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內有隱憂

字數:532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 !
    “葉參軍,隨他們去吧。”
    葉清玄的話,說到了蕭紹瑜的心裏。
    他也想江湖一回,看誰敢不給爺的麵子!
    然而理智告訴他,不能這樣做,至少現在還不行。
    隻要葉清玄一出手,便算與濟陰士族撕破了臉皮。
    諸氏家主,反而更不會買他的賬了。
    待到戰局促使,他強行接管兵權時,豈非弄巧成拙?
    離開士族的支持,城內人心不和,睢陵同樣是守不住的。
    另外,諸氏家主與太子之間,有著設局奪田的宿怨。
    他們此時的表現,大概率是畏懼於太子的淫威,不得不如此。
    故陳樸、劉廣平之流,不過是仗著太子的勢,才將他們強行邀請了去。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蕭紹瑜尚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與太子仍然不可相提並論。
    將心比心,他也能理解諸氏家主的難處。
    “有勞劉參軍,又跑一趟。
    本王的本意,不過是想號召大家,出錢出糧共保睢陵。
    既然陳郡丞出麵了,也是一樣的。”
    蕭紹瑜表現得很豁達,諸人對他的怠慢,似乎並未放在心上。
    他與陳樸間的過節,劉廣升再清楚不過了。
    正因此,他認為,這是蕭紹瑜顧全大局的表現。
    畢竟,此刻的睢陵亂不得,確實不宜節外生枝。
    確如其想,蕭紹瑜考慮的正是濟陰大局。
    若城中士族肯出人出糧,這個召集人的風頭讓予陳樸,也無所謂。
    關鍵還是諸氏家主的態度,是否支持。
    支持的話,又能支持到什麽程度。
    “劉參軍,你是濟陰的老人了,經曆的事也多。
    依你之見,諸氏家主能拿出來本族私兵與錢糧,共保睢陵麽?”
    蕭紹瑜禮貌的,征詢劉廣升的意見。
    劉廣升不論身份、地位,還是應持立場,理論上與諸氏家主是相近的。
    對於他們的心思,他應該是很清楚的。
    劉廣升略作思考,而後謹慎回話,語氣中透露著悲觀情緒。
    “十年前,每遇北軍來襲,各家確能做到毀家紓難,鼎力相助。
    然而如今,卻是未必。”
    “緣何?”
    “當年的睢陵守將,乃是如今的蕭護軍。
    有大梁廉頗在,沒人相信城池會被攻破。
    陳郡丞嘛,怕是遠沒有這份威望。”
    劉廣升的意思,在於信心二字。
    蕭鋒威名赫赫,值得信賴。
    不知兵的陳樸,則勝算寥寥,難以取信諸氏家主。
    其實,還有一層隱晦之意,劉廣升並未挑明。
    當年,新朝初立,諸皇子尚幼,黨爭遠沒有時下來得複雜、激烈。
    “令弟與陳郡丞關係匪淺,他不會見死不救吧?”
    蕭紹瑜問道。
    郡望劉氏的本族私兵,必然要強過其餘士族,財力、底蘊使然。
    以劉廣平和陳樸狼狽為奸的交情,理論上,他應該幫陳樸的。
    蕭紹瑜要將此事確定下來,再作其他考量。
    然而,劉廣升的回答,卻令他頗為不解。
    “他會的!”
    劉廣升想都沒想,答得痛快至極。
    他算是看透了自己這個二弟,那就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心狠著呢。
    見蕭紹瑜麵有不解之色,他解釋道:
    “不瞞殿下,您來濟陰之前,太子殿下交代下官一件差事:
    盡數收購本郡澇田,所需錢糧皆由劉氏出。
    作為回報,朝廷撥下來的賑糧,經沈賀之手轉入劉氏名下。”
    聞言,蕭紹瑜隱隱地看了李東陽一眼,不得不佩服他推斷的精準。
    “劉參軍的意思是:
    若是令弟傾力相助,便無力收購澇田。
    屆時,就算睢陵守住了,太子殿下的差事卻是無法完成。
    與其如此,不如隔岸觀火。”
    “殿下睿智,下官正是此意。”
    劉廣升坦誠承認。
    若連劉廣平也置身事外,城中士族之力便難以指望。
    糧草不濟的弊端,亦將無法化解。
    短時之內,蕭紹瑜可以挪用部分,從劉廣升處借的那一萬石賑糧。
    以滿足追雲騎和幕下中兵的需求。
    郡兵那裏卻是無法兼顧的,畢竟城中災民也需要保證口糧。
    若從災民口中奪食,恐釀成內亂,得不償失。
    至於郡兵的糧草供應,就隻能讓陳樸去煩心了。
    然而,若戰事曠日持久,又當如何呢?
    現在,蕭紹瑜唯一能指望的,惟有劉廣升了。
    盡管已經借過糧,然局勢使然,他不得不再次開口:
    “範太守營中尚缺糧草......”
    “不勞殿下掛懷,唇亡齒寒的道理下官還是懂的。
    臨來前,下官已命家仆往範太守營中運糧了。
    並隨行運來一千石,供殿下衛隊支取。
    隻要戰事一日不熄,殿下這裏和範太守營中所需糧草,下官一力承擔!”
    不待蕭紹瑜說完,劉廣升便搶先表態,態度不可謂不積極。
    “劉參軍高義,本王感激之至,此情必終身不忘。”
    蕭紹瑜動情說道。
    常言道:患難之際見真情。
    他相信,此刻的劉廣升是真心一片,所言也是發自肺腑的。
    以往的種種不愉快,從他的腦海中抹去了。
    至此,他真心接納了劉廣升。
    “待日後還朝,本王必將劉參軍今日之善舉,麵陳陛下。”
    “下官叩謝殿下美意。”
    ......
    待眾人散去,堂中僅餘李東陽和範雍兩大重臣。
    一直靜默的李東陽,沉聲說道,語氣格外肅重。
    “殿下,怕是劉廣平已生降虜之意,或許諸氏家主也起了這個心思!”
    “何以見得?”
    蕭紹瑜瞬間緊張起來。
    若果如其所言,睢陵危矣!
    士族的倒戈,遠比災民的內亂要致命得多。
    “若有心城破再作抵抗,就不會隔岸觀火了,憑城據守總要好過短兵巷戰。
    故隔岸觀火,便是不懼城破,便是有心降虜。
    下官想不出還有他解,相信劉參軍應該也有這層意思。”
    嘶!
    蕭紹瑜突然感覺,自己像是在寒風中赤裸著身子,從腳底涼到頭頂。
    城外北軍雄兵十萬,恰如寒風。
    城內梁軍兵力單薄,赤裸無異。
    一旦城中士族倒戈,一腔熱血必將瞬間凍結。
    “殿下,不如先下手為強!”
    範雍以掌虛斬,虎目寒光四射。
    他欲防患於未然,果斷處置。
    《梁書·武帝紀》載曰:
    睢陵內有隱憂,範公雍諫言果斷處置,帝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