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沒那麽簡單

字數:8009   加入書籤

A+A-


    砰!
    一顆體積巨大的石頭,砸到了方重勇所居住的院子裏,濺起一陣塵土。
    這已經是府衙範圍內落下的第五個巨石了!方重勇的臥房頂上都被砸了一個大窟窿。
    自從第一天攻城不順以後,吐蕃人就對小城圍而不打,然後隨著他們後續輜重部隊的就位,以及利用從壽昌縣找來的木料石料。吐蕃人在小城外,打造出來十七台看上去蔚為壯觀的拋石機。
    吐蕃人將其命名為“拋樓”!
    這玩意的主要結構,是在木架上安裝一個十分粗壯的橫軸,然後軸的中間穿有一根帶韌性的長木杆,杆的一端連上一個,由皮革製成,幾十根繩索連接的皮窠,裏麵可以填裝石塊。
    最後在使用的時候,利用杠杆原理,幾十個人聽號令一齊拉動,將皮窠中的石塊拋入城內。
    府衙書房裏,阿娜耶若無其事的給方重勇煮茶,好像院子裏那塊大石頭,剛才根本不會落到書房裏一樣。
    “吐蕃人知道我們不好對付,攻城要死很多人。所以他們現在,就是在用這樣的辦法來恐嚇我們,希望我們屈服。”
    方重勇一邊說,一邊抿了一口茶,差點給整吐了。
    阿娜耶自幼就家庭條件一般,不太講究貴族們才講究的細節,煮的茶確實沒有鄭叔清的侍女煮得好喝。
    而且難怪唐人煮茶要加鹽的,這製茶工藝不到家,確實不加鹽提鮮就不好喝了。
    “知道是這樣,那郎君還不搬到更安全的地方?那些該死的吐蕃人正瞄準著府衙在打呢!”
    阿娜耶沒好氣的說道。
    之前聽方重勇描述了一下淪為吐蕃人的女奴會有什麽待遇之後,她便對吐蕃沒有什麽好念頭了。
    “我若是躲起來,城中就要亂套了。正因為我還在府衙裏辦事,所以城內大戶也好,百姓也好,胡商也好,都知道我沒有放棄這座城。
    所以在我死之前,他們就不會被吐蕃人勸降!”
    方重勇指了指桌案上這一疊勸降信說道。
    當然了,他這麽說都是在安慰阿娜耶,實際上吐蕃人心思歹毒,所圖甚大。這種複雜燒腦的事情,就沒必要跟阿娜耶去說了。
    吐蕃軍如今開出來的條件,確實很優厚了。
    允許城內居民遷徙到隴右,河西走廊沿途的吐蕃軍都不會攻擊,他們隻要城池。
    最近是每開一次條件,給出的待遇就會優厚一點點。那樣子就像是算準了方重勇一定會答應一般。
    明擺著的,吐蕃人打仗很有謀略,知道攻心為上的道理。小城內的唐軍既然已經展現出了“統戰價值”,那麽他們也會采取兩手策略,並非一味蠻幹。
    這種小套路,方重勇早就洞若觀火,也就哄哄沒腦子的丘八了。
    如果吐蕃人是真的想放他們一馬那就罷了,隻可惜方重勇覺得吐蕃人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統戰”。
    忽然,方大福急急忙忙的走進來,麵有憂色的對方重勇說道:“郎君,果然如你所料,吐蕃人的真正目標,是城內的坎兒井入口!”
    “那是自然。”
    方重勇淡然說道。
    吐蕃軍法裏清清楚楚寫著,與敵軍交戰,以破壞其水源與糧道為先。以此為大功,並授予老虎旗嘉獎!田宅奴仆獎勵無算。
    吐蕃人的那點花花腸子,還用多說麽?
    坎兒井,是中國人民在古代的偉大發明,專門為沙漠地區抗旱而設。在聚居地打很多豎井,並用石塊與黏土封頂,搭建小屋舍擋住日光照射,然後在側麵開小門供使用者進出打水。
    坎兒井不是單個存在,而是以單個的坎兒井為節點,在地下挖通溝渠引水,讓這些坎兒井彼此相連。
    所以在西域,同一座城內所有的坎兒井,都是通過地下溝渠連著的,形成了一個人工“地下河”。
    吐蕃人就是根據前期間諜提供的地圖,企圖用石塊封鎖坎兒井的入口,最好能夠將其毀壞。
    隻要將城內所有坎兒井的入口都堵住,那麽敦煌小城之內必然處於缺水狀態。
    沒有水源,還守個鬼的城,到時候渴也渴死了。
    再不濟,也能動搖守城軍民的意誌!此乃攻心為上!
