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字數:3484   加入書籤

A+A-


    “沒有人才,那就培養啊?這有什麽”
    長孫安業很是隨意,這算什麽問題嗎?長孫安業一臉疑
    “額,老哥,你是不是不明白培養一個人才是多麽艱難的?不要說書籍難得了,隻是讀書識字所用的筆墨紙硯就是一大筆的開銷,普通家庭就算是勞作一年那也是承擔不起”
    李世民苦
    “而且,一個人想要培養成才,那就需要看大量的書籍,而珍貴的書籍,大多都珍藏在世家之中,普通人根本就得不”
    “一群鼠目寸光之輩罷了!
    世家藏書就算是再多,難道還能比皇宮、國子監的藏書多?”
    長孫安業嗤笑,那些世家啊,在他看來不過就是一群眼高於頂,目光短視的鼠輩而
    “這倒沒有,隻不過世家中的藏書數量更多罷”
    對於這點,李世民那是相當自豪地,就算是世家再勢大怎麽樣,孔家人還不是投靠了皇家,孔家能作為孔聖人的後代延續幾十代,那家族裏的藏書就不是百年世家可以相比
    “那不就行了,放心吧,你擔心的數量問題完全不是問題,隻要你能提供一本書作為原本,那我就能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
    長孫安業輕笑,一點也不把李世民所提問題當成問
    大唐的造紙術本就發達,書本難得不過是因為抄寫費時費
    現在隻要自己提出活字印刷術,那成千上百的書本還是問題嗎?
    “什麽?這怎麽可能?老哥,你知道隻是一本四書要抄寫多久才能抄好嗎?”
    看著長孫安業那輕鬆的樣子,李世民很是無奈,他沒想到,這位大才竟然對於抄寫一事如此地陌
    小時候自己讀書的時候,父親就讓自己將整本整本的四書五經給抄寫下來,足足抄寫了好幾年,自己才湊夠了一整套的四書五經,手腕都快抄廢
    “抄寫?為什麽要抄寫?那麽多字,一筆一劃地抄起來,那要抄到猴年馬月嗎?這效率也太慢了”
    長孫安業很是震驚,就算現在是大唐,是封建社會,可真的用抄寫的方法讀書的話,這人也太傻了
    “不用手抄,那還能用什麽辦法?”
    李世民愣住了,書難道不都是用手抄的嗎?難道老哥讀的書都不是手抄出來的?
    “自然是用印刷術啊,老弟,你這走南闖北的,難道不知道那些大佛寺供奉,焚燒的佛經都是用雕版印刷術印刷的?”
    雕版印刷術,作為四大發明之一,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早已經出現,隻是前往寺廟祈福的大多都是後院夫人,小姐,那些官老爺們反而不重視這個問
    “印刷術?那是什麽東西?”
    李世民懵逼,這都是什麽東西啊,自己怎麽從來沒聽說過?
    “老弟,你可以去那些大佛寺看一看,雕版印刷術就是將文字翻刻在雕版之上,刷之以墨、印之以一版雕出,則可以無限印東市書店內,就有不少佛經,便是用此法製”
    “雖然不如手寫美觀,但印刷數量增多,卻也的確方”
    “還能這樣?!”
    李世民聞言,頓時大開眼
    “自然,不過這雕版不好雕刻,那些雕工都是一些不識字的木匠,他們大多隻能照葫蘆畫瓢,所以錯字挺多的,印出來的書法也難以入眼,所以,還是有不少弊端”
    作為一個熱愛古玩的發燒友,長孫安業自然對於原始的印刷術很是上心,就連那雕版,他都親自上手雕刻了幾板,驚心珍藏起來,準備以後入葬之時帶著進入墓地,為後代子孫提供更多的曆史文物研
    “這些人真的是大膽,這麽好的東西,竟然去印刷佛經,工部那些人也是,一個個隻知道在衙門待著,都不知道進市井走走,這麽好的東西,要是早知道的話,科舉製度不就解決了嗎?那還會耽誤這麽長時”
    聽長孫安業吐槽雕版印刷的弊端,李世民一點也沒聽見去,他現在的想法就是那些大人們居廟堂之高,難聞民間疾苦,實在是不
    無意之中,就將對朝廷命官的不滿給吐了出
    聽的長孫安業滿眼的驚
    “老弟,你實話跟我說,你家族裏是不是有特別大的官員在朝堂,你小子吐槽起工部尚書一套一套的,就不怕被人聽去了,找你麻煩?!”
    工部尚書,那可是實權的三品官,大唐稱為大司空,手握大唐全能工匠,與兵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
    “額,還行,也不是很大的官,不過是跟在一個國公身後,所以私下裏聊聊並不礙”
    差點露出馬甲,李世民一個激靈,趕忙找補
    “我們再說說這雕版印刷吧,要是這個雕版可以量產的話,那老哥說的翻倍還真能可能實現!”
    僵硬地將話題重現轉回印刷術上,李世民現在就想要得到具體的雕版印刷術的技
    “要是你就想憑借雕版印刷實現大唐讀書自由的話,我隻能說白日做夢!”
    長孫安業一點也不留情,直接就給李世民一個狼牙
    “為何?!這種方法既然可以印刷佛經,那為什麽不能印刷其他書籍?”
    李世民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好不容易看到一絲勝利的曙光,可自己壯誌豪情還沒有抒發呢,先是被小舅子給反問問倒,緊接著又被便宜大舅子給一棒子敲到泥裏,真是不甘心!
    “你知道一張書頁的雕版光是雕刻就需要多長時間嗎?我告訴你,一個熟練的工匠,成功雕刻出完美的一頁雕版,足足需要半個月,四書五經那麽多,要全雕刻下來,不眠不休需要將近兩年,這還不算後期印刷過程中的雕版損壞,粗算下來,一本成功印刷出來的四書五經需要三年,三年,你覺得朝廷可以再等三年嗎?”
    三年,那都是長孫安業少算了,不要忘了,那些工匠也都是不識字的,光是培養這些工匠,那大唐就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想來這就是為什麽雕版印刷會在大唐後期出現的原
    初唐時期推廣科舉,經過百年的科舉取士,大唐上下的識字率會呈現一定程度的上升,這些工匠漸漸地也都開始識字,雕版自然而然地也就發展到了印刷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