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兵變消弭

字數:560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 !
    麵對劉廣平的譏諷,諸賢皆失語。
    會場之內,陷入死寂。
    “哈哈哈......”
    劉廣平放肆的大笑起來。
    諸賢的反應,如其所料,都是識時務的人,不會趟渾水的。
    他挺起單薄的胸膛,貴氣不足的麵容變得猙獰,聲音陰冷的說:
    “劉廣升乃反王同黨,通虜無疑,拿下!”
    欒雲手下的兵,立刻將劉廣升強行按在地上。
    大難臨頭的劉廣升,表現出了足夠的剛烈。
    眯成一條縫的肉包子眼兒,冷冷的眯視著劉廣平,大呼:
    “狂徒!你是犯上作亂的狂徒!”
    劉廣平無視其剛烈,並將其視作死人,卻也不想聽其狂吠。
    “把他的臭嘴,給老夫堵上!”
    劉廣升安靜了,真正的終極對決即將上演了。
    劉廣平聚精鎖定蕭紹瑜,以勝利者之姿態,囂張質問:
    “反王,你無理扣押老夫時,可有想到今日?!”
    蕭紹瑜淡定依舊,不卑不亢,一派從容。
    “本王知道,你通虜不過是權宜之計,心還是向著大梁的。
    將你扣押,其實是一種保護,不想你受虜之挾做出悔恨之事。”
    什麽情況?
    蕭紹瑜竟然開始美化劉廣平了!
    他這是在妥協麽?
    劉廣平糊塗了,他覺得自己有點看不懂蕭紹瑜了。
    若是早知道,蕭紹瑜竟是如此軟弱,又何須鬧出這麽大的陣仗。
    似乎是,他枉做了惡人。
    明明是可以私了的事,偏偏要大動幹戈。
    看在諸賢的眼裏,則是別有一番滋味。
    “九殿下,好人啊,就這麽死了,可惜了。”
    然而,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劉廣平就算再糊塗,也知道自己已然沒有退路了。
    “來人,送反王上路!”
    他不願讓蕭紹瑜再說下去了。
    那樣隻能令他,在仁慈善良的光芒下,顯得是無比的醜陋。
    似乎是被蕭紹瑜的仁慈感動了,欒雲原地未動。
    他麾下的兵卒,也沒有動。
    鍾山,卻是動了。
    令諸賢瞠目的一幕,戲劇性驚現。
    噗!
    一劍刺入後心,劉廣平的後心。
    他吐血而亡,立斃無言。
    直到此刻,他的臉上仍掛著自信的笑容,堅信自己才是勝利者。
    驟見家主被殺,隨行私兵頓現茫然。
    他們根本搞不清楚情況。
    鍾校尉,不是自己人麽?
    難道他瘋了不成?
    可惜,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並沒有。
    噗噗噗......
    鍾山麾下兵卒,隨即出手,將隨行私兵盡數消滅。
    “標下等受了奸人蒙蔽,迷途知返,望九殿下恕罪!”
    欒雲、鍾山,俯首叩拜。
    “望九殿下恕罪!”
    其麾下兵卒景從,俯首遍地。
    蕭紹瑜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還動情的擠出幾滴眼淚。
    “劉員外,你何苦呢。
    哎,可惜了。”
    見他並不回應欒雲等人,還在那惋惜劉廣平,諸賢可是急壞了。
    在他們眼裏,欒雲等人就是亂兵。
    若不及時撫慰,在場的所有人都有可能給劉廣平陪葬。
    “殿下,劉賊死有餘辜。
    您看是不是重賞有功將士?”
    這時,恢複自由的劉廣升勸道。
    他說出了諸賢的心聲,也化解了欒雲等人的尷尬。
    更重要的是,他說到了蕭紹瑜的心坎裏。
    蕭紹瑜抹了抹早已風幹的眼淚,搖了搖頭,無奈歎息:
    “眾軍本無罪,奈何郡倉已空......”
    歎息連連,他無錢可賞。
    劉廣升忙說:
    “下官願獻錢一千萬!”
    蕭紹瑜隻搖頭,不再說話。
    諸賢恐遲則生變,紛紛表態:
    “敝人願獻錢一千萬!”
    “下官願獻錢五百萬!”
    ......
    “民脂民膏啊,本王就不客氣了,一切都是為了人民!”
    蕭紹瑜又發財了,心裏美美的想著。
    他堂堂國之郡王,一年的俸祿也不過一千萬錢。
    濟陰佐官張嘴就獻五百萬錢,這錢是哪來的?
    必然是魚肉百姓而來,貪官無疑。
    諸氏家主就不用說了,他們的凶殘要遠勝於佐官。
    不過,他們能如此慷慨,還是劉廣升的頭開得好啊。
    現在,劉廣升既是官也是紳。
    他獻錢一千萬,就相當於定了標準,諸賢想不慷慨也不行的。
    見諸賢一個沒落,都獻了錢,蕭紹瑜終於開口了。
    “眾軍聽賞:
    凡兵,賞錢一千,什長二千,隊長五千,都頭一萬,軍侯三萬,校尉十萬!”
    “謝九殿下賞!”
    一場兵變,就此消弭。
    隨著眾軍返回軍營,慶功宴又恢複了它原本的喜慶。
    蕭紹瑜與諸賢談笑風生的同時,心裏卻是又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經子夜一戰,睢陵是保住了,梁軍卻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濟陰郡兵步卒減員過半,助戰的青壯也差不多。
    隻有三大勁旅的戰力,完整保留了下來。
    薛子都所部重騎,是占了重甲防禦性好的便宜。
    追雲騎與王府中兵,則勝在兵精,與出戰時機的把握。
    當時,柳文菲已將城西虜軍打亂,且此虜軍之中以步卒為主,鮮有騎兵。
    如此方有兵精氣銳的兩支勁旅,並未減員。
    當然,負傷者還是有的。
    以睢陵現有步卒兵力,若北軍再次卷土重來,防禦難度比之戰前要更大。
    蕭紹瑜想將騎兵用於出擊,便勢必要擴充步卒兵力。
    如此,方能做到攻守兼備,不至過於被動。
    考量到兵員的素質,他自然盯上了諸士族之私兵,並將其列為首選。
    士族皆豪強之家,其私兵皆精壯能戰之輩,確能立竿見影增強梁軍守城戰力。
    其次,才是招募城中尋常百姓家的青壯。
    此前,他與李東陽就此事商議過。
    李東陽認為:
    子夜之戰後,蕭紹瑜已是睢陵實際上的主事人,且已打破了北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諸氏家主必從中看出,守住睢陵的可能性。
    他們對蕭紹瑜領軍能力的信任,必然要遠高於陳樸。
    之前的搖擺與曖昧,或能有所改觀。
    畢竟繼續歸屬南梁,要比在北朝寄人籬下好得多。
    數代經營的官場人脈,也不至一朝斷送。
    須知重頭再來與維持現狀,其難迥異,不可同日而語。
    腐朽侵蝕下的諸氏家主,難有祖先開基立業時的雄心與魄力。
    相信他們,會作出明智的選擇。
    《梁書·武帝紀》載曰:
    眾軍迷途知返,劉賊廣平伏誅,帝厚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