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練習與實操的區別,來了一個硬活

字數:11220   加入書籤

A+A-




    還有,她家的經濟條件應該相當好。在城南老街買下一個雙門麵可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夠承受。
    她家能拿出這麽一大筆錢,至少也是中產階層了。
    這讓李敬生多少有一點點壓力。
    自古以來,便有門當戶對的說法。
    她不看中李敬生的經濟條件,隻看人品和潛力,不代表她的父母也與她的態度一樣。
    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賺錢,達到與她家差不多的經濟實力,甚至更強一些那就更好了。
    這樣,他與歐晴嵐真到了見家長那一步,阻力會小很多。
    兩人吃完蛋炒飯,歐晴嵐的興致似乎很高,讓李敬生陪著她在城南老街瞎逛。
    看到各種小吃她都想嚐嚐。
    遇到一些好看的小飾品、擺件之類,同樣買了不少。
    這也讓李敬生看到了她那童真未泯的一麵。
    送她回去時,李敬生準備打個出租車,她卻不肯,拉著李敬生的手,要他陪著走路。
    自然是依著她。
    兩人漫步在夜色中的街道,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李敬生能感受到,兩人的感情正在不斷升溫。她對李敬生已經有了一些明顯的依戀。
    把她送回居住的小區,分別時,她脈脈含情的看著李敬生。
    ”謝謝你陪你逛了那麽久,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天。這個小擺件其實是買了送給你的,不許嫌棄。“
    她把一個洋娃娃塞到李敬生手裏。
    當時買的是一對,一男一女。
    塞給李敬生的是一個女娃娃。
    “以後你每次看到它就能想起我了。嘻嘻,這就叫睹物思人,懂不?”
    女孩子都是天生的浪漫主義者。
    她們的思想,有時候真是……有點那個。
    “照你這麽說,那個代表的是我咯?”
    “當然呀!我回家就把你的名字寫上去!”
    她眨眨眼認真的說道。
    “難道我長得有這麽醜嗎?”
    那個玩偶擺件尖尖的鼻子,誇張的聖誕老人表情,阿凡提的發型,尖皮鞋,燕尾服,實在是太醜了。
    “哈哈,說出來怕打擊到你。可能這個玩偶長得比你還帥那麽一點點!”
    她笑得很損。
    “好吧!那你把我的名字寫上去吧!”
    李敬生最終妥協了。
    “也不用這麽一副深受打擊,生無可戀的表情嘛!其實你在我心目中是最帥的男人。時間不早了,趕緊回去休息吧,看你這陣子都累瘦了一圈,怪讓人心疼的!”
    她催促道。
    “嗯,明天見!”
    李敬生揮揮手道別。
    其實每次道別都挺不舍的。
    “路上注意安全哈!”
    她在後麵叮囑。
    “沒事,我長得醜,很有安全感。”
    李敬生頭也不回的大聲回答,身後傳來她那銀鈴般的笑聲。
    ……
    第二天,李敬生早早的趕往第二醫院上班。
    現在時間基本固定下來了,二、四、六,他在醫院的手法複位門診坐診,剩下的一、三、五、周末,都在診所坐診。
    這是華主任跟他商量後排的班,最大程度兼顧到了醫院的利益。
    因為徐醫師星期六與星期天從不上班。
    現在李敬生把手法正骨學出來了,星期六就由他頂著。
    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兩天的空檔期,然後星期二往往會特別繁忙,有李敬生與徐醫師兩人坐診,來再多的骨傷患者也能應付。
    至於星期四,華主任有著自己的小九九。
    想要李敬生上完白班後,晚上再跟著骨外科的醫生做兩台手術。
    今天正好是星期四,李敬生來到門診後,發現外麵排著很長的候診隊伍。
    這種盛況在周一至周五幾乎天天都能見到。
    人世間總是有著太多的不幸。
    扭傷、骨質疏鬆提重物或者做一些很平常的動作發生骨折、摔傷、車禍傷、毆打傷……有些骨傷病人的受傷經過,腦洞再大都想不到。
    甚至有人打個噴嚏搞骨折了。
    第二醫院的手法正骨現在名聲遠揚,不但市內的骨傷患者紛紛前來就診,而且產生了一定虹吸效應。周邊省份的不少患者也趕過來求診。
    原因嘛,很簡單,不用開刀做手術就能治好,患者少受罪,少花錢,住院時間短,恢複效果還不比手術治療差。
    甚至手法正骨的治療效果有時候還要好很多。
    對患者有這麽大的好處,自然願意千裏迢迢趕來求診。
    “李醫生,就等著你來了!患者都已經催了我不下二十次,總是問,你們手法正骨的醫生來了沒有?”
