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仙人墳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顧沉打定主意要借著模擬未來,今天晚上對刃狹間一探究
那白骨盈野的景象,哪怕顧沉隻是看了一眼,就已經深深地印刻在腦海當中難以抹
顧沉站在岸邊,目光看向那幹涸河床上的景象,除了白骨,找不到所說的屍體,也不見什麽遊魚掙紮在淺灘
伴隨著水被排幹,此地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本來就是一副白骨鋪路的樣
詭異,可
但是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告訴顧沉,越是恐怖詭異的背後,往往越是埋藏著巨大的秘密,或者,巨大的機
顧沉消失在岸
靜靜地等待晚
...
夜深人靜,烏雲遮
刃狹間的上空被茂密濃鬱的植被遮蓋,但是在這本該有鳥啼蟲鳴的時候,置身其間卻根本聽不到一絲動
一如既往的死寂,連陰寒的冷風吹過,也是那麽悄無聲
隻有提前封鎖了刃狹間這一段河床的官吏留下的火把和火堆,在遠處閃爍著明滅不定的
此刻,距離顧沉他們抽幹刃狹間這段河水,發現白骨盈野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時
但是很顯然,不論是顧沉,還是蕭榮帶領的平陽縣眾人,都沒能夠找到什麽罪魁禍首的馬
好不容易熬到了後半夜,無果的眾人裏,顧沉決定到這裏再看看究
畢竟,如此詭異的景象當中,竟然沒有辦法感覺到一絲怨煞氣息,卻也同時找不到一點兒活
這未免表現的太不同尋常了一
或許,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此
就為了刃狹間的這事情,顧沉還特地在蕭榮幫助下,查閱了此地往前有人跡以來的所有記就是想要試圖找到整個刃狹間形成的原
隻是,刃狹間和平津河這兩個名字,就像是憑空出現在大乾縣誌上麵一樣,自大乾統一東洲之後突然出現,然後在平陽縣被口口相
太不尋常了一
被血煉過的歸鴻刀握在手中,顧沉心神定了定,總算是有了幾分安全
這個地方白天的時候最多就讓顧沉覺得意外,驚奇,然後倒抽涼
但是,到了夜晚,給人的感官上的反饋明顯不
明明此時的季節還是初夏時節,但是那種山澗而過的涼風卻有一種徹骨的冰寒,如同臘月隆冬的呼
更不用說,這濃濃夜色下,因為山林草木茂盛,氤氳而升騰起來的霧氣,幽幽霧氣籠罩刃狹間底下河床的一切,壓抑,可怖,陰
讓人的每一根汗毛都倒豎,呼吸不自覺的頻率慢下來,因而喘不過氣來,形成恐怖的陰
顧沉嚐試將神魂的感知範圍放大,但是很可惜,自己這突破築基期之後的修為,神魂力量的感知卻也被白霧限製在周身很近的距離
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沒有掌燭或者點燈,神魂力量還沒辦法感知出去,因此顧沉走起路來格外的小
“叮鈴!叮鈴!”
卻就在顧沉打算下到河床地下的時候,異變突
平靜近乎死寂的刃狹間底部,竟然憑空響起來鈴鐺的聲
而且,鈴鐺聲音一聲接著一聲,從最開始的輕盈,到後來的急促,最後空
悄悄地退後了一下身形,顧沉收斂氣息,藏在某處不起眼的地
鈴聲終於停止了響動,但是由於沒辦法感知出太大範圍的原因,顧沉感覺不到這個人在哪,隻能夠憑借聲音大致判斷方
不過,顧沉很平靜,一點都不顯得急
靜靜地等待在原
從這刃狹間裏出現其他人開始,一切的性質就已經變
不管這個鈴鐺主人是刃狹間布局的參與人,或者是知曉內情的人,都已經在一團亂麻裏讓顧沉抓到了一個線
接近後半夜的時間,顧沉遠處前方忽然亮起來
這道光在那黑夜裏顯得格外顯
更何況,這光的顏色很不尋常,不是尋常燈籠火燭的赤色,而是青
遠遠地估量,要麽是法寶,要麽就是什麽其他不為人知的手
顧沉還在想著,該不會自己就要蹲在這風平浪靜過一夜吧?
恰巧在這個時候,顧沉右側的崖間忽然響動起
是崖間林木被踩到,然後負重抖落的聲
接著特別黯淡的青光,顧沉就看見一道黑影從那崖間下來一閃而
隨即,刃狹間響起流水的聲
“怎麽回事?”
因為是顧沉之前使用搬山咒配合宮黎出手截斷的此地平津河的河水,因此,第一時間反應就是白天時候立的大堤透水,讓平津河的水又再度流了進
但是,好像並不是這
過了一會兒的顧沉卻發現,好像並不是透
因為那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音,竟然是由遠及近,朝著青色光亮的地方靠
媽的,還是
又是什麽特殊的手
怎麽今天晚上這麽熱鬧?
顧沉心裏真是太好奇了,麵前發生的一切無不在提醒他,這群人肯定知道這裏白骨盈野的真
偏偏顧沉不敢過去露
“剛才還在想,青冥來的擺渡人怎麽還不到,這還真是趕巧”
一道很年輕的聲音,順著風聲傳入顧沉耳
好像,不用露頭也能聽見
有點兒微微興奮的顧沉靜靜地等待下
“仙人墳開啟的時間是固定的,早來些晚來些,嗬嗬!”
回應那道年輕聲音的,是一道蒼老喑啞的聲
單憑根據聲音想象,就能還原出兩人的大致狀態
而且,這兩人簡單的對話中不經意暴露出了顧沉需要的信
仙人墳?
這並不是顧沉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因為,從向老手中接過歸鴻刀之後,顧沉就研究過《三昧咒》的來源,以期望能夠有機會補全或者是找到完整的《三昧咒》功
期間向老就給顧沉透露,這是他早年在仙人墳裏扒出來的壓箱底物
顧名思義,修仙界修士們擠破腦袋就是為了修成仙
在此方修行界的記載當中,天道萬年更替,最開始的時候,修成仙人的那批人並沒有仙界可以飛
而是一直滯留在此界其他隱秘地方自成小世
因此,長久而往,難免出現幾處因為應劫而隕落或者爭鬥隕落的仙人葬身之
仙雖死,而形神不滅,自有意誌,傳承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