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暗流湧動

字數:5701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調 !
    夜戰失利後,楊彥超選擇了保存實力,全軍閉營不出。
    他在等待,等待南梁援軍的消息。
    數日後,申屠昆再次來訪。
    “申屠兄,陳樸騙得本將好苦啊。
    若非犬子臨陣機敏,我五千先鋒便要盡歿了!”
    實際上,楊彥超是在指責申屠昆,畢竟當初是申屠昆為陳樸打得保票。
    同時,他有意隱瞞了真實傷亡。
    睢陵夜戰的慘烈,申屠昆當然是知道的。
    蕭紹瑜的逆襲,大出他的意料。
    至此時,他仍覺得不可思議。
    然木已成舟,他算是間接坑了老友一把,心中略有愧疚。
    好在他此行帶來的消息,足夠重要,且準確無誤。
    他相信,楊彥超憑此,必能大勝梁軍。
    “將軍,蕭鋒已下令全軍突進,尋求與貴軍決戰。”
    突進?
    楊彥超的眼睛亮了,心中想著。
    “果然,蕭鋒還是擔心睢陵告破,皇子陷於我手!”
    南梁援救睢陵的東路軍,由蕭鋒統率,已被其哨探偵知。
    他正苦於蕭鋒的穩紮穩打,因為這意味著擊敗蕭鋒,要付出巨大的傷亡。
    故聞申屠昆所言,他大喜過望。
    至於可信度,他確信無疑,不會受陳樸誆騙的影響。
    因為申屠昆來自謝韜營中,而蕭鋒給謝韜的軍令不會有假。
    “謝將軍,何意?”
    楊彥超問道。
    謝韜其人,乃士族紈絝,他並未放在眼中。
    他所慮者,實左衛軍也。
    左衛軍隸屬南梁京營六軍,勁旅無疑。
    故大戰之前,他必須掌握謝韜的意圖。
    “謝將軍的意思是:
    隻要將軍以小股騎兵牽製,決戰之時,他便有了不參戰的理由。”
    “欲借本將之手,除掉蕭鋒,謝將軍確是下得一手妙棋。
    不過,本將有什麽好處呢?”
    楊彥超點破謝韜的意圖,反問道。
    他貪婪的本性,暴露無遺。
    須知謝韜透露軍令,已經是在幫助他了。
    要說好處,也應該是謝韜索取才對。
    然而申屠昆並不意外,答道:
    “隻要將軍不過江,淮南之地任取之,謝將軍必全力配合。”
    所謂配合,指的是謝韜會率部避戰,給楊彥超大開方便之門。
    淮南千裏之地,一言而拱手相送。
    能決此事者,必非謝韜,而是其身後的謝宣懷。
    “本將笑納貴尚書令之美意,哈哈哈......”
    楊彥超大笑。
    從中,他已然看出了謝宣懷的軟弱,甚至是南梁朝野的軟弱。
    一旦盡收淮南之地,飲馬長江,他可不會信守約定。
    ......
    申屠昆的消息,當然是千真萬確的。
    穩步進兵數日,蕭鋒相信楊彥超必然已知他領兵來援。
    知道,卻遲遲不發兵相阻。
    隻能有兩種可能:
    其一,待其冒進。
    其二,攻下睢陵,決戰城下。
    於蕭鋒而言,此兩難之局。
    繼續穩紮穩打,則睢陵必陷。
    若率軍急進,則易被楊彥超所乘。
    他不相信陳樸防守的睢陵,能有奇跡發生。
    兩權相害取其輕,他隻能選擇自己承擔風險。
    以自己的率軍急進,吸引楊彥超的注意,從而緩解睢陵的壓力。
    “蕭護軍,陸領軍那邊有消息了。”
    “如何?”
    蕭鋒催促帳下護軍長史。
    “陸領軍已與元沐對峙於燕城南三十裏,無暇分兵。”
    燕城乃北徐州治所在,城防堅固,又有柳世權坐鎮,絕難速克。
    蕭鋒欲變梁帝之策。
    以燕城牽製元沐,請陸瀚洲率軍東進,共擊楊彥超,先解睢陵之圍。
    而後,再決戰燕城。
    可惜,戰局出其所料。
    元沐竟然越過燕城,以主力對峙陸瀚洲。
    一句“無暇分兵”,輔以陸瀚洲用兵之謹慎,蕭鋒不難作出判斷。
    “瀚洲那邊,不容樂觀啊!”
    蕭鋒歎道。
    “陸領軍已命下蔡新城之兵,擾敵糧道,逼元沐分兵。”
    “梁郡肥水沿岸之兵,可有調動?”
    “仍固守肥水沿岸。”
    聽完護軍長史的話,蕭鋒了然。
    他判斷,此刻元沐兵鋒必已威脅豫州。
    陸瀚洲於肥水、燕城兩線吃緊,出兵擾敵糧道,已是極限。
    請其率軍助戰的想法,已經無法實現了。
    “蕭護軍,不如我軍繼續緩進。
    令陽城出兵先行增援睢陵,盱眙出兵水路,策應之。”
    護軍長史諫言。
    沒有陸瀚洲率軍相助,全軍突進已非明智之舉。
    陽城集南兗州兵兩萬,盱眙一萬,且歸蕭鋒節製。
    命其先行增援,為東路軍主力爭取時間,已是他能想到的唯一替代方案。
    “不可!
    我軍主力未至,南兗州門戶不可輕動。”
    蕭鋒斷然拒絕。
    猶如陸瀚洲不能放棄肥水防線,他也不能放棄陽城。
    稍作思索,他有了決斷:
    “維持原令不變,全軍突進!
    傳令陽城,待我主力與虜相持,著其出兵一萬增援睢陵!”
    未免陽城兵被北軍伏擊,增援睢陵不成,卻洞開南兗州門戶。
    同時,盡快緩解睢陵壓力。
    蕭鋒惟有以主力突進一途,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主力傷亡已在所難免,甚至要付出極大的傷亡。
    然而,隻要陽城兵順利進駐睢陵,一切便是值得的。
    他也有著自信,主力雖傷卻不至覆滅。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梁軍一側。
    時值倒春寒,溫潤的天氣隨時可能變成陰雨連綿,甚至是雨夾雪,此天時也。
    淮南之地河道縱橫,陰雨一起,河道漲水,北軍騎兵的機動優勢,勢必蕩然無存,此地利也。
    將士用命,此人和也。
    ......
    東路軍右翼,右衛軍中軍帳內。
    右衛將軍曹興霸,手中拿著豫章王的密信,不知在想些什麽。
    “曹將軍,若我軍陣前不盡全力,蕭護軍是必然參你的!”
    右衛司馬不無憂心地說。
    聞言,曹興霸放下手中的密信,擺擺手,說:
    “照大殿下的吩咐做吧。”
    豫章王是梁帝膝下,年齡最長的皇子。
    年愈而立的他,曾於軍中多有曆練,也參與了十年前的南北之戰。
    當年,曹興霸正是在他帳下聽用,且頗為倚重。
    故曹興霸早已是他的門人。
    出征前,豫章王有言在先:
    “興霸,此戰你要全力配合蕭護軍,不能讓睢陵陷於北軍之手。”
    想著豫章王前後迥異的王命,曹興霸看不懂此中的玄機。
    然而,這卻並不妨礙他,服從王命。
    《梁書·武帝紀》載曰:
    魏前將軍楊彥超閉門不戰,睢陵穩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