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

字數:8359   加入書籤

A+A-


    作為大唐的右相,其實李林甫對於國家的運轉情況最有發言權。
    大唐中央財政的賬目,雖然看上去還像是那麽回事,但實際上隻是在拆東牆補西牆,大唐多數地方州縣的財稅,早已是不堪重負了。
    類似這些財政問題,表麵上像是由大唐政治構架的固有缺陷引起的。還不至於說是亂世將至,國家馬上要分崩離析什麽的。
    看起來隻是政治上層建築的問題。
    比如說大唐的地方政治經濟運轉,核心區域是以京畿和“府”為主來運作,掌控一方財稅。其次是以“州”為主,各管一攤,一般的州人口不過數萬而已,做不了什麽大事。
    大唐的治理,始終都缺乏“行省”這個級別的行政區來統籌管理。
    開元末天寶初“十大節度使”製度的確立,某種程度上便是彌補“行省”的缺失,客觀上是中央集權的有效調整。
    所以和很多大唐科舉士子這樣喜歡“鍵政”之人所猜想不同的是:邊鎮節度使所管轄的州郡,政務運轉情況是比較好的,起碼比關中地區要好。
    大唐雖爛,再爛也爛不過長安。
    而除開節度使管轄以外的地方,超越州縣範圍的政務,便全部都壓到了大唐中樞這裏,導致中央財政開銷暴增!
    比如說治理某一條河,那肯定需要修築河堤。而在大唐,一條河跨越幾個州甚至十多個州,都不是什麽稀奇事。
    類似的政務,每個州都希望朝廷能站出來,出錢出力主持大局;卻又不希望本州府衙出錢出力來管這些“閑事”。
    為了彌補中央財政的虧空,這一類“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全都被李林甫束之高閣了。
    原因很簡單:大唐中央財政的收入,可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那麽為什麽在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人口還在不斷增加,社會基本麵沒有出亂子的情況下,大唐中央財政依舊是越來越少了呢?
    基哥不太關心這一類的問題,但李林甫卻是心知肚明。
    大唐的租庸調,所收上來的糧食與絹帛,一年比一年少了。其中固然有貪官汙吏作祟,但不能公開拿出來說的主要原因是:大唐民間的“隱戶”越來越多,逃避租庸調的人越來越多,整體的繳稅比例越來越小了!
    李林甫雖然采用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辦法,加大地稅的征收力度,盡量讓新增的賦稅平攤到所有占有土地的人身上,可是卻依舊無法彌補越來越大的財政虧空。
    大唐的官僚階層可以不接受交子,世家豪強可以不接受交子,民間富商也可以不接受交子。
    然而李林甫卻是和基哥一樣,完全沒辦法拒絕交子,否則他這個右相根本坐不了幾年就會被人趕下台。
    懷著這樣複雜的心情,當李林甫來到花萼相輝樓的時候,他看到基哥正跟方重勇在某個書房內相談甚歡,老遠就傳出爽朗的笑聲。
    “請聖人見諒,微臣來遲了。”
    一見麵,李林甫對基哥拱手行禮道,那種從骨子裏傳來的恭敬,已經被固化到表情神態裏麵了。
    李林甫已經不需要故作城府,他的一顰一笑都是城府!
    “誒,哪裏來晚了嘛。哥奴來得正是時候,力士啊,賜座,哥奴坐朕身邊來。”
    基哥似乎心情很好的樣子,指了指身邊的位置說道。
    高力士在基哥身邊擺了個軟墊,李林甫也沒客氣,行了一禮之後,便乖巧的跪坐了上去。
    隨後低著頭不說話。
    “國忠啊,改進和糴之法,就是你剛剛說的,就很有意思嘛。
    右相來了,你跟右相也說說看。
    朕每年都為和糴頭痛啊!”
    基哥指著李林甫對方重勇說道。
    方重勇對著李林甫叉手行了一禮,隨即侃侃而談道:“敢問右相,如今關中的和糴法,是官府出錢,用絹帛直接購買百姓手裏現有的存糧,以高於市價的一兩成,對吧?”