    黎麗今天的頭發有點鬆散,整個人也透著一股庸懶的女人味。
    臉色紅潤,精神煥發。
    李敬生身為過來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女護士昨晚肯定很幸福。
    她上次還是單身,這麽快就被拱了。
    該不會真的與上次那個關外賣的勵誌小哥好上了吧?
    人家的私事,李敬生肯定不會亂打聽。
    “叫號吧!”
    李敬生來了後,黎麗與陳醫生都有了主心骨。
    “李醫生,什麽時候能夠跟著您學個三招兩式就好了。剛才那些患者和家屬你知道怎麽說的嗎?他們指著我說,他不是醫生嗎?為什麽他不能正骨?”
    陳醫生一副受了委屈的小媳婦表情。
    身為手法正骨室的醫生,但是正不了骨,這是他最大的痛點。
    偏偏還沒辦法解決。
    “你平時回家有練習正骨手法沒有?”
    李敬生倒是覺得教陳醫生一些正骨手法也不是什麽壞事。不過這事還得徐醫師答應才行。
    不然,他要是私自教給陳醫生,到時候肯定會惹得徐醫師不高興。
    “練了呀!我還專門在網上買了一萬多元的仿生關節骨骼,專門用於練習手法正骨複位。每天都有練習,你看我的手就知道了。”
    陳醫生攤開手掌,可以看到一層老皮,特別是右手。
    看來他還真的在家勤學苦練。
    “也不知道是我的天賦不好還是怎麽回事?我在家裏用仿生關節練習挺順利的,我閉著眼睛都能把關節卸下來,再裝回去。可是一到了病人身上就不管用了,上個星期你也看到了,給那個小朋友複位肘關節,才弄了兩次沒弄好,家屬差點就一拳打在我臉上。”
    陳醫生提起那件事情,既委屈又憤怒,同時還有些無奈。
    遇到脾氣不好的家屬,正骨操作時隻要出點問題,很容易遷怒到醫生頭上。
    “仿生關節就隻有骨骼,沒有肌肉、血管、韌帶、表皮、骨膜等組織,你練習時能夠順利複位,那是因為沒有肌肉、韌帶等組織的阻礙。臨床實操時不容易成功,是因為多了肌肉、血管等組織,隔著皮肉,你沒辦法看見骨骼的情況,還有那些軟組織的阻礙也不可小覦。”
    李敬生給他指點迷津。
    練習和真正的實操,差別往往很大。
    比如紮靜脈血管,有的護士很牛,可以飛針,而且一紮一個準。
    患者甚至感受不到太多的疼痛。
    就像被螞蟻咬了一下,然後靜脈通道已經建立成功了。
    有人對著仿生的橡膠血管練習紮針技術,看似每交都能紮得準,但是一到患者身上就失手。同樣是因為真正的人體與仿生出來的人體組織區別極大。
    “那我這個問題要怎麽解決呢?”
