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代官製
字數:2119 加入書籤
北宋元豐改製前,宋朝官製的特點是‘官’與‘差遣’分
《文獻通考》記,宋朝設官之製,名號品秩一切沿襲唐朝,這也是宋朝的特點——宋承唐製的體
然,台、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蒞庶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
這段話,非常係統的概述了宋初的官
即,三省六部等職事官,除特旨外,不掌本司
三省六部等職事官,喪失了本來的職掌,淪為了階官、寄祿
不過,這種現象並不起始於宋朝,早在中晚唐時期,‘官’、‘差遣’就漸漸分離,到了五代時期,這一現象漸漸擴
最終被宋朝繼
其實,宋初的官製,看似混亂,但也是有跡可循
比如,官,又稱本官,階官,寄祿官,沒有職掌,隻用來定品位,俸祿,類比的話,可以簡單理解為現在的科級、處級、廳
級別是級別,差遣是差
前者決定待遇,後者是具體職務,而具體職務,又有級別的限製,比如八品官,不可能擔任宰
一如現在的科級,不可能是縣
理解了這一點,然後便是差
宋初的差遣,往往帶‘判’、‘知’、‘勾當’、‘管勾’、‘權’、‘直’、‘提點’、‘提舉’、‘簽署’、‘監’等限定
差遣就是具體的職
在隋唐時期,也稱‘職事官’,即,負責具體事務的官
弄清了‘官’、‘差遣’的區別,剩下的‘職’、‘文武散官’、‘爵’、‘勳’就相對好厘清
宋朝的‘職’,指的是‘貼職’,外任官帶三館及諸殿、閣職名,稱為貼
簡單理解,貼職是文臣的一種榮譽頭銜,文官帶職,可以超資轉官,並且,也是天子恩賞的體
當然,不同的貼職,也有不同的額外待遇,比如龍圖閣直學士,每月額外可以多領15貫錢,春冬可領綾三匹
但,相比於‘龍圖閣直學士’頭銜帶來的榮耀,這些額外的貼給,不值一
至於,文武散官之類的,擱在前代,和宋朝的階官類似,用來定官品、班位,但到了宋朝,文武散官的作用被‘寄祿官’替
宋初的文武散官,僅用來決定服章等,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六七品服綠,八九品服
而‘勳’、‘爵’到了宋朝,隻是虛銜,相當於額外的恩賞,沒有實際意義,如果不是專門研究宋史的,沒必要特別糾結於這一
愛好者,隻要分清‘官’、‘差遣’、‘職’即
當
這裏隻是非常簡略的概述,宋朝的官製,遠不是幾百字能夠概述
不過,作為非專業人士,了解這些也差不多個人之見)
————————————
以下為示
王曾,此時的官銜為‘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參知政事
吏部侍郎為寄祿官,元豐改製前為正四品上,
參知政事則是具體差遣,即副宰相,與宰相同升都堂參議政
太子賓客,是東宮官,職掌訓導太子,多以執政兼
【真宗天禧四年(1020),又特置太子賓客,命執政大臣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