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拜師

字數:3632   加入書籤

A+A-




    李衛國摸了摸腦袋,訕訕地笑了笑,才給王大爺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刪減了一部分不能說的秘密,其他的前因後果都給王大爺講了。
    聽了李衛國的解釋,王大爺這才了然。
    神色複雜地看了李衛國一眼,說道:“你爹李鐵牛出事那會兒,我也沒多想。後來張彪針對你的時候才有了點懷疑,但是又沒證據,不確定,隻能讓你小心點。”
    接著又拍了拍李衛國肩膀,感慨萬分:“沒想到你能做到這個程度,是個好樣的。”
    “嘿嘿,師父,我這算贏了吧?張彪、張泰這哥倆可沒辦法從裏麵跑出了炮製我了。”李衛國笑著說道。
    王大爺沉默了片刻,一臉嚴肅地盯著李衛國:“你是真想拜師學藝嗎?”
    一聽這話,就知道有戲了。
    李衛國趕緊答道:“是的,師父,真想!”
    王大爺沉默片刻,然後才說道:“我本名王鎮海,今年58歲,早些年在戰鬥中負傷退伍,無兒無女。你要是拜我為師,學了我的本事,以後就得給我養老送終,你確定嗎?”
    還以為什麽大事呢,這點要求,李衛國都不帶猶豫的。
    “我確定,師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給師父養老送終是應有之義,您百年之後,自有弟子披麻戴孝。”李衛國毫不猶豫地表明心跡。
    如果是一大爺或者二大爺問這話,他肯定不帶樂意的。
    不過王大爺嘛,就不同了,他爺倆性情相投,加上他本身毫無經濟壓力,給王大爺養老完全沒有心理障礙。
    經過一個月的相處,王大爺也是知道李衛國的性情為人,點了點頭:“好,現在是新時代,不講究以前的拜師收徒的規矩了。你給我奉杯茶、磕個頭,咱就算師徒禮成。”
    李衛國大喜,當即拿起王鎮海的搪瓷缸,泡了杯茶水,先放到一旁。
    給王鎮海跪下,鄭重地磕了三個響頭後,從旁邊端過茶水,雙手捧起,恭敬地喊了一聲:“師父。”
    “好好好”。
    王鎮海雙手接過茶水,抿了一口,眼珠子都紅了。
    越是不曾擁有,就越是渴望。
    老一代的人對於傳宗接代、養老送終總是用一種無法言說的執念。
    看原劇的一大爺就知道了,都快黑化了。
    這些年他也想找一個能給他傳承衣缽、養老送終的徒弟。
    但是一直也沒找到合心意的,今天算是圓了心願。
    王鎮海放下茶水,用衣袖抹了抹眼角,雙手把李衛國扶起,讓他在旁邊坐下,開始給他介紹自己的所學來曆。
    他的譚腿出自家傳,祖上曾在少林學藝,每一代也沒有荒廢這門功夫,一直傳了下來。
    另一門分筋錯骨纏龍手又稱沾衣十八跌,則是在抗日年代,跟一位遊曆的武當道長所學。
    王鎮海說道:“你現在年紀雖然大了點,但是也還不算晚。先跟我學十二路譚腿,等譚腿小成,下盤穩固了,再學分筋錯骨纏龍手。”
    “俗話說,窮文富武。學武不僅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還需要必備的藥材輔助,以免練得氣血兩虧,根基受損。”
    緊接著又叮囑道:“現在光景不好,每個人的定量口糧都不多,吃不飽就很難練好功夫,你練的時候要注意分寸,莫要逞強。”
    “是,師父,我會注意的。不過您別擔心,吃的方麵我是不缺的。”李衛國請他放心。
    王鎮海也不問他吃的哪裏來,就算缺了,以他王鎮海的本事,弄點吃的給徒弟還是容易的。
    接著又說道:“既然想學譚腿,那就給你上第一課。正所謂,力從地起,勁由腰發。任何功夫,想要練好,都得有一個穩固的下盤。我先教你第一樣,紮馬步。”
    “紮馬步?”
    李衛國一聽,這個會啊,以前小學武術隊那會兒就教過啊。
    立刻甩開膀子,腳步半蹲,雙手平伸出去,蹲得四平八穩,一動不動的。“是這樣麽,師傅。”
    王鎮海並不說話,隻是微笑地看著。
    沒一會兒,李衛國膝蓋就開始發酸,又過一會兒,兩腿也開始打哆嗦,隨後腰也發酸,全身燥熱,額頭出汗,整個人都打顫。
    才幾分鍾,就堅持不下去了,長出一口氣,站起了,揉了揉膝蓋、大腿,“師父,是這樣麽?”
    王鎮海搖了搖頭:“你這樣一動不動的站,沒用的,隻會站得腰肌勞損。馬步,馬步,重要的是站出個馬來。”
    啥玩意兒?
    還得站出一個馬來,阿裏馬還是企鵝馬?
    “你見過人騎馬沒有?”王鎮海說道:“人縱馬奔騰時,身體隨著馬一起一伏。馬步也要站得一起一伏,憑空站出一匹馬來。”
    “你看我怎麽蹲的。”王鎮海說著,也紮了一個馬步。
    隻見他身體輕微地一起一伏,就好像微風吹水波翻浪一般。
    “來,你來紮一個,我給你糾正。”王鎮海做了師範,讓李衛國跟著學。
    “蹲,一定要勁先到腳掌。起的時候,腳底五指要像雞爪一樣死死摳在地上,五個腳趾一摳,就牽動了小腿骨頭和肌肉,膝蓋自然挺起來,膝蓋一挺,大腿一繃緊,提腰,收腹。這是起勁。”
    “伏,腳掌要學鴨或鵝,腳蹼、五指要鬆開。這樣膝蓋一鬆,大腿鬆,腰坐,腹鼓。”
    “就在這起伏之間,不斷地轉換身體重心,才能不使重心長時間落在一個地方造成身體損傷。”
    一開始,李衛國根本做不到這一起一伏,輕微之間的起伏,可不好把握,不是多就是少。
    王鎮海就在旁邊,一遍一遍地,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糾正。
    “起伏的幅度不要大,就是腳趾一寸的距離。你一起一伏,要把一寸的距離的勁蹲精確了。越精確越好。”
    十來分鍾後,李衛國感覺有點吃力,停下歇會兒。
    一開始能蹲個十來分鍾,說明身體素質很好,王鎮海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段時間你就先練馬步,沒事就練。等什麽時候一次能蹲半個小時以上,咱們就開始學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