    陳醫生虛心請教。
    “沒別的辦法,唯有多看,多學,多鑽研,有上手機會就多練習。”
    李敬生覺得想要快速提升手法正骨技術,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病人身上多實踐。
    隻是這麵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沒有哪個病人願意被當成小白鼠。
    這就必須有老師站在後麵掠陣。
    隻要徒弟正骨兩次還沒成功,搶在患者和家屬沒發火之前,老師趕緊接手。並且幫徒弟說幾句打圓場的話。
    “你這個關節錯位其實不是一般的錯位,它的角度很刁鑽,這就導致複位難度成倍增加。某某醫生平時給一般的患者複位都能成功,你這個可能是太難了一點。我親自幫你複位試試。”
    這樣跟患者解釋幾句,患者和家屬也就能夠理解。
    自然不會再多說什麽。
    這時候,隻要老師把患者治好了,那就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事後,徒弟需要多用心去琢磨,看看到底是哪裏沒掌握好,然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下次改進。
    隻有這樣才能變得越來越強。
    陳醫生人還是挺勤奮的,態度也很端正,就是有點不愛鑽研,悟性不怎麽好。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徐醫師才不願意教他。
    “趕緊幹活啊!外麵那麽多患者等著,你們兩人還磨嘰個啥呢?”
    徐醫師進來後,看到兩人不幹活就有些不高興。
    沉著臉罵兩人。
    具體來說,徐醫師好像每次隻要看到陳醫生纏著李敬生,他就會不高興。
    生怕李敬生把手法正骨絕學傳授給此人。
    “黎麗,叫號叫號!”
    李敬生催促她。
    “已經叫了哦,那個1號患者躺在那兒,但是家屬不知道哪去了?”
    她早就叫了號。
    “那就讓2號先治吧!”
    李敬生看了一眼躺在平板床上的患者,直接讓叫下一個。
    醫生的時間寶貴,不可能等著這個患者白白浪費時間。
    有的家屬就診時因為沒弄清楚流程,比如要多喝水,膀胱充盈才能照清楚。然後病人檢查前把尿排掉了,這種情況下如果做超聲檢查看不清楚,那就隻能讓病人先去多喝點水,過半小時左右再去檢查。
    那個躺在平板床上的患者是個老人,年齡看著挺大的。
    家屬沒在場,醫生肯定不敢動他。
    2號病人被兩個家屬抬著進來的。
    “喲,這腿怎麽弄的?傷成這樣!”
    李敬生發現患者的右腿大腿至踝骨位置瘀血嚴重,腫得粗了好幾圈。
    大腿都快趕上腰那麽粗了。
    這麽嚴重的傷勢,看著著實嚇人。
    “別提了,卸貨時不小心給砸到了腿。幸虧當時躲得快,隻砸到了右腿。要是砸在身上,人隻怕已經沒了。”
    家屬是一男一女。
    女的四十多歲,腳大手大,膀圓腰粗。
    一看就是經常幹力氣活的女人。
    男家屬二十歲出頭,同樣身體強壯,有著一張憨厚的臉。
    看這兩人應該是母子。
    躺在擔架上的男子同樣是四十多歲,表情痛苦,臉色蒼白。身形也是非常粗壯。
    這一家三口不知道幹的是什麽活?
    開大貨車給人送貨的?
    李敬生倒也沒有多問。與病情無關的事情,他一般不亂打聽。
    很多都屬於病人的隱私。
    問多了,家屬會感到尷尬,甚至不高興。
    “拍片子了嗎?”
    “拍了!”
    患者的兒子急忙把資料袋遞給李敬生。
    “這是在你們當地醫院拍的啊?”
    “對!當地攻院說是要做手術,還不一定能治好,有可能終身殘疾。我們打聽到你們這兒專門治療骨傷,於是叫了車連夜趕過來了。”
    小夥子挺實誠,有一說一。
    “豐城趕過來可不近,萬一在我們這裏也治不了怎麽辦?”
    李敬生一邊看片子,一邊跟家屬聊著。
    “有六百多公裏,確實挺遠的。萬一這裏也治不了,我們就再找其它醫院問問。我爸才這個年紀,要是一條腿殘疾了,今後可怎麽生活呀!”
