝躲不了的,汝要女人,我們偉大無比的吐蕃送幾個給汝,隨便汝挑,快將大唐公主給放了,不然……”
    王政直接笑著打斷了吐蕃的話,笑道:“哈哈哈,不然如何?爾等可以去找唐皇李二要一個,不過要了,我還搶之!”
    “什麽?”祿東特一臉疑問道:“汝為何如此?”“為了大義!”王政說道。
    “大義?”李道宗這下此地的懵了。
    “李二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如若繼續對吐蕃放任不管,不用百年,必將為吐蕃所攻破。危害之大,絲毫不弱於高句麗,和親頂什麽用,該打還是要打。”
    祿東讚大驚,也是當即駁斥道:“吾吐蕃愛好和平,絕不可能與大唐為敵。”
    王政便道:“鬆州之戰是為什麽?二十萬雄兵用來玩的?”
    “…………”祿東讚尷尬了。
    王政看祿東讚不說話,笑道:“祿東讚,汝一肚子的壞水,回去告訴讚普,這輩子都別想娶到大唐的公主。”
    “汝放肆!”祿東讚不由怒了。
    王政懶的理祿東讚,對著李道宗說道:“李道宗,去告訴無知的李二,他敢嫁,吾就在劫!”
    “……”李道宗頓時無語。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李道宗大驚,看著王政。
    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可不是吹的,也不怪李道宗大驚。
    李道宗看了看王政,還想爭取什麽,問道:“在無餘地乎?”
    王政在山坡上囂張地說完,祿東讚看到王政想跑,自然不可能讓他如此輕易就跑了,剛剛準備下令攻擊,突然發現山林中許多若隱若現的白袍。
    “有埋伏?”祿東讚短暫思考過後,頭也不回地就走了,李道宗看了看離開王政,無奈跟著前麵的祿東讚一起回去。
    王政跟李穎沁這邊……方才王政的那一番大義凜然的發言,自然也把李穎沁給感動了。
    …………
    此時長安。
    經過長途跋涉,祿東讚總算是回來了。
    此次和親,其實不僅僅涉及到他們讚普能不能娶到一個來自大唐的王後而是能不能在大唐的麵前爭取更多提升自己實力的時間。
    兩儀殿,李世民寫著飛白的手也是不禁愣了愣,雖然不良人報告公主被劫,以外是土匪很快會被平定,可是……聽到祿東讚求見。
    李世民有些不安,不過還是安排了跟他見麵。
    在祿東讚一頓添油加醋之下,李世民隻有傳江夏郡王,然後李道宗便把事情的經過說了說。
    李世民不敢相信,在讓祿東讚先回去後,李世民便單獨跟李道宗問話。
    當李世民知道“陳慶之”敢劫公主是針對自己,說再送,在還劫,李世民大怒勒令全力緝拿賊人“陳慶之”。
    吐蕃私自派了一萬騎兵進入鄯州威逼李世民,“陳慶之”(王政)這名字李世民他記住了,不過李世民認為“陳慶之”(王政)一定會跑,遁逃的方向極有可能已經深入漠北。
    與此同時……
    李穎沁和王政相處了近三個月,已經完全接受了王政身上的各種不可思議。
    是盟誓這種東西,在春秋戰國相對來說比較地流行,但是經過了春秋戰國以後,大家都不傻子。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盟誓,就是一個口頭承諾。
    畢竟大唐如今是大國,而吐蕃如今是小國,小國要在大國的麵前求生存。
    王政帶著李穎沁遊曆邊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