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正氣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第211章 正氣
經過了一夜滅蝗,姬昱在第二天日中離開了鄉邑。
鄉邑的農人都想要去送姬昱一程路,隻是都在半道上都給勸走了。
“你們還有自己的生活,回去吧。”
“請讓我們再送您一路吧,您的仁德不隻是語言就能夠說明的,您給了我們這麽多糧食,我們虧欠您啊。”
“哪有什麽虧欠不虧欠的,我們都是人,都是一樣長著黑色頭發有黃色眼睛的人,同胞受難,我來此幫忙也是理所應當。”
“王孫!”
“不用再送了,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你們照顧好自己便是。”
農人看著漸漸遠去的馬車,心中的感激更是難以言喻;有些老者也摩挲著眼睛,不舍的看著那高大的身影。
很難相信,一個不是生在晉國的王孫會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可這就是現實所發生的一幕;在一天時間,王孫昱就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用溫和的話對待每一個人,還會給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多分發一些糧食。
王孫昱所帶的一行人,手中沒有刀戈長矛,有的隻是那一雙雙拿著撲蝗拍的手。
回到馬車上的姬昱也經勞累,可在看著這些相送的農人心中不免泛起波瀾,在這片樸素而又勤勞的大地上,他收獲到了最為原始的感動。
真摯的感情在無時無刻的牽動著他,讓他明白了這世間最為珍貴的寶物就是和平。
鬥爭隻會給人帶來災難,不管是蝗災與人的鬥爭,還是人自己的鬥爭,都是在傷害自己,沒有什麽比和平更為美好。
在這些人的眼中,不止是對姬昱的感激,還有去那美好的和平充滿了向往。
他給這些人帶來的火種和希望,剩下的一切他不能長久的幫助下去,因為還有很多很多人也在等著他。
隻有深入群眾,才會知道群眾真正需要什麽。
百姓隻是想要一個安定溫飽的生活,他們為了這樣的生活,甘願做國家的底層人物,無休止勞作。這樣的艱辛不是為貴族或是國人,而是為了安定。
這樣的勞作者值得受到尊敬,可太多權貴自以為高人一等,認為農人隻是低賤者,沒有在乎他們所付出的勞動。
奸佞小人在無時無刻危害著整個國家,隻是那些人還為其沾沾自喜。
姬昱在馬車上一邊感悟一邊思考,心中的正氣在這些時日的救災之中愈發壯大,就連跟隨在身邊的辛開和由路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溫和之氣。
現實不是神話,可氣卻是真實存在。隨著姬昱的參悟,他不止是能夠看到人身上顯露出來的氣機,就連身上那一股救民所生的正氣都能引用。
引用正氣可不是像神話故事之中能夠改天換地的能力,而是利用正氣,感受人世的善性,以良知之善進行心平氣和的思悟。
氣是無法解釋的,生於自然,作用天象、地理、人世;
自然之氣有如水氣能斷定雨潤,有如火氣朝氣蓬勃能利身心,也有因腐臭而生的穢氣在世間形成瘟疫。
而人也一樣有著氣,不光是吸取自然的諸多氣機,還會作用於自身。
人要是發自真心追求良知,就會生有天地間博大剛正的凜然正氣,這股氣後來被孟子稱之為浩然正氣,姬昱也不打算為其改名。
正氣帶給人的感悟是形而上的,越是深厚之人也會越為剛強;正氣生於人心的善意,也是作用於人的表現。
有正氣的人能夠去除身上的穢氣,疾病的穢邪之氣也不能侵入人體;隻是這股正氣少之又少,在人身上不能長久的停留,隻有心思純淨,發自真心去追尋正義,身心都有符合正義標準的行為,正氣才會長久的保留;要是心想蠅營苟利,正氣也會逐漸消散。
借身上一股浩然正氣,姬昱開始思索反省。
蝗災按照這樣的趨勢是能夠製止的,可製止之後又會經受糧食短缺的困境,隻有通過國家的協調與相應的救濟製度才能救回整個國家。
早在西周開始的周公旦就設立了相應的救濟體係和製度,對於天災的救助會有六官之中的大司徒進行短期救濟,大司農也會在天災時免去一年的賦稅。可隨著曆史的變遷,此時早已經不是那個憑借遵守禮就能治理的時代,權貴們會講究時弊利益,不會在困難的一開始就進行救治,而是等到籌備完善之後再進行救助。
據姬昱手下的暗衛匯報,晉國就向附近的鄭、衛國借糧,也向稍遠的宋國購置糧食。
趙盾向衛國許諾,借取糧食之後歸還原本是衛國的匡、戚兩地。
(蝗災先從衛國而起,衛國也困難,隻是有晉國老大哥索取,他敢不給嗎?)
對待鄭國,則是許諾一定的布匹和金石美玉。
可問題也來了,為何借到了糧食還不發?在思考下,姬昱得到了一個答案。
要麽是有人還在推脫,要麽是晉國的掌權者還想等災情更為嚴重的時候再進行發放。
如果真是他想的那樣,那這樣的世道可謂昏暗至極。
晉國的庶農不會想到,他們沒有死在外敵的攻伐,可卻慘遭到自己人的屠刀。
帶著心中的憤意,姬昱寫下一份書信差使侍從返回絳城,詢問趙盾為何還不發放救濟糧。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如果連百姓都對生活沒有了盼頭,那和傀儡奴隸又有什麽分別?
就算是資源匱乏也要想辦法救濟百姓,更何況晉國本就富裕,是中原之強國,可在強國的庶農卻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這算什麽強國?
或許在某些人的眼中,經濟發展是為權貴服務的;可事實恰恰相反,經濟發展是為民眾服務的,如果連民眾的基本訴求都滿足不了,所謂的權貴,也隻是一具潰爛的枯骨。
姬昱曾親眼見過,豐收的糧食繳納的賦稅會被邑令收到米倉之中,要是遇到了災年,會打開米倉救助百姓。
現在蝗災到來,百姓家中的粟米少得可憐,而這米倉之中還有多少米,誰也不知道。
“害群之馬,死不姑息;晉國這麽久沒有發放救濟糧,這背後的彎彎繞繞不為人所知,可要是遲遲不進行義務救援活動,這就是要將民眾往死裏趕啊。”
行動淩駕於言語之上,援助落實在行動之中,姬昱做到了,可晉國的權貴們卻已經忘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