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白龍魚服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
“有些事情,往往都壞在底下的執行上,把朝廷的政策都走歪”
張廷爵還很年輕,再加上三代人都在朝廷為官,而且還是個讀書人,難免會有一些,為生命立命的使命感和正義感爆棚的瞬
“行了,別感歎那麽多了!”
相比之下,牛犇就不太關心這些,銀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咱們的確可以幫往來的行商節省不少的成本,減少不小的麻煩,但是這部分銀子,到最後能分多少,也不太好說吧?”
涉及到核心的機密,賈環肯定是不會跟牛犇詳細解釋
商業模式這種東西,之所以賈環大大方方說出來了,主要還是因為,一旦開始操作之後,瞞是瞞不住
現成的東西,就擺在那裏,稍微有點眼神和腦子的人,簡單分析總結一下,也就得出來
但是怎麽盈利,就是另外一碼事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如果你能明白的話,就不會有那麽疑問了!”
“戰國時候,齊國在管仲的的主持下,采取了一係列富國強民的措施,使得齊國百姓,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
“但是百姓手裏有銀子,不代表朝廷手裏也有銀子,這個時候,如果你要是管仲的話,你會怎麽做?”
賈環笑著對牛犇問
許多東西能不能記得牢固,參與感很重
“收稅!”
果不其然,牛犇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辦法,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粗
“提高朝廷各項稅收的比例,朝廷就能有更多的歲”
賈環看了看牛犇,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
隨即,轉頭又看了看張廷爵,笑道:“對於管子的典故,你還有印象嗎?”
一般科舉考試,不會靠這些內
絕大部分情況下,考題都是從四書五經上,進行選
而其他的一些論著,比如道家和法家,甚至還有一些佛家的經典,由於科舉不考,所以很多人在中舉之前都不一定會
等到補缺之後,有大把的時間,再讀也來得
“輕重魚鹽之利?”
“唯官山海可為也?”
張廷爵大概記得,不過也有點不太確
好在沒有給自己的家學淵源丟臉,還是答上來
《管子》原文……
“能不能翻譯翻譯,詳細解釋一下?”
主要還是考慮到牛犇的接受能力,文言文並不好學,不是說古代人,就都特麽的懂什麽是文言
故意提升的門檻,其實就是士大夫專門設置的進入壁
阻擋絕大多數的人進來,然後把成功逆襲的人,又團結了過來,設立更高的門
賈環要求更高了一點,張廷爵也開始有點支支吾
不過賈環也沒有指望太多,既然為難就算
接著笑道:“管仲當年的辦法很簡單,所引起的波瀾也很小,所以肯定不是加稅,反而還減了不少的稅,就算是這種情況下,還是順利幫齊桓公實現了爭霸的偉”
“操縱很簡單,就是在進行鹽業專賣之後,稍微提高了一點鹽的價格,就很順利的把百姓手裏的銀子,轉移到了朝廷的手”
“而且由於百姓的開銷變大了一些,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些,反而開始更加努力的賺銀”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
“曆史總是相似的,辦法也總是相通”
話說到了這裏,張廷爵已經反應過來了,而牛犇個學渣,還在想到底是怎麽回事
“那你有沒有想過,朝廷會因為你們這樣做,一下子少了很多的歲入?”
“到時候邊關抵禦外族入侵,還是河道整修堤壩,亦或是賑災救災,很有可能出現銀子緊張的狀況!”
不知什麽時候,三人身後,已經站了一位老人,看起來也就大概六十歲的樣子,旁邊還站著一個中年人,穿著打扮像是老人家的隨
有陌生人在,賈環態度就收斂了一
摸不清楚底細的情況下,還是謹慎一點苟一點,不會犯大
而且國子監這種地方,雖然說起來是個清水衙門,但也好看看,到底是哪一級的衙
從製度上來講,國子監歸禮部直管,等閑人也插手不
而兩位的衣著神態,一看就不是國子監的教諭等人,那十有八九,就是朝廷更高級別的官員了,最起碼地位得先抬上
不管怎麽著,先抱拳行個禮,問個安,說點過年話,總是不會有錯
躬身之後,賈環起身就看到,兩人身後,稍微有點距離,二師兄衛之煌在轉角的位置,然後伸出大拇指,往上指了指
放心,絕對不是中指……
賈環沒有回應,但是心中已經開始盲猜
由於是庶子,所以之前賈環,幾乎沒有什麽出門的機會,更不用提什麽走親訪友什麽的
娘家沒啥親戚要走,而且趙姨娘隻是個妾,全憑著顏值嫁給了政老爺,實現了階級的躍
而賈家的親戚朋友什麽的,相互之間的來往,基本也用不上賈環,有賈璉這個法定繼承人,以及大臉寶這個福娃,基本上就已經夠用
所以,對於朝廷裏的派係官員,以及皇族宗親等,賈環之摸清楚了各自的職位履曆什麽的,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是等到了要拿名字和真人意義對照的時候,就有點抓瞎
有了二師兄的提示,賈環也就往大裏猜,十有八九就是太上皇
沒想到,還能有遇上白龍魚服的一天!
不過既然已經行過禮了,賈環也就沒有興趣再來一遍,索性就假裝不認
“朝廷想要提高歲入很簡單,辦法也多的是,隻是一直沒有采取落實罷了!”
搞清楚身份之後,賈環自然樂得給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言論上也跟著大膽了起
一上來總得先抓住眼球,然後才有機會展示真正的內
“哦,你不妨說來聽”
太上皇果然很感興趣,畢竟不管那個上位者的初心和衷心,其實都還是想要做點事情,能夠請示留名什麽
很自然就牽涉到一個問題,做事情要花銀子,而銀子從哪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