    從吐蕃人開始投石頭開始,方重勇就在懷疑對方的目的,究竟是不是單純的恐嚇。而吐蕃人不斷勸降,提高勸降條件,更是說明他們心懷鬼胎,別有所圖。
    大規模攻城還未開始,吐蕃犯不著服軟,一切都是瞞天過海的計策。
    吐蕃人開始拋石頭的第一天,方重勇就弄了一張小城內的地形圖,把吐蕃人投進來的每一塊石頭,都在當天做了標定和統計。
    他發現吐蕃人投石頭的方位,並不是沒有規律,而是分布位置都非常接近城內各處坎兒井的入口。
    譬如說吐蕃人轟擊府衙是應該的,可以解釋說他們想不戰而勝,甚至想砸死本州刺史,讓這裏群龍無首。
    但他們把石塊丟到本地大戶家中,則有些不合常理了。
    唯一的解釋便是,如張氏這樣的本地大戶,家中便有坎兒井!
    這些人,本來都應該是吐蕃軍可以爭取的對象才是。打府衙不打本地大戶,才能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這才是兵法要義!
    再有,在無法得知城內具體情況的時候,他們怎麽知道方衙內就一定會待在府衙裏麵呢?如果不在的話,那豈不是在浪費資源?
    所以吐蕃人拋石攻擊的目標,其實應該是府衙內那座靠近廚房的坎兒井!而不是府衙內的各級官僚。
    隻要讓那座坎兒井塌陷,方重勇就不得不去別處取水,吐蕃人的目的就達到了一部分。
    如果城內各處的坎兒井都塌陷了,那麽吐蕃人的目的也就完全達到了。
    鑒於城內坎兒井的數量不超過十個,似乎吐蕃的陰謀並不算是在瞎胡鬧,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不小。搞不好城內也有吐蕃人的間諜,在幫他們指示方位。
    吐蕃人壓根就沒想接受方重勇他們的投降。這幫人打的主意,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斷沙州水源!
    “郎君,知道吐蕃人想做什麽還不行,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才行。今日坎兒井已經被毀了一座,整體都塌陷了。清理過後,能不能用還不好說。”
    方大福壓低聲音說道。
    吐蕃人的目標是坎兒井,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一旦被城中百姓知道,必然會人心浮動,這或許正是吐蕃人希望見到的。
    小城顧名思義,麵積確實比羅城小很多。吐蕃人使用拋樓,同樣是經驗豐富。不說指哪打哪,基本準頭還是靠譜的。城內的坎兒井入口全部被堵住或者塌陷,在方重勇看來隻是時間問題。
    而敦煌這裏年蒸發量可以到2000毫升以上,發動本地百姓在家中儲水毫無意義,會被白白蒸發掉。城外的吐蕃人紮營在甘泉水邊,並不缺乏水源,起碼在沙州耗上幾個月,在斷流期到來之前一直待在城外毫無問題。
    “坎兒井本身不會被毀,隻是上麵搭建的屋舍被毀了,或者入口被堵住了。吐蕃人打,我們就來修!
    吐蕃人砸壞多少,我們就修多少。這件事我親自帶隊來辦!”
    方重勇斬釘截鐵的說道,完全沒有退讓投降的心思。
    方大福微微動容,隨即點點頭道:
    “甚好,郎君能做到這一點,起碼能撐住兩個月。沙州本地兵馬加起來也不過萬餘,而且還被一分為二,分別鎮守兩座城池,盲目反擊,隻會正中吐蕃人下懷。
    吐蕃軍遠道而來,攜帶糧草不多。今年沙州本地收成被毀,他們也撈不到什麽好處。想來……”
    方大福話還沒說完,張光晟就匆匆忙忙走進來,對方重勇拱手行禮道:“使君,王軍使緊急軍情,請使君務必來城樓一趟。”
    聽到這話,方重勇隻好放下手頭的事情,前往小城城頭。
    ……
    “這些吐蕃人,是在做什麽?”
    小城城頭上,方重勇看著遠處漕渠邊上,正在田地裏澆灌麥苗的本地人詢問道。他們正在被吐蕃人看管著,辛苦勞作。
    因為戰事突然,城外居住的很多百姓都被吐蕃人俘虜了。不過吐蕃人沒有讓他們當“敢死隊”攻城,也沒有將他們隨意殺死,而是將這些農戶們組織了起來,讓他們在田間勞作。
    這種情況,如果站在侵略者的視角看,很有些不同尋常啊!
    “吐蕃人這是在向我們展示,他們對沙州誌在必得,所以不想耽誤農時,作繭自縛。”
    王思禮沉聲說道,麵帶憂慮。
    沙州氣候特殊,灌溉是必須的。如果在需要澆水的季節不澆水,那麽這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吐蕃人居然照顧沙州本地的農時,把抓到的沙州百姓集中起來,在城外的農田裏耕作。
    這一幕,確實震撼人心。
    等到秋收,他們收割完田裏的麥子和粟米作為軍糧,大概還能再支撐幾個月,圍城到明年春天也是毫無壓力!
