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堂薄

字數:5735   加入書籤

A+A-


    

    

    第74章 堂薄

    屏風之後的向太後,一直都在聽著殿中的六哥與高公紀還有她的弟弟向宗回之間的對話。

    心中頗為自豪!

    因為,六哥說話得體的很,也沒有任何怯場。

    將她教的東西,都說的很清楚。

    甚至還自己發揮了一部分。

    這讓她很自豪!

    不過,聽著聽著,事情似乎就有些不一樣了。

    “六哥怎麽忽然就想要給國親授美官了?”向太後甚至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從屏風後,就看到了六哥那雙充滿希冀的眼睛。

    這讓向太後頓時心中一軟。

    “六哥,知道什麽官是美官嗎?”向太後微笑著在屏風後問道。

    殿中,高公紀和向宗回,在聽到向太後的聲音後,就已經趴下來了。

    “皇太後娘娘……”

    “您也在啊……”

    “這不是有母後在嗎?”趙煦眼巴巴的看向向太後:“兒若不懂,母後可以教我!”

    向太後想了想,雖然感覺這樣做似乎有些不對。

    可既然六哥都求她了。

    而且,她也想借著這個機會看看,六哥在政務上有沒有天分?

    是否能如他在讀書上一樣聰明?

    和這個比起來,無論是給高公紀授官,還是給她弟弟授官,都是小事!

    甚至不客氣的說,六哥隻要在這個事情上表現出和他在讀書上一樣的聰明,那麽,向太後覺得,高公紀也好,向宗回也罷,就算現在死了,也是有功國家,有功天下,可以含笑九泉。

    所以,朝野物議的那點小事,向太後直接忽略了。

    難道還有比讓官家嚐試執掌權力,遴選官員,拔擢大臣更重要的事情嗎?

    這些念頭在向太後心中轉了一圈,她就溺愛的說道:“六哥既想授官,那就授官罷!”

    “石得一!”向太後喚了一聲。

    石得一離開從屏風後麵出現:“臣恭聽娘娘旨意!”

    “汝去都堂,看看今日是哪位執政輪值,將他請來此地,囑托他將堂薄一並帶來……”

    “唯!”石得一恭身再拜。

    ……

    尚書新省,都堂令廳。

    今日無事,章惇正在翻看著自己過去的作品。

    他的目光,在一首多年前所做的一首名叫:紫閣的詩。

    往事紛紛,在心中浮現。

    多年前的舊友音容,似乎還在眼前。

    “蘇子瞻!”他輕笑著,然後舉起一杯酒,向著常州方向遙向敬祝。

    他知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說不定,蘇軾蘇子瞻很快就要起複了。

    到時候,兩人可能還會同殿為臣。

    正想著往事,一個老吏就推門進來,拜道:“省佐,皇太後娘娘遣入內內侍省石都知來都堂傳旨!”

    章惇立刻起身,問道:“可知皇太後何事?”

    “不知!”

    “請石都知進來說話吧!”章惇道。

    沒多久,石得一就到了章惇的令廳內。

    章惇對石得一還是很忌憚的。

    這個大行皇帝的大貂鐺,執掌探事司十幾年。

    參與了無數大案要案的偵結。

    大行皇帝在世時,遇到案情或者朝野物議紛紛的事情,總會先派石得一的邏卒出去搜集情報。

    陳士儒弑母案、陳安民賄賂案、太學舞弊案、烏台詩案……

    石得一和他的邏卒,都活躍在其中。

    並屢屢為大行皇帝的最終裁決提供了可靠的情報。

    所以,章惇對石得一有著天然的忌憚。

    “都知來此,有何要事?”章惇問道。

    “奉皇太後旨意,請省佐攜都堂堂薄,迎陽門下禦前聽命!”石得一說出來的話,叫章惇驚愕不已。

    “都堂堂薄?禦前聽命?”章惇抓住了重點,立刻問道:“敢問都知,皇太後為何有此旨意?”

    “卻是大家今日召見高公紀、向宗回兩位國親,聞得國親未曾有差遣官職,便欲推恩授官!”石得一平靜的說著:“於是,皇太後命省佐攜堂薄,禦前候命!”

    章惇聽完,他的胸膛立刻劇烈的起複起來。

    “是陛下欲除授兩位國親差遣,所以皇太後殿下,才請都知來都堂傳旨?”章惇激動的抓住石得一的手追問著。

    石得一依舊平靜的點點頭:“確如省佐所言!”

    章惇深深吸了一口氣。

    他這個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可不是隨隨便便來的。

    他是從選人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爬到了這都堂上的。

    他做過地方親民官,也當過幕府推官。

    年輕的時候,被人賞識過,也被人排擠過,更被人打擊過。

    他不僅僅做過翰林學士這樣的詞臣。

    也在軍器監裏主持過具體的改革、落實。

    還做過三司使,親自負責過天下經濟財政。

    他殺過人,也饒過人,他建立寺廟學校,也摧毀淫祀邪廟。

    所以,他幾乎是立刻就敏銳的意識到了什麽!

    章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然後看向石得一,拱手道:“請都知在此稍候片刻,我去取堂薄來!”

    然後章惇就邁著顫抖的步伐,走到了令廳的正廳。

    然後從過去蔡確的令廳裏,取出了那一本大宋宰執們權力象征的薄薄冊子。

    這就是堂薄。

    自太祖以來,國家用人,雖然並非局限在一二進用之道。

    可大體來說,不過是兩種方式。

    一:磨勘銓選,以待平進之士,中庸之才。

    二:都堂(政事堂)堂選、堂除,以用非常之才,以待特進之士,是為不次之舉。

    是故,堂選、堂除,被天下人稱為‘神功造化’,被堂選者稱為‘陶鑄’。

    而這本薄薄的堂薄上,就記錄著如今大宋天下,從京師到地方,那一個個優厚的差遣。

    這些差遣,吏部是不能過問,或者難以過問的。

    是由都堂(政事堂)的宰執們,才能決定的!

    所以,天下官員皆以被堂選為榮,皆以得堂選為傲。

    這是升官的青雲之路,也是走向兩府的南山捷徑。

    所以,外戚、勳貴、元老大臣,都在紛紛將自己的子嗣們的名字,千方百計的塞進都堂堂選的名單裏。

    這導致了很多原本不屬於都堂堂選的差遣和官職,也不得不進入了都堂堂薄之中。

    為了應對這種變局,很快就有人想出了應對辦法。

    那就是造好幾個堂薄。

    將一般的差遣官職和那些真正的國家優缺、社稷要職分開。

    這樣就能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把握好用人選人。

    其後,無論時局怎麽變化,這個規矩一直存在。

    章惇此時手中拿著的,就是那一本真正的堂薄。

    記錄了大宋天下有司之中,真正優缺和要職的堂薄。

    他小心的握在手中,然後回到石得一身邊,盡量平靜的說道:“還請都知領路!”

    “請!”

    注:元豐改製前,執政是參知政事,被人稱為大參。

    元豐改製後,執政是三省侍郎,被人稱為‘省佐’

    嗯,下一章我得好好想想。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