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順勢而為求追讀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A+A-




    眼見官家遲遲不語,雷允恭的心漸漸沉入了穀
    難道賭輸了?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際,趙禎放下了手中的書
    “你也看”
    “小的僭”
    一聽官家沒有動怒,雷允恭長舒了一口
    緊接著,雷允恭微微向前挪動了兩步,拿起禦案上的信件,站在原地捧讀起
    然而,他看著看著,額頭上就不自覺的冒出了一層細
    撲通!
    下一秒,雷允恭毫無氣節的跪伏在地,顫顫巍巍
    “官家,小的……小的絕無弄權之”
    趙禎低頭瞥了一眼雷允恭,眼中滿是無語之色,三十多歲的人了,一點悟性都沒
    自己有責怪的意思嗎?
    也不知道他這個內侍押班的位置是怎麽來
    “雷家哥哥,你且先起”
    趙禎緩緩起身,扶住了雷允恭的肩
    “讓你看信,隻是讓你去調查一下,看看外朝發生了什麽”
    雷允恭慢慢爬了起來,噙著淚水
    “小的駑鈍,曲解了聖”
    “一人之斷製,所見有限,猶如目之一瞥,豈能盡萬物之情乎?”
    望著躬身的雷允恭,趙禎拍了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
    “往後,你我君臣二人,當同心協力,共參大”
    聽到這話,雷允恭頓時感動不已,他書讀的雖然不多,但官家話裏的意思,他還是明白
    一人之見,有限,官家這是讓自己成為天子之耳
    何為耳目?
    自然是心腹股肱之臣!
    他,賭贏了!
    贏得了官家的信任!
    隨後,雷允恭彎腰長揖,涕淚交加
    “陛下之恩德,臣縱死,亦難報也!”
    對於雷允恭的馬屁,趙禎未置可否,馬屁,在他這裏不頂用,他隻是淡淡的回了一
    “去吧,用心做”
    “臣謹遵聖喻!”
    雷允恭又是一禮,而後維持著躬身的姿態,緩緩向殿外退
    ……
    ……
    崇徽
    昨日政事堂發生的事,同樣傳到了劉娥的耳
    宰相與參政,俱是執掌魁柄的重臣,一旦雙方起了衝突,朝堂必然會跟著風起雲
    不過,劉娥並不打算介入此
    天禧年間,劉娥初次執掌大權時,麵對紛雜的朝局,起初,她很不適應,那幫子文臣,彼此之間爭鬥不休,鬧得她腦殼
    後來,她向先帝講述心中的煩
    結果先帝隻是微微一笑,然後,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
    【且要異論相攪,即各不敢為是】
    聽到這句話,劉娥瞬間頓悟了‘禦下之道
    有了先帝的提醒,她再翻看本朝過往的時政要聞,立刻又有了新的感
    鹹平年間,先帝以張齊賢為首相,李沆為次相,究其原因,便是兩人彼此不
    後來,同時啟用寇準和丁謂,也是如
    選任不同派係的人,即使不用刻意提點,他們彼此之間,也會互相監督,甚至是攻
    一如現在,丁謂和王曾要鬥?
    那就隨他們去鬥,她隻需要穩坐釣魚台,靜靜的看著即可,隻要他們不將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她便睜一隻眼閉一隻
    何況,他們鬥得越厲害,自己的位置也就越穩
    鬥到關鍵時刻,丁謂和王曾他們,不論哪一方都會千方百計的尋求她的支
    彼時,她隻需向任何一方,稍微表露出一點點傾向性,其帶來的收獲絕對是遠超預期
    當
    寇準和李迪貶官,劉娥是樂見其成的,天禧年間發生的事,至今,她回想起來,仍是心有餘
    那一次,如果不是有人及時通報,差一點就釀成宮廷之
    況且,隻是貶官而已,便宜寇準了!
    片刻後,劉娥將情報放到了桌案的邊角,對著林尚宮吩咐
    “老規”
    “”
    林尚宮低首上前,輕輕拿起信件,而後緩緩後退,來到內殿西側的的燭台
    似這等監控外朝的行為,萬萬不能走漏風
    唯有呈送禁中的文字可以落於紙麵,待到太後覽讀完畢,這些文字也得燒毀,不能落下痕
    ……
    ……
    政事
    丁謂幾乎是掐著點上值的,作為百官之首,當然要最後一個登
    踏入都堂內,次相馮拯、參政任中正、王曾都坐在了各自的桌案前,眼見丁謂到了,馮拯幾人紛紛起身,向丁謂施
    丁謂表情淡然的回應了馮拯和任中
    至於,王曾?
    他直接無視
    既然都撕破臉了,何必還繼續端著?
    踱步來到自己的桌案前,丁謂第一眼就看到了舍人院起早的貶官製
    丁謂一目十行的掃了一遍,而後眉頭微皺,揮手招來一位堂
    “這份製詞,是哪位舍人做的?”
    堂吏聽到召喚,上前一步,施禮
    “回相爺,這是宋舍人綬)所”
    舍人院是中書的下屬機構之一,宰相、樞密使、節度使以下的人事任免文件,由舍人院負責起
    任職於舍人院的官員,一般以‘舍人’代稱,也稱外製,也稱兩製
    丁謂冷冷道:“召他過”
    既是中書的附屬機構,舍人院的位置自然距離政事堂很近,往都堂的西南方向步行五六分鍾,就是舍人院的駐
    不一會兒,身材高大的宋綬,便步履匆匆的趕到了都
    宋綬是宋初名臣楊徽之的外孫,鹹平三年1000),楊徽之遺表奏補,宋綬得以蔭補太常寺太注1)
    此官雖然隻是從九品,但品級再低,也是京官,直接跳過了選人宦
    宋綬雖不是進士科出身,但他從小跟隨楊徽之長大,文章辭學深得外祖父的真
    而楊徽之和真宗朝宰相畢士安關係很好,不僅牽線搭橋,讓宋綬娶了畢士安的女兒,還將宋綬引薦給了真宗朝名臣楊
    楊億是楊徽之的族孫,入仕之初,也受到過楊徽之的提
    因此,楊億很是關照宋
    有楊徽之的人脈網,宋綬的仕途很順暢,其所任差遣多是清要的館閣
    不過,即使宋綬係出名門,但麵對當朝權相,他仍是有些發
    ————————————
    注1:遺表蔭補,後妃、宗室、公主以及中高級文武大臣去世前,可上呈遺表,為子孫等親屬,以及門客、仆隸補
    宋初太祖、太宗朝,遺表蔭補隻是特恩,到了真宗朝,逐漸成為了定
    遺表奏補的範圍很寬限,上至宰相,下到地方大州知州都有資格奏補,但知州一般隻能蔭補嫡係子孫,且賜官較低,很多都是賜一個出
    而宰相,蔭補的名額最多,可以多至十人左右,並且限製也少,連府中的仆從也能蔭補為真宰相門前七品官)
    一般而言,真仁兩朝,侍從官以上,其子孫多能蔭補為京官,楊徽之是翰林侍讀學士,為侍從官,故此,宋綬得以直接奏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