    隻要能搞到穩定的水源。
    “王將軍有何破敵良策?”
    方重勇沉聲問道。
    吐蕃人頗會借勢用計,打仗並非一味蠻幹,實在是不可小覷。現在雖然吐蕃人沒有攻城,但心理攻勢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並非隻有漢人才懂。
    “此戰我們若是出城突襲,則正中吐蕃人下懷,不可取也。
    城中存糧,目前還夠支撐一年,不如靜觀其變……”
    王思禮還未說完,方重勇就抬手打斷他的話,語氣冷峻的反問道:“但是城中的草料,燒火用的白刺、檉柳,應該支撐不了那麽久吧?”
    聽到這話,王思禮一愣,隨即麵色黯淡下來。
    沙州的情況,比中原那邊的城池還要壞一些。
    因為這裏燒火做飯用的不是木柴,而是更不耐燒的沙漠灌木。
    “本官之前已經算過了,要是不把城內百姓家中的存貨都集中起來。估計不要一個月,沙州就要斷炊。糧食肯定還有,但隻能吃生的,熟食就別想了。
    從現在開始,全城集中吃大鍋飯,所有人家中的草料都要上繳,集中起來燒火,做便於存放的幹胡餅。
    每日定量發放。本官已經吩咐人去辦這件事了。”
    方重勇的鎮定,大大出乎了王思禮的預料。
    “使君,其實你回中原還是無礙的,沒必要做到這一步。”
    王思禮將方重勇拉到一旁,小聲嘀咕道。
    吐蕃人對於殺死大唐高級將領並無多大興趣。原則上說,大唐公主外嫁吐蕃,雙方還是“親戚”。此前大非川之戰慘敗被俘的一係列唐軍高級將領,後來也多半被大唐贖回了。
    以方重勇的身份來說,跟吐蕃人PY交易一番,離開沙州並不需要費多大的事。
    吐蕃人為難一個十歲孩子,傳出去有損讚普(吐蕃的王)的威名,實在是犯不著。
    “王將軍難道看不出這是吐蕃人的圍點打援之計?”
    方重勇一臉無奈的反問道。
    現在這情況,是他想走就能拍拍屁股走人的麽?
    這下王思禮沒話說了,隻能微微點頭。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小看這位方衙內了。
    名震天下的方節帥,他的兒子會是蠢貨麽?想想也不可能啊!
    很顯然,猜出吐蕃人圍點打援並不需要太高的智謀,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高級將領就能推測出來。
    當然了,一個十來歲孩子能說出來,還是很不簡單的。
    吐蕃人在攻城試探了一番後,就對沙州圍而不打,實際上是準備打唐軍的埋伏,希望在河西走廊這個狹窄的通道內,與唐軍進行……重步兵打騎兵的決戰!
    吐蕃人出重步兵,唐軍出騎兵,看上去像是雙方互換了身份,實則是符合兩者的國情。
    吐蕃雖然養馬,但騎兵的水平實在是相當一般,遠不如突厥人,屢屢被大唐邊將吐槽,尤其是騎射技能,在周邊民族當中墊底。王玄策當年找吐蕃借兵滅天竺一國,都隻借重步兵不借騎兵。
    因為借了也不好用。
    而吐蕃軍的重步兵則是身披厚甲,銳不可當,一般都是由吐蕃小貴族擔任,士氣高昂。哪怕在唐軍將領之中也是談虎色變。
    在沙州決戰,開闊地形對吐蕃人並不利。唯有將決戰地點選在寬度有限的河西走廊,對於騎兵騰挪有著極大限製的地形,才是對吐蕃人最有利的。
    攻敵所必救,才是兵法要義!他們選擇圍點打援也就不足為奇了!
    方重勇以自己陰暗的想法推測,吐蕃人大概是想一戰消滅河西唐軍主力,之後一路向東,待攻克涼州後,再固守待援,讓國內的吐蕃軍源源不斷的來到涼州。
    對於西麵的沙州等地,則是圍而不攻,能投降最好。真要打的話也沒必要強攻,耗死沙州城內軍民就行了。
    圍點打援,援兵不來的話,就強攻沙州剩下的這兩座城,吐蕃人的算盤打得很響。
    “王將軍,吐蕃人傾巢而來,這一戰不會很快結束的。約束兵將,同舟共濟才是真的。我們多撐一天,就多一天的勝算。”
    方重勇歎了口氣說道。
    看到王思禮似乎有些不以為然,他又補了一句說道:
    “吐蕃人的攻城器械,少說也有十多種。現在他們不過是用了飛梯和拋樓,還有一大堆沒試過呢。”
    一陣熱風吹來,王思禮忍不住打了個哆嗦,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流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