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冷兵器’與手感
字數:4020 加入書籤
從器械來劃分,通常有三種常用的分離器械。
第一種是各類傳統手術刀。
屬於‘冷兵器’,但是在它在分離一些極高難度的組織或器官、血管、神經時,有著其它器械無法比擬的優勢。
很多外科大佬都把它稱之為雙刃劍。
把握好了,會有各種加成。把握不好,醫療事故正在前麵招手。
練習傳統手術刀有一個讓所有外科醫生都為之瘋狂的好處,那就是手感。
現在各種電刀、激光刀,五花八門,用起來十分便利。
但是科技感太強了。
想要練出敏銳的手感反饋,唯有傳統手術刀才能做到。
厲害的外科大佬,一刀下去,隻要刀鋒碰到的組織,他閉著眼睛都能第一時間精準無比的說出來。甚至有外科大佬握著刀往切口上一壓,就知道下麵是否有大的血管或神經。
這種本領可以讓他們在刀尖上跳舞,做各種高精尖的大手術無往而不利。
隻是想要練出敏銳的觸感反饋太難了。
李敬生因為受到條件限製,暫時買不起電刀,就連最簡單常用的單極電刀都買不起。所以做手術隻能是傳統手術刀。
眼下是一個絕佳的練習傳統手術刀分離病變組織的機會。
有著熟練級的皮膚切開法與淺表清創術當基礎,他隻要小心一點,應該不至於翻車。
腦子裏迅速考慮著其中的得失、風險。
然後再次深吸一口氣,做出決定。
嚐試著用未入門的銳性分離法給患者分離這個竇道。
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他的分離技術都將得到飛躍性的提升。
實戰才是最快提升技能的方法。
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開始細細回憶傳統手術刀銳性分離法的諸多要點。
“切割前應盡可能先閉合血管!”
“切除的組織要充分暴露與辨認,確保切割的組織在切割時全程均在直視下進行,避免切錯或者是切過頭。”
“采用結紮或止血夾的組織切割應保留足夠長的殘端以避免結紮或止血夾滑脫。”
……
唐萍並不催促他,耐心的在旁邊等待李敬生進行下一步手術。
“唐姐,你幫我把創口向兩邊拉開可以嗎?”
“沒問題。用拉鉤還是直接用手?”
“用扁勾吧!不過要注意力道,確保我的手術視野以及分離竇道時有足夠的拉力。”
李敬生實在沒辦法,人手不足,隻能讓她身兼多職。
拉鉤屬於一個體力活,很少叫護士來做。
都是免費的實習醫生或者是規培生,叫過來幫著拉鉤。
住院醫師除非是給主任醫師的手術拉鉤,那才會搶著幹。主治醫師的二級手術叫他們過去拉鉤,多不願意。
甚至有些本領強一點的住院醫師,給他縫皮的機會,他都不感興趣。
因為人家縫皮的技術已經練出來了。
在李敬生的指導下,唐萍把患者背部的刀口拉開,又有鮮血冒出。
不過李敬生表現得很淡定,鉗住一塊止血鈔布吸幹後,立刻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分離竇道當中。
他敢這麽幹的理由有多條。
第一,竇道不深,危險係數小。
第二,竇道很細,需要切除的麵積不會很大。
第三,對自己有著一定自信,迫切的想要入門一項分離醫術。
……
隻見他小心的一刀一刀劃拉著,一點點將竇道的左側與健康組織分離。然後再處理右邊。
每次分離一側前,他都會再三仔細確認沒有較大的血管。
萬一搞破了,隻要不是較大的動脈,倒也能搶救。
不過那就闖禍了,招牌也砸了。
所以這次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確切的說,外科醫生做任何一台手術,哪怕隻是一台最簡單的一級手術,也存著許多未知的風險。
幹了這一行,縮手縮腳那就趁早回家帶孩子。
用帶教老師的話說,做手術必須膽大心細,勤學多練。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竇道在他的努力分離下,漸漸與周圍組織脫離。
盡管分離後的切口參差不齊,不過總體來說,第一次在患者身上分離一個難度較高的竇道,這絕對是壯舉。
當然,這事肯定不能讓老漢知道。
否則會氣到把他的小診所直接拆了。
足足二十一分鍾過去了,整個竇道被他成功分離並且切除下來。扔進盤子裏,老漢用力抬起脖子瞄了一眼。
“李醫生,那就是引起我背部長膿包的東西嗎?”
“沒錯,它就是膿包久治不愈的罪魁禍首。現在成功把它切下來了。您別動,我給您清理一下創口,然後縫合止血。”
李敬生對他說道。
成功把這個竇道分離,他感覺收獲極大。
無論心理上,還是技術上,都有著飛躍性的提高。
暫時還不是清點醫術收獲的時候,等會做完手術有時間了,再查看屬性麵板的變化不遲。
他對傷口進行仔細清創,修整。
然後又把背部原來的膿腔也清創整理了一遍。
這個膿腔因為已經清創過多次,目前看上去還可以,並沒有受到新的明顯感染。所以隻要簡單清理一遍就可以了。
與竇道相接的部位,已經被全部切除。
弄完以後,李敬生抓緊時間為患者縫合切除竇道造成的創口。
如果是放在以前,他肯定縫得像狗咬了一樣。
而且隻能使用入門級的連續縫合或者間斷縫合。
此刻,他已經學會了四門縫合方法,而且全都是熟練級。
縫合這個創口,他顯得成竹在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