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救下唐僧,西遊開啟
字數:4594 加入書籤
——書接上回——
第二天,李治帶了不少禮物就到了王政的府上走了一趟,學習未來能做好一個皇帝,王政無奈開始教李治一些道理。
李治當即便給王政行禮,說道:“謝過鎮國公。”
一個月後……長安婚禮再次舉行。
婚房的小兕子才十一歲,還好也就是現在是古代,不然別人得報警了。
第二天,按照禮數,必須給幾位姐姐敬茶,王政沒有參合,接下來王政會有假期,趁著自己職務之便,在家裏稍稍地待了幾天後,王政便又重新回到崗位上。
李世民在一次策劃滅國高句(gou)麗,因為此時,也已經是貞觀十八年年底了,李世民不知道為什麽感覺自己時間不多了。
貞觀十八年可以說是新舊大唐的分水嶺,貞觀十八年之前,大唐似乎跟史書上並沒什麽兩樣,或者說差別不大,但是貞觀十八年以後整個大唐的氛圍就開始有點變了。
貞觀十九年,上元佳節,長安城裏裏外外,熱鬧非凡。
上元佳節一過,李世民覺得在自己有生之年,不把高句麗早點打滅國,心裏有點不舒服,這一天李世民和王政出宮遊玩,去看看路修的怎麽樣了。
王政打殺一隻老虎,意外救下一名和尚,和尚看起來有一些清瘦,手中拿著一柄禪杖。
“多謝,兩位施主救小僧出虎口,可是施主為何要打殺它!?”和尚一臉的疑問。
“倒是吾等救錯汝乎?”李世民有點被氣笑了。
“施主不要誤會……”和尚剛剛要解釋一下,被王政打斷。
“和尚,你叫什麽名字?”王政問道。
“小僧,陳玄奘。”和尚對王政行了一個佛家禮。
“和尚,你要去哪?”李世民問道。
玄奘聽李世民問起說道:“向西!”
“向西?做什麽?”李世民問道。
“去問佛心。”陳玄奘說道。
“佛?”李世民笑道:“可笑的東西,神佛隻有無知愚蠢無能的人才會相信。”
“善哉,施主說的沒錯,這神佛隻有無知愚蠢無能的人才會相信的東西。”陳玄奘說道。
“汝真是和尚?”李世民驚訝的看著陳玄奘問道。
“善哉,小僧……”
王政直接打斷陳玄奘說道:“出關的路不好走,今日高興便護送汝一段路吧!”
“什麽?”李世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王政,而王政讓李世民稍安勿躁!
陳玄奘先是神色一怔,接著回過神,溫聲回絕了王政,說道:“多謝施主來助玄奘,莫非施主是……”
王政知道陳玄奘想說什麽,直接在玄奘的額頭上敲了一下,一聲悶響,玄奘捂著發紅的額頭退了一步,不解地問道:“施主,汝何故敲打於小僧?”
“讓汝不要廢話,走!”
“……”李世民無語。
“……”陳玄奘無語。
天色已經漸晚,陳玄奘遇見了一條巨蟒,淡黃色的蛇瞳死死地盯著陳玄奘,對著陳玄奘張開了嘴巴,露出了尖銳的牙齒。
“噗呲!”利刃入肉,白光劃過,幾滴鮮血濺在陳玄奘的衣角上,蟒蛇的蛇頭落在了地上,蟒蛇的身子也從樹上摔落了下來,王政一甩手中的劍上的血,將它放回李世民了劍鞘裏,李世民一臉嫌棄的看了王政一眼。
陳玄奘低下頭立掌念道:“善哉,施主下手利落,可是經常殺生?”
“是啊,我殺過很多生,甚至,殺過很多人。”王政點了點,自己從夏、商、周、春秋、七雄、秦、西漢、新、玄漢、東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不知道多少生命在自己手上結束。
“是啊!為了取朕的公主,屠了一國!”李世民心中暗道。
“善哉,那施主可曾想過放下屠刀?”陳玄奘說道。
王政笑了一下看向陳玄奘問了一句話說道:“佛門總是說放下屠刀。和尚問汝一句,若是放下了屠刀得以超脫,那吾殺的人怎麽辦,這殺孽,誰背?”
“這……”
“世人男女在殺人,做淨壞人,做覺壞事,在放下屠刀就可超脫,就可背原諒,那些好人就有錯嘛?世上是否全是惡人乎?”王政接著問道。
“施主,容我再想想。”陳玄奘一愣說道,不久以後他默默地看向王政說道:“施主的問題,恕小僧修行淺薄,難以做解。”
“那就不必解了。”王政說道。
“不知施主,殺孽幾何?”陳玄奘問道。
“記不清了,兩千餘年,何止百萬!”王政一臉回憶。
“……”李世民無奈搖了搖頭,這個女婿什麽多好,就是腦子好像有點問題。
“哦彌陀佛!”陳玄奘道。
一路之上,眾人沒有在說話,不久以後,王政看了一眼陳玄奘說道:“前麵就是關外,吾等就不再送你了,一路平安,希望路上沒有明代小說裏麵的八十一難,妖魔鬼怪!”
“妖魔鬼怪?”陳玄奘先一愣,在合十雙手,慢慢拜下說道:“這一路來,多謝二位施主了。”
“告辭!”李世民說道。
關外荒涼,有時幾裏路都不見一個點人煙。
道路上,玄奘披著一身袈裟,可等王政和李世民走了很遠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的玄奘的聲音:“此去西天,若小僧能問得佛心,定替施主問我佛殺孽何解。”
玄奘站在路上,背著自己的行囊,向西邊走去。
“這小和尚,有點意思!”李世民看著離開的陳玄奘,對王政說道:“汝為什麽幫他?”
“等明代來到以後,不會還有小說《西遊記》!”王政說道。
“明代?西遊記?”李世民無語的看著王政。
“我們回去吧!”
“朕想親征高句麗,王政你怎麽看?”李世民突然一句話,王政停下了腳步。
“汝想好了?”王政問道。
“恩!”
………………
幾天後,長安!
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說了自己要親征高句(gou)麗以後,尉遲敬德第一反對道:“陛下,這萬萬不可。高句麗,隻需要陛下派遣幾個人,帶領四五萬大唐士卒,就足以平定下來。又何須陛下親自遠征。”
李靖也勸解道:“太子年幼,陛下要是萬一出個什麽意外,那太子怎麽辦?”
自李治當上太子後,魏王李泰被殺,李恪知道自己依舊被李世民當成兒子看,而李恪,更像是個邊緣人。
曆史上的楊妃,並不像電視劇裏麵那樣受寵,相反,這位隋煬帝的女兒,是一個親爹不疼,老公不愛的可憐女人。
試想一下,如果楊廣心疼這個女兒,怎麽可能幾次出巡都不帶她,以至於被李世民撿了個便宜。
如果李世民愛她,怎麽可能沒有等她守孝三年,在武德二年就有了李恪這個孩子?
身上留著三大皇室血脈的蜀王李恪,此時也想爭上一爭,也發對李世民親征高句(gou)麗,同時十分關心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看蜀王李恪,雖後看向王政。
王政其實也是有點糾結的,風餐露宿,這對李二的身體肯定不好但是平定高句麗又是李二內心的執著。
王政便道:“去也行,不去也行。去的話注意身體坐鎮後方吧。”
李世民問道:“把高句麗打下來,需要多少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