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提議

字數:4075   加入書籤

A+A-




    第275章 提議

    周王壬臣元年,元月。

    晉國,朝堂之上。

    卿士們都在商議著,小晉侯夷皋坐在君位上,身旁是趙盾在把持朝政。

    “新年已至,眾大夫可有要事說明?有奏者當堂言告,趙卿會依據寡人的意思落實。”

    夷皋年幼,可從小他的母親穆嬴就在教導他如何在朝堂說話做事,不能顯露出半點不悅;在穆嬴的教導下,小晉侯會在朝堂上說上幾句話,不過事情的主使權都在趙盾的手上。

    眾卿士手中或是腰間都別著竹木板,需要請奏的時候雙手持立木板,即是請奏之意。

    在朝堂之上,不同爵位身份的人手中所持有的象征也不同。

    如天子笏球玉(美玉),諸侯笏象木,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

    早在周公致禮之時,就以圭玉當做辦公憑證;這樣的信物長一尺半、寬半掌(長半米,寬五厘),上圓下方,有著一定的弧度,可用作於同卿士階級身份的一種象征。

    天子用玉圭,可掛在腰間,或一手別於袖下,在場合致禮時會有所引用,國家的祭祀也會有主使者手持笏板進行禱告。

    諸侯所用象牙,大夫用竹,士用木;這些笏板都經過一定打磨和燒製,呈現一定的弧度。

    在以往周禮嚴苛之時,卿士不能直視天子,所以用笏板立舉於身前以遮擋目光,也能緩解緊張的情緒。

    一開始,笏板還用作於記事辦公,因為掌權者在朝堂說的話太多會容易忘記,這個時代的交通又十分不便,在遺忘之後便兩眼發懵,再度回去問詢難免耗費時間;所以周公應用笏板,讓天下的政務能夠順利進行。

    掌權的天子和負責施行的諸侯所用都是不能進行刻錄的工藝品,而大夫和士則可用刀筆進行刻錄,以免忘記天子或是諸侯所命。

    而到了現在,笏板更多是用於區分身份階級的標誌,也不會在笏板上刻畫事由了。

    “稟君上,天子新政,作為友邦我們應當送予一些禮物進行賀喜。”

    一名大夫手持笏板低頭稟告。

    “下臣建議,應當在新年郊祀天神,感謝昊天上神讓我們晉國渡過難關。”

    又一名大夫低頭稟告。

    先克也在這個時候從左側的席布走出,自信而又深沉的低頭。

    “請寬恕下臣接下來的冒昧之言,您的年紀尚幼,在能力和閱曆上沒有很好管理晉國的能力,趙軍將雖兼太傅,可忙於政務,不如從卿士之中挑選出一人作為您的伴讀,在您學習之時亦可輔助。”

    幾個卿士一前一後先後稟奏,坐在君位上的夷皋裝模作樣的時不時點頭,隻是餘光卻放在了趙盾的身上。

    “趙卿,您怎麽看?”

    一年以來的習慣已經養成,小夷皋能夠在朝會上不失禮儀,隻是會將事由都交給趙盾處理,這一年以來的大小事由,趙盾都會處理好;當趙盾外交的時候,政務也會殆滯,年幼的晉侯又不知處理政務,隻會將事情都推給趙盾。

    隻是趙盾這樣無私的表現,在穆嬴的說教下成為窺覬國君之位,讓夷皋凡事都要小心防範於趙盾。

    可趙盾將晉國的大事都包攬下,怎麽會留給他能夠說話的餘地呢?

    夷皋不會知道,趙盾忙於政務所日夜憂愁,他隻會看到母親說給他的,趙盾在外人眼中的威風隻是為了與他們晉國的正統搶奪權力。

    趙盾愁眉思索,不一會給出了答案。

    “以往晉國遭受到了蝗災,致成有少數庶民流離失所,葬身於饑勞之中。現在晉國恢複生機,祭祀是必然的,隻是送予王室的禮物倒是需要等到今年的例供,再由幾人去往洛邑;現在還是天子喪期,不應言喜。”

    眾卿士聞言也一致點頭應許,趙盾的安排足夠合理,也不會出現禮儀和道義有所違背。

    接著趙盾又說道:“對於君上的教導伴學,我倒是建議一人,城北王子昱。”

    此言一出,卿士們又開始了議論紛紛。

    “讓王子昱伴讀,這不合禮法吧,雖然王子的德行和仁義都有所聞名,可讓他來多少有些不適吧;君上居於內宮,有內侍和寺人進行服侍,內宮也不會生有逆亂;王子昱貌美高大,我怕會霍亂內宮啊!”

    “臣覺得,王子昱不應當作伴讀,無論是以身份還是關係上都有所違背,此事還是作罷吧。”

    趙盾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他本是一個不善於言說粗鄙之語的人,可在聽到先克的建議後也不禁在心中說出優美的晉國話。

    怎麽會有這樣的豬隊友啊!

    一件事物的主動權在於言說者的身份態度。

    要是趙盾提出此話,以他強硬的態度是不容質疑的,要是其他人有所議論也隻會說說而已,可誰能想到先克竟然會在他之前先一步說明,他想要建議王子昱入宮教導晉侯,能夠讓晉侯得到足夠的成長;

    可誰知道先克會這樣三番五次在不同的場合破壞他原本的計劃。

    “王子昱的美德在晉國已經無人不知,我倒是覺得應當做君上的老師。”

    趙盾還是硬著頭皮在夷皋身旁建議。

    這下卿士們的眼睛都漲大了不少,隻是少傾,六卿之三都站出來進行反對。

    “軍將,此事不可啊,伴讀和太傅二者區別甚重,讓一個質子擔任國君的老師,您要天下人怎麽看待晉國?君上雖然年幼,可總會有一天長大,擁有能夠處理晉國事務的能力,可要是讓王子昱擔任太傅,晉國丟棄的臉麵該怎麽找回?”

    趙盾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他帶著少許怒意堅定的表示道:“我意已決,在次日會對王子昱聘請,讓有德者為晉國做出貢獻,你們可有所想的伴讀人選?”

    卿士們也不敢再多作言語,還是先克再次站出。

    “臣建議讓屠岸賈作君上的伴讀,他聰慧、機靈、勤勞、能夠吃苦,是伴讀的不二人選。”

    趙盾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他的謀劃與前幾次先克破壞的一樣,都產生了他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姬昱是晉國最好的武器,可這些眼見短淺的盲目者隻會看到眼前的利益,會為了一點麵子而說三道四。

    這些卿士不會想到姬昱在日後能夠要挾天子,他們不知道姬昱與晉國綁定後的好處,不懂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真意。

    大事都是不可在明麵上說的,可誰能想到被先克這樣一激化,變成了趙盾脅迫,以一己之力讓姬昱作太傅。

    這樣離心離德的聘請,也不知會不會鬧出什麽意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