    “確實如此,和糴法乃是牛仙客所創,最先在河西那邊運轉,國忠應該比本相更清楚才是。”
    李林甫有些搞不懂方重勇的意圖,話說得很圓潤。
    “如今的和糴法,乃是用現錢換存糧。
    而一旦關中缺糧,地方官吏就要拿著刀去鄉裏強製和糴。朝廷善政變成了魚肉鄉裏的工具,最後鬧得民怨沸騰,朝廷又因為糧價太高,收不到足夠的糧秣。
    如果朝廷可以發行交子,那麽便可以用交子借貸給百姓,方便他們準備農耕。還貸的時候,須在第二年還以糧秣。如此便是換了法子實行了和糴。朝廷也隻需要印刷交子即可。”
    方重勇攤開雙手對李林甫說道。
    “原來如此,受教了。”
    李林甫微微點頭,有點明白這個玩法是怎麽回事了。
    和糴之法,以前在大唐實際上是有兩種玩法。
    第一種,便是原來河西沙州那邊最先開始實行的辦法,據傳是牛仙客所創。
    地方官府把長安送來河西的絹帛,借貸給本地大商人,然後大商人轉手借貸給本地農戶,官府不負責具體執行。
    第二年的時候,農戶交糧食給大商人,後者再將糧食還給地方官府銷掉借條。
    簡單說就是官府現貨絹帛換明年期貨糧食,由大商人承擔風險。河西那邊的丘八習慣用刀說話,大商人欠官府錢不還,有什麽後果不必多說。
    這麽玩的好處,是第二年收到的糧食數量有保證,不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能籌集到的糧食是足數的。壞處當然也有,那便是官府需要墊付“和糴款”,增加了財政壓力。
    第二種,便是和糴法在關中落地後因地製宜的改良版:即地方官府直接拿絹帛,強製性的從本地農民手中換糧食,不通過大商人轉手。
    簡單說就是拿著絹帛從百姓手裏買糧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麽玩的好處是官府不需要墊付“和糴款”,拿到的都是“現貨”。
    當然壞處也不少,最大的一條便是和糴的糧價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若是豐年倒也不怕,就怕出現關中大旱這樣的情況,官府拿著絹帛,也在本地換不到糧食!
    現在,方重勇提出了第三種“和糴”的辦法,說白了就是“以信用貨幣對期貨”,從原來的以物易物,到現在的以虛對虛!
    交子發行多少,朝廷有很大的控製權,不存在“墊資”的情況。簡單說就是融資成本很低。
    而次年換取糧食,也保證了朝廷征收的糧食不會受到市場價的影響,也跳過了大商人過手的損耗,同時還保留了河西那邊和糴法的優點:給自耕農的生產多加了一道保險。
    李林甫是聰明人,稍稍思考,就明白這麽做的妙處在哪裏了。
    類似政策,等於是把增加的稅收,通過多發交子的辦法,均攤到了所有人身上!不管你是不是有錢,都要接受官府發行交子所導致的物價上漲。
    在不改變土地政策的情況下,類似玩法已經是改善國家財政的極致了!
    大唐開國所采用的均田製,那可不是均世家豪強們的田啊!
    這些伴隨太宗皇帝打天下,作為大唐“基石”的功臣們,他們原本有多少田,現在手裏依舊是隻多不少。
    大唐給普通百姓均的田,都是所謂的“無主之地”。
    開國時就改變不了的“祖宗之法”,現在就更別指望了。別說是李林甫,就是基哥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土地改革的結果就是立刻亡國,天下大亂,形同自殺。
    李林甫想改土地政策,基哥就會殺李林甫。
    基哥想改土地政策,權貴們就會聯合起來殺基哥。
    這一點完全無解。
    “回聖人,微臣以為此法可行,隻是細節還要推敲一番。”
    李林甫微微點頭說道,算是定下了基本態度。
    果不其然,聽到這話,基哥鬆了口氣,麵露笑容說道:
    “哥奴啊,伱看現在官員們拿到的俸祿。光說糧秣,其中有些是米,有些幹脆就是穀子。有些是麥粒,有些又是麵粉。
    沒個準信。
    有時候是讓百官們從公廨田裏麵收割穀子,有時候卻又是發的布匹,有時候發的銅錢,有時候發的金銀器皿。
    還有的時候,是官府發徭役,招呼幾個奴仆到某個官員家裏幹幾天活。
    這些俸祿又雜又亂,不僅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其中頗有些貓膩,那些貪官汙吏們借此上下其手。
    將來等官府發行交子了,別的不說,俸祿則一律以發交子為主,百官們愛買什麽買什麽,朕不管那些。
    戶部的官吏可以輕鬆發俸祿,拿到交子的官員們也方便使用,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基哥麵帶笑容,顯然是對交子所帶來的便利感覺很滿意。
    在李林甫沒來之前的這一個多時辰裏,方重勇已經把發行交子的策略與交子的大致影響,跟基哥介紹得差不多了。
    換言之,基哥叫李林甫過來,並不是在征求這位大唐右相同意發行交子的。他僅僅隻是禮貌性的通知一聲,並讓李林甫過來商討發行交子的細則。
    當然了,如果李林甫乖巧懂事固然是好,如果對方反對發行交子,那麽嗜錢如命的基哥,也不介意換個右相。
    反正對於基哥來說,哪個大臣都是狗,隻要有必要,換多少個都無所謂。
    “嗯,既然如此,那哥奴你說說,誰來負責籌謀交子一事比較好啊?朕想聽聽你這個右相怎麽說。”
    基哥頓了頓說道。
    他看了看李林甫,又看了看方重勇,心中一時間有些猶疑不定。
    發行交子,全麵替代絹帛在社會上流通,這種大型國策,顯然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平衡各方勢力。
    從這個角度看,那顯然隻能是李林甫,才能勝任這個職務啊!
