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魯國故事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A+A-




    老巫醫現在已經瘋癲,他思考不出這樣的哲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姬昱又問道:“人生出是因為什麽?為什麽我是我而不是他人?我又是什麽?事物的存在又是為何?天地萬物為何因為道而相關聯?這些您有想過嗎?”

    老巫醫原本隻是對一兩處有著疑惑,現在疑惑更多了。

    他忽而不知道他存在的價值,也不明白他是因何而在。

    “您能告訴我答案嗎?”

    “答案要每一個去追尋,您如果不去追求道,怎麽求得其中的真理呢?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話嗎?夏蟲不可語冰,您不去求取大道,又怎麽能夠知道昊天的神靈是否喜怒呢?倘若人人都以自我為臆想猜測,那大道的規則就成為了擺設。”

    老巫醫眼神逐漸清明。

    “往日求巫不知兮,此悟方知我是我。”

    老巫醫走了,他的內心想著什麽隻有他自己能夠知道,可姬昱已經贏了,贏太多了。

    “這一份素材出現,天下巫者可要坐不住了。”

    姬昱似乎已經看到了書生在批判巫者的場景,巫者會在這樣的批判中地位逐漸降低,而讀書人作為追求真理的存在,會踩著巫者而上位。

    可那又和他有什麽關係?

    昱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經足夠。

    實在不行,隻好讓侍衛裏三層外三層來保護他了。

    畢竟閱夫子都說了有後手他還怕什麽?

    印書很煩躁,所以在印製過程姬昱又讓辛開用雕版將內容刻錄,以防以後要印製多批量的書籍。

    辛開因而被迫學習寫反字、雕刻。

    活字印刷的缺點就是重複會浪費時間,以雕版活字二字合用才是正確的發展之道。

    所幸他有著幾個親信,不然還真不知該如何將這些要事處理。

    晉國的人他信不過,如果將技術泄露出去會影響到他把握大局的機會。

    而他身邊能用的人也實在太少了。

    “要是在洛邑就好了。”

    昱遠離故鄉,每每有不如意就會思鄉。

    可他也知道,要是在洛邑的話會受到約束,發展緩慢且得不到進展。

    在洛邑,他是王孫,也是太子壬臣的嫡係子;可在晉國,他就是獨一無二的王孫昱。

    有著上一次的經驗,昱寫此《問道》的第二篇得心應手。

    隻是在一段時日之後,《巫醫問神》就在稿紙上全然寫出。

    姬昱並沒有急著馬上印刷賣書。

    此時第一篇的熱度尚未到峰值,就此發布難免會讓市場混亂。

    作為閱夫子教出的好學生,姬昱當然知道怎麽審查時事。

    (郭夫子:所以我隻是擺設對嗎?)

    ........

    於此同時,魯國卻在此時有了動亂。

    而說起魯國的動亂,就不得不提到魯國的執政體係。

    在魯國,因為魯侯興無法把握朝政,將大權大多交給了公子遂和三桓。

    三桓的來由是因為他們三係都是魯桓公的後代。

    魯桓公有四子。

    文薑所生的魯莊公為嫡係,庶長子為慶父、次庶子為叔牙、庶幼子為季友。

    慶父一脈後為孟孫氏、叔牙一脈為叔孫氏、季友一脈為季孫氏。

    在三兄弟中,莊公最為信任他的季友,因為他為人寬厚、待人友善,還有著“友”的手紋。

    莊公與黨氏女孟任生有一子,名為姬般。可文薑堅持莊公與齊國聯姻,於是和齊桓公的幼女定下婚約,也就是後來的哀薑。

    可他在私下對孟任說,一定要讓她的兒子當上國君。

    魯莊公娶了哀薑,一直沒有生子,反倒是嫁媵女叔薑生下姬啟;另外他還有一個妾室季風生的兒子叫姬申。

    莊公年老,哀薑有所不滿,恰巧生性風流的慶父趁虛而入,兩人遂生私情。

    就這樣,齊國薑姓女繼文薑、宣薑之後,哀薑也落入了這亂情之中。

    也不知道是亂世多出亂情,還是齊國的教育不良。

    季風想將姬申托付給季友,讓其輔佐為君。

    季友說:“公子姬班的年紀最大,要是沒有立下夫人,理應由他繼承君位,您最好不要動壞心思。”

    而叔薑也同樣想將姬啟托付給莊公的三兄弟中最有仁義的季友,季友又推出了那套說辭。

    於是季風和叔薑都暗恨季友。

    叔牙和慶父是同母所生,所以自然和慶父是一個黨派。

    年老的魯莊公不知道立誰為世子,姬啟和姬申年幼,而姬般又不得人心。

    所以他問叔牙,應該立誰為國君?

    叔牙說:“自古以來嫡係未長之時應當由兄弟來操持國政,君上您將君位傳給慶父這樣不就符合周禮了嗎?且慶父之才幹在魯國也是少有人可相比,您將君位讓給慶父吧,之後慶父會傳給公子啟的。”

    而後他問季友,季友說:“您與孟任立下誓約,您為何還要問我呢?而且叔牙對自己的兄長懷有私心,不能相信他說的話。”

    莊公說:“慶父生性殘暴,好權好女色,不能作為一個好國君。般若要繼位,他必然會有貳心。我知道您是君子,請您為我除掉他。”

    季友答應了莊公,而想要對付慶父,就必須要先對付叔牙。

    於是他借莊公之名將叔牙引誘到針季家,讓他喝下鴆酒。叔牙不肯,就被針季從耳朵中灌了下去。

    而他正要對慶父下手時卻被他掌握了動向,提前一步暗殺了公子姬般。

    季友見事情敗露,就逃到了陳國,同時向齊國告密,希望他們能立公子姬啟為君,這樣也不會讓慶父得手。

    季友又借齊國之力返回魯國,成為了上卿。可他一直想要殺掉慶父完成莊公的遺願。

    而慶父和哀薑聯合,其勢力早已架空了國君,而季友在這樣的環境下又無法對付慶父。

    反倒是慶父一邊向齊國行賄,一邊打算暗殺閔公。

    在這樣的權衡鬥爭下,閔公死了。

    季友再也不顧及兄弟的情義,帶著兵士在夜中就殺入了慶父的府邸,逼死了慶父。

    可季友沒有了勝利的喜悅,他知道這一切都太遲了。

    他心中悔恨,要不是他一直恪守著周禮的仁義道德,沒有及時殺死慶父,或許魯國就不會有那麽多災禍了。

    他扶持姬申(魯僖公)上位後,提出休養生息的政策並且向僖公提出隱退。

    他說:“臣與慶父、叔牙為兄弟,為了社稷,我毒死了叔牙、逼死了慶父,又愧於莊公、閔公。這樣不忠不孝的人不能在朝堂做官。”

    僖公想要除掉叔牙和慶父的後代,可是季友又在此請求不要除去。

    “如果除去自家的兄弟那就是手足相殘啊,今後該怎麽到黃泉與這些兄弟見麵?我已經是這樣的罪人了,請您寬恕他們兩兄弟的後人吧。”

    僖公答應了季友的請求。

    慶父之後稱為孟氏、叔牙之後稱叔氏、季友之後稱季氏。

    而又因為他們的後代都是公孫,所以被稱為孟孫、叔孫、季孫,史稱三桓。

    因為季友的仁德,在今後的幾十年中,三桓都以季友之子季孫行父為首。

    不過季孫行父也崇尚周禮,沒有過多爭權。

    到了如今,反倒是孟孫敖和叔孫得臣喜歡爭搶權力。

    其中孟孫敖是慶父之子,叔孫得臣是叔牙之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