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晉國的野望

字數:3957   加入書籤

A+A-




    周王鄭二十年春。

    在此之前要講幾個故事,這個故事與楚王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至於為什麽要叫楚王,這是有原因的。

    楚國原本是子爵,按照禮法是沒有資格稱王的。

    自周平王東遷以來,周天子失去了對於天下的控製,各國彼此虎視眈眈,晉國正在“曲沃代翼”,秦國忙於穩定自己的國家,各國有的忙於內亂,有的想要吞並周邊的小國;衛、宋、陳、魯幾個國家因為弑殺自己的國君鬧得沸沸揚揚。

    他們都遺忘了在南方的楚國。

    而楚國一心發展自己的國家沒有收到各國的限製從而快速崛起,楚人沒有理會其他國家嘲笑他們的語言像鳥一樣難以聽懂,文化像鳥一樣落後,經濟像鳥一樣貧窮。就算是天子帶頭起哄,他們也是逆來順受,把屈辱化作了力量,把胸懷對準了他們的群山遍野。

    楚國的君主都穿著用粗布編織的衣服,乘坐的是用荊條和竹子打造的兵車,帶領他的子民不斷的爬山涉水,開拓疆土。楚君和將士同甘共苦,在曆代的君主將士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土地不斷擴張,實力也不斷盛強。

    楚國在開辟疆土的時候各國沒時間阻止,這是“天時”。周邊又是蠻族容易征討,這是“地利”。楚國每滅掉一個國家就把他們的文化吸收,把蠻族的權貴遷到他們的後方嚴加管製,因此沒有人不服從的,這就是“人和”。

    楚國得天、地、人三者優勢,資源充沛,物產豐富,足以和王室分庭抗禮。

    當時王室被鄭國打敗,周天子還被鄭國的祝聃射中了肩膀,王室的名聲一下一落千丈。

    在經過了令尹鬥伯比的同意後,羋通“不服周”,僭權自立稱楚王,也就是楚武王。

    楚王有一條靈活的道德底線,在天子問罪的時候,就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意思就是我本是蠻夷,不和中原用同樣的禮法。而衰弱的周王室也無法做出強勢的舉措阻止,就算想要出兵討伐,可楚國此時的疆土大到連周王室都不敢輕易動彈。

    就這樣諸侯亂權,王室對中原失去控製,天子的權信在諸侯眼裏開始沒有了作用,雖然還是天下共主,可是有名無權,就像華麗的禮器也就隻是一個華麗的禮器而已。

    楚國是一個大國,這一代的楚王惲更是一個雄心壯誌的君主。他安心發展楚國的力量的同時也在思考著怎麽謀取中原。

    在此之前,於周王鄭十年。

    齊桓公去世,易牙,豎刁這些奸臣和一眾公子想要謀害齊國世子昭,世子昭逃到宋國,向宋襄公求救。盡管當時宋國十分弱小,但因齊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顧世子昭,於是宋襄公就通知周圍的國家一起護送世子昭回去當上齊國國君,也就是齊孝公。

    因為齊國齊桓公的威名猶在,宋襄公越發的驕傲自滿,他幫助齊孝公當上國君之後認為自己仁義無雙。

    用周禮上想,幫助諸侯登上國君之位,那他齊國就是宋國的附庸,於是宋襄公開始召集各國和齊桓公一樣進行了會盟。

    第一次隻有附近幾個小國參加,宋襄公覺得非常恥辱。於是宋襄公聯合齊孝公,同時也叫上了身為“蠻夷”的楚王,想利用這兩個大國國君的名望來召集各國從而進行會盟。

    這一次果然很多國家都在來到了答應宋襄公去鹿上一起會盟。可是齊孝公因為國人恥笑他辱沒了先君齊桓公的威名,於是就打消了赴約的念頭,放了宋襄公的鴿子。

    因為齊桓公當年沒有帶任何兵馬舉辦了盟會,所以這個盟會也叫“衣裳之會”,來的人不能帶有兵馬。宋襄公覺得自己要當好仁義模範,就真的沒有帶一名兵士就舉辦了這場盟會。

    宋襄公說:“齊桓公已經去世,天下沒有能帶領諸侯各國的了,今天我召集大家來,就是想和齊桓公一樣來決定誰是中原的盟主,我們大家一起定下盟約,一起匡扶周室,和平相處。”

    楚王惲說:“您說的對,那我們一個推舉誰當盟主呢?”

    宋襄公說:“論公爵和德行,我在這裏是最大的,應當由我來擔任盟主。”

    楚王惲暗笑宋襄公的不自量力,好名無實,殊不知他正是借用這個機會想來進軍中原。他知道宋襄公不過想要盟主之位,於是支持宋襄公當上了盟主,並讚揚他的仁義。

    隻是等到要舉辦擔任盟主的禮儀時,楚國的兵馬殺出,劫持了宋襄公,並攻打宋國的

    宋襄公想要“稱霸”的夢想破滅了,他格外痛恨楚王惲,在被放歸之後他日夜操練兵馬,隻為報仇雪恨。

    聽聞鄭國向楚國臣服,宋襄公把怨氣撒在了鄭國身上,於是聯合衛、許、滕三國攻打親近楚國的鄭國。

    楚國為了營救鄭國直接派兵宋國的商丘,等到宋軍在泓水旁邊安營紮寨之後,楚國的兵馬才趕到對岸。在這裏又發生了一起著名的“泓水之戰”。

    宋襄公說:“我們宋國是仁義之師,等他們渡河過來再打。打仗我們要按照周禮的過程來,不能逾越,這樣才是仁義的君子。”

    於是楚軍渡過泓水,大獲全勝。

    從前的周禮已經不適用於這個年代,而宋襄公還在堅持從前的周禮,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也是宋國之後臣服於楚國的原因。

    楚國圖謀中原人盡皆知,當重耳流浪到楚國時,楚王惲就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想借此表明他僭權隨意使用禮節,可是重耳都聽從趙衰的話巧妙的化解了這個事情。楚王對他很賞識,給予了重耳很多的幫助。重耳許諾:“如果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候,晉國要退避三舍報答楚王的恩情”。

    如今楚國附近的小國都聽從楚王的話,反倒是宋國這個時候看著晉國強大起來,於是就想依附於晉國,楚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派遣成得臣去攻打宋國同時要小心強大起來的晉國。

    成得臣沒有聽信楚王的話,與晉軍展開大戰。

    晉軍遵守了“退避三舍”的約定,退到了城濮,可是楚軍還是窮追不舍。

    成得臣覺得,他們楚、陳、蔡三國的聯軍有兵車一千二百多乘,怎麽會打不過晉、宋、齊、秦的一千乘兵車都不到的軍隊呢?

    結果成得臣率領的楚軍戰敗,在返回楚國的路上自縊而亡。

    而就在這一年,晉國中原稱霸的序幕正式拉開,楚國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須問過晉國,而晉國稱霸則要小心秦國和楚國。

    在打敗楚國之後,重耳說出了他的野望,將在鄭國的踐土會見各國的諸侯,並且暗示姬鄭前去赴會,有一個要事要當著各國諸侯的麵一起宣布。

    “以臣喚君,天下之大不違!他晉重耳安敢如此,氣煞我也!”

    年近四十的壬臣深愛著王室,可是愛卻眼睜睜的看著王室受盡屈辱,這比殺了他還難受,鬱鬱之下,壬臣大噴一口血。

    “父王,絕對不能應啊!!”

    “壬臣,這會我是必須要去的!”

    “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