    小夥子似乎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愣了愣,思考片刻後才回答。
    “醫生,求你們一定幫忙想想辦法。我兒子還沒談對像,他爸爸的一條腿要是殘疾了,哪個姑娘願意上門啊?我老公現在是全家的頂梁柱,他倒下了,我們這個家庭以後的日子會怎樣,我都不敢去想。”
    患者的妻子說著,別過頭去抹眼淚。
    兒子還年輕,不懂生活的艱辛。
    要是有個殘疾父親,找對象肯定會成為一大阻礙。
    條件好一點的姑娘,根本不會考慮嫁進這樣的家庭。
    “從他拍的片子來看,傷得非常嚴重,右股骨中間位置骨折了。而且是橫斷骨折,斷端可以看到重疊,這個別說是手法複位,就算手術治療都很費勁。”
    李敬生現在不但手法正骨有了相當高的水平,而且骨外科診斷達到了熟練級。
    經過綜合診斷後,他認為這個患者的骨傷超乎想像的嚴重。
    當地醫院說的並沒錯,手術治療仍有致殘的風險。
    “老師,這個患者的傷情特別嚴重,請您幫忙看看。”
    李敬生尋求徐醫師的幫助。
    徐醫師接過後,看了看。
    “給他摸骨了沒有?”
    “還沒!”
    李敬生不等徐醫師發火罵人,趕緊過去給患者摸骨。
    摸完後,他的表情凝重。
    又從桌子的抽屜內取出一根銀。
    刺向患者的右腿腳底。
    “痛嗎?”
    “有一點點痛。”
    患者說話的聲音相當虛弱。
    受傷這麽重,又連夜趕了六百多公裏到江離市求診。患者的狀態肯定是不太好。
    “試著動一下你的右腿。”
    李敬生對患者說道。
    患者試著動右腿,結果根本動不了。
    “與拍的片子沒什麽出入,軟組織也受到了較嚴重的損傷。神經應該有一定損傷,但是總體情況看起來還沒有糟糕到極點。”
    潛意思就是“至少我覺得可以搶救一下。”
    徐醫師聽了後,微微點頭。
    “這個患者全權交給你處理。”
    徐醫師認真的說道。
    李敬生的眼睛瞪大,從徐醫師的眼神中看出鼓勵,還有堅定。
    “那好吧,我給他主治沒問題,但是請老師幫我多把把關。”
    “你的水平其實已經不比我差了,完全有能力處理這種高難度的骨傷病例。”
    徐醫師對他說道。
    身為老師,自然知道徒弟的手法正骨水平達到了什麽程度。
    有時候想起來,徐醫師都有些難以置信。
    這個徒弟竟然在短短的不到三個月時間內,把手法正骨全部學會,而且正骨水平直追他這個師父。
    甚至懷疑在有些領域,要不了多久就能超過他這個當老師的。
    徐醫師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天賦’二字。
    因為李敬生第一次找他學習正骨,現學現賣,當場就把肩關節複位手法學會。而且操作相當嫻熟。
    “我老師的話你們也聽到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子。你們要是願意相信我,那就由我來負責給他治療。如果覺得我太年輕,擔心我的技術不過關,那你們就去別的醫院再問問。”
    李敬生說得非常直白。
    “這……”
    患者的妻子滿臉猶豫,她看向丈夫,用眼神商量著。
    “老公,你看咱們是在這裏治療,還是再去別的醫院看看?”
    “這個醫生太年輕了點。”
    患者不敢把一條腿賭在這裏。
    “你們不可以找一位年紀大點的醫生給我治療嗎?”
    患者費力的抬頭看向徐醫師。
    他也不傻,聽到李敬生叫徐醫師為老師,那肯定希望徐醫師親自出手給他治療。
    “我可以直說,如果要我給你治療的話,那我隻能勸你住院做手術。李醫生雖然看著年輕,但是技術實力完全不比我差。還有,我們這裏是一整個科室對你負責,並不是說,李醫生給你治療了,別的醫生就不管。你可以認真考慮一下,想清楚了再來找他。”
    徐醫師對李敬生的培養一向不遺餘力。
    而且經常會壓榨李敬生的潛力。
    扔一些有難度有挑戰性的活給李敬生。
    患者和妻子、兒子商量了兩句,最終主動同意道“行吧,來都來了,肯定是相信你們的技術和實力。請幾位醫生費心幫我治療。”
    他是一家之主,他同意,妻兒自然沒意見。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