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章亂入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小老頭坐在石頭上一動不動,陳長安逗了半天也沒反
這老小子肯定就是清風山的山主卓東來,傳言他二十年前就是頂尖的一流高手,後來挑戰地榜落敗,這才隱居於此,培養了清風山八大當家做徒
卓東來坐在大石頭上應該是在悟道,陳長安百般挑釁,在老頭眼裏或許就像一隻螞蟻在地上指著人類破口大罵,根本懶得理
卓東來的悟道狀態很是奇妙,神遊天外,但身體又可以自行防禦一切外來威脅,陳長安冥冥中感應到的危險就源自於
完蛋了,任務沒戲
陳長安感到十分沮喪,卓東來的境界比八大當家高出了不知幾層樓,他完全不是對老頭還在悟道呢,並未主動進攻,那無形中的氣機就讓陳長安渾身難受,就算把老頭鬧醒了,又該怎麽跟他過招呢?蚍蜉撼大樹,找死也不是這麽個找
陳長安坐在大石頭旁邊,發呆了一會兒,忽然有了個主
行百裏者半九十,已經走到這一步,不試一下說什麽都不甘心,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整!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侯列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陳長安剛念了幾句,卓東來的眼睛就動了,他眨巴眨巴眼,似乎有所領陳長安那個氣啊,這抄來的秘籍,當年看小說看了好幾遍以至於都會背誦了,可這麽多年過去屁都沒領悟到,人家隻是聽了幾句立刻就有所領悟,這就是天才和蠢蛋的區別嗎?
念完一段,陳長安停了下卓東來仿佛回了神,瞪著陳長安說:“還有呢?下麵是什麽?繼續!”
“哦哦,好好,下麵是:五藏六府之精氣,接上注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卓東來仍然端坐不動,可是他身上的氣勢一變再變,先是如同一杆標槍直插天際,忽忽若清風散去不留一絲痕跡,又若山巒般立足大地,隨著陳長安的念誦,他的氣勢變化越發頻繁,且每次變化都攪動風雲,周遭狂風頓起,巨樹落葉如
“視歧見兩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太極……”
說到這裏,陳長安卡殼
等了半晌沒有後續,卓東來急切地問:“下麵呢?下麵呢!”
陳長安深吸一口氣,“下麵沒有”
“胡說八道,你又不是太監,怎會下麵沒有了?快快將真言道來,少不了你的好處!”
“嘿嘿,瞞不過你,我下麵確實還有,不僅有,內容還很豐富,又粗又長,但我不能就這麽念給你”
卓東來深了個懶腰,整個人忽然就變了,從虛無縹緲變得十分真實,他主動結束了悟道狀
“小友此真言蘊含天地大道,可直通宗師至境,我確實不好白受你的好不知小友尊姓大名,師出何門?是哪家的弟子?”
想盤道?陳長安搖搖頭說:“我叫陳長安,至於師門,恕我無可奉臨下山時家師囑咐過,為了防止在下仗著他老人家的威名胡作非為,不允許我提他的名號,還請您見”
管他有沒有後台呢,咱先給他偽造一個,多少讓卓東來有點顧忌,我可是有師門的人,我師門很屌,你最好小心著點……
卓東來點點頭,竟然認為陳長安說得很有道理,很真實,畢竟那段真言高深莫測,絕對不是陳長安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子能研究明白的,他的真言哪裏來的?自然是來自於其師門傳
“也罷,既然長安小友師門不便見告,那麽小友不妨講出你的條件,我需要付出什麽代價,才能得到完成的真言?”
陳長安並未直接談條件,反而說起了這段真言的來
“此秘要名為《九陰真經》,總綱天下武學十得其三,以天地陰陽要務,運虛禦五百年前有一座花果山,山中有一老僧名為悟空,他究其一生鑽研佛道兩家經典道藏,最後佛道合流創出這傳世真後來悟空真人出世,自東土一路打到西域,打遍天下未逢敵手,最後悟空真人於大雷音寺化虹飛升,留下此真經一十三”
卓東來聽得悠然神往,歎息道:“恨生不逢時,未能與此等高人同一時”
“後來真經輾轉為我師門所得,憑此真經,門中高人輩出,我也有幸得傳一卷,就是我剛才讀給你聽的那”
卓東來神情肅然,恭恭敬敬向陳長安一拜,陳長安坦然受之,他知道卓東來拜的不是自己,他拜的是知
“長安小友,此真經之珍貴我已盡”
“其實我亦有所”
“那是自然,請”
“前輩你是隱士高人,但你那些徒弟不是,清風山八大盜橫行於世,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不知多少百姓遭殃,甚至於我家中親人也被屠殺殆盡,我來此是為複仇,清風山上上下下數百人已被我殺幹淨”
“殺得”卓東來拍手稱快,“小友不用擔心,那些人並非我的親傳弟子,不過是無聊時收攏的奴仆而已,殺就殺了,沒什麽大不其實就算小友不動手,我也有這個意思,不過一直閉關悟道,暫時沒騰出手”
卓東來說得十分自然,陳長安根本看不出他說得是真是假,反正從他表情上看不出有任何不高興的地方,仿佛清風山上那麽多人跟他真的一點關係都沒
“我下山時,家師囑咐說天下高人輩出,令我不可狂傲自大,要虛心向人請我自闖蕩江湖以來大小數十戰未逢一敗,今天我要鬥膽向前輩挑”
不等卓東來開口,陳長安接著說:“我當然知道不是前輩的對手,所以我希望前輩接我三招,三招之內前輩不要還手,三招之後我自會將剩餘真言奉”
陳長安說完拱手低頭,內心十分忐忑,不知卓東來會不會答
短暫的沉默之後,卓東來哈哈一笑道:“小友盡管放手施展,別說三招,就是三十招,老夫也接了,隻希望小友言而有信,勿使老夫做那忘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