    而交子之法是方重勇想出來的,換言之,現在全大唐沒有一個人比方重勇更懂交子要如何運作。
    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任何人比方重勇更適合管理交子的發行與運營。
    兩害相權取其輕。
    相比較而言,基哥更希望李林甫站出來接過這個重任。換言之,除了李林甫以外,還有誰有這個資曆壓服眾臣呢?
    還有誰?
    就算方重勇再懂交子,哪怕他能玩出花來,鎮不住朝堂的場子也是不行的。
    “聖人,過去絲綢運抵拜占庭時,價格等同黃金;然而在西州(高昌國)東麵,每斤生絲僅相當於四錢黃金。
    相差何止十倍!
    如今黑衣大食崛起堵塞商路,西州以東絲綢價格更低,而拜占庭的絲綢則是更貴了。換言之,我大唐雖然輸出絹帛,但並沒有賺到大錢。
    微臣希望可以領兵西征小勃律,橫掃蔥嶺以西二十國,打通安息到沙州之間的商路,並將交子也帶到那裏。
    此乃微臣平生所願。
    而在長安發行交子,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來主持。這個人,非右相不可。
    如果右相不站出來,那交子就真玩不下去了。
    還請聖人三思!”
    還不等李林甫說話,方重勇忽然給基哥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伏跪著說了一大通。
    李林甫頓時把醞釀了一半的話,全都憋回了肚子!
    是啊,方重勇懂兵法,會領兵,又在河西曆練多年,知道西域的事情,還想出了交子之法。
    唐軍之中能打的將領雖然很多,但像這樣對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都很了解的人,也就這一位了!把方重勇安放在這個位置上,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是,也沒什麽人能跟他去搶這個差事!
    相反,若是讓方重勇來主持長安發行交子的工作,他的資曆和威望遠遠做不到壓服眾人!
    基哥當然知道交子一旦橫空出世,必定會變成一塊最肥的肉!一旦長安城內的各路權貴們回過味來,必定會因為爭奪交子發行的控製權,彼此間打得頭破血流!
    方重勇算哪根蔥,能和樹大根深的長安權貴們在這方麵爭鬥?哪怕是被基哥推出來打擂台,估計挨個幾拳頭就被人打得抱頭鼠竄了。
    “國忠之言深得朕心,哥奴以為如何?”
    基哥笑眯眯的問道,目不轉睛,一臉殷切看著李林甫。
    “此事要不要叫左相來一起參詳一番?”
    李林甫一臉謙遜問道。他感覺交子這玩意風險太大了,還是需要多找幾個人一起背鍋比較好。
    “不必了,等細則出得差不多了,再讓左相來看看便是。
    此事非哥奴不可!”
    基哥擺了擺手說道,顯然對於讓李適之參與發行交子不是很感冒。
    “回聖人,微臣一定盡力而為。”
    李林甫躬身行禮說道。
    “嗯。
    那個國忠啊,你也很久沒有回家了,快回家歇著吧。
    朕與右相還有些事情要談。”
    基哥對方重勇下了逐客令。
    “微臣告退。”
    方重勇鬆了口氣,總算是把發行交子的鍋甩出去了。
    不過這件事隻要他不主動站出來伸出腦袋接石頭,那麽多半輪不到他來管交子。哪怕基哥現在昏頭了,後麵也會調換職務的。
    沒有誰比他更明白這裏頭有多少利益了。在他前世的時候,某個世界第一強國,為了鞏固鑄幣權,那可是連總統都敢暗殺的。
    連皇帝都不是,還想染指鑄幣權,嗬嗬,隻能說這玩意誰貪心誰就要死。
    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離開興慶宮以後,方重勇沒有回自家宅院,而是朝著平康坊走去。
    很多話當著基哥的麵不方便說,但終究還是要跟李林甫說清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