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呂惠卿

字數:8135   加入書籤

A+A-


    

    

    第111章 呂惠卿

    石得一的動作很快,沒有多久,一本厚厚的玉冊,被送到了趙煦麵前。

    “六哥仔細看看吧……”

    “這就是如今天下諸路經略使、安撫使的名冊……”

    “也是大行皇帝,留給六哥的股肱重臣們!”

    趙煦點點頭,翻開玉冊。

    第一頁,第一位,排名第一的。

    資政殿學士、河東經略使、知太原府:呂惠卿。

    趙煦眉頭微跳,他知道,沒有人會願意呂惠卿去熙河。

    因為放呂惠卿去熙河跟把呂惠卿請到三省兩府沒有區別——以這位大宋故執政、邊帥的才幹手腕和威望。

    他在熙河,讓阿裏骨一隻手,也能把對方吊起來打。

    搞不好一年半載,就能和當年王韶一樣,再次拓土千裏。

    甚至,很可能從側翼側擊西賊腹地,萬一來一個大勝。

    那就誰都擋不住這個福建子回京了!

    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

    沒有人希望呂惠卿回朝!

    天下公認的一個事實:除了王安石王介甫,呂惠卿誰都不服,也誰都沒有辦法壓製他。

    這個人太能幹,性格也極為剛強。

    他為執政的時候,王安石已經辭相。

    於是,沒有王安石壓製的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般,連趙煦的父皇想要拉都拉不住。

    所以,他搞了個大事。

    手實法!

    直接挑戰整個統治階級,也直接和上上下下的利益集團開戰。

    新黨的人都被他嚇壞了!

    為什麽?

    因為所謂手實法,雖然大宋過去部分地方確實實施過,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可這東西,卻在挑戰自秦漢以來,就實施了一千年之久的檢括之法。

    所謂檢括,就是由地方上的士紳聯合官府一起,評定百姓田產豐薄,確定戶口等級的製度。

    而在大宋太宗以後,檢括造戶實際上已經由鄉村的‘耆老大戶’逐家抄錄上報。

    也就是說,大部分農民的財產、戶等,其實是由這些人決定的。

    說你是上等戶,你就最好真的是上等戶。

    不然破家滅門,隻在旦夕。

    形勢戶們就是靠著這個,在鄉間才有莫大威望!

    呂惠卿卻要繞過這個實施了一千年之久的製度,要挑戰太宗以後,鄉村形勢戶的特權!

    他要讓百姓自己申報自己的田產、財產。

    最要命的是——他準許其他人舉報隱瞞財產的人,還開出了隻要查實,就將充公沒收的財產的三分之一,獎賞給舉報人的條例。

    這不就是漢武帝告緡令的翻版?

    天下騷動!

    自然,呂惠卿的手實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根本推不下去。

    所以王安石回朝後,他自己也自感無趣,主動請郡。

    不料,這卻無意中讓他開啟自己的全新天賦樹:邊帥!

    眾所周知的,大宋士大夫文人們,在帶兵打仗這種事情上確實天賦不高。

    隻有範仲淹、王韶這樣的少數特例,才算真正知兵知戰。

    而呂惠卿的統兵能力和作戰能力,高的幾乎不像個士大夫!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他重新啟用呂惠卿出任鄜延路經略使。

    西賊五十萬大軍圍攻鄜延路,卻還是被呂惠卿打了個滿頭包回去!

    也正是因為西賊主力都被呂惠卿吸引到了鄜延路,導致涇原路和熙河路的大宋主力,直接撒了歡。

    兩次平夏城之戰的導火索,就是呂惠卿親自點燃的。

    那個時候的呂惠卿,已經老了,已經六十好幾了。

    現在的呂惠卿,將將五十出頭。

    要是讓他撿到了軍功或者得到空前大勝……

    三省兩府的宰執,晚上睡覺都會做噩夢的。

    特別是領略過呂惠卿厲害的韓絳、章惇、曾布等人……

    不過,趙煦還是假裝問一下的。

    “母後……”他指著玉冊上呂惠卿的名字問道:“這位大臣是?”

    向太後被嚇了一大跳。

    呂惠卿?!

    哪怕她在宮裏麵也知道,那個福建來的相公是拗相公的翻版——不對,拗相公雖然執拗,可沒有這個人酷烈!

    人稱大宋桑弘羊!

    據說,熙寧變法,大半變法條例,就是呂惠卿而非王安石主導的。

    “六哥,這位大臣先不談……”

    “看看其他人吧……”

    趙煦看著向太後花容失色的模樣,也想起了他上上輩子,那少數幾次和呂惠卿的碰麵。

    那確實是一個讓人後背發涼的人物!

    強勢!淩厲!鋒銳!

    哪怕是在君前,也總能感覺,那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把站在朝堂已經出鞘的利劍!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呂惠卿,已經是六十好幾了。

    但他依舊如同利劍一樣,讓人坐立難安。

    哪怕章惇也對呂惠卿忌憚無比。

    趙煦一提讓呂惠卿入朝,章惇馬上就把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

    

    於是,趙煦微笑著道:“好的……”

    ……

    趙煦在坤寧殿裏,看著玉冊上的呂惠卿的名字時。

    遙遠的河東邊塞之外。

    馬蹄躁動,人馬嘯聚。

    戰場上的一切,都已經平靜下來。

    隻剩下滿地的西賊屍體和被騎兵們趕在一起的俘虜。

    呂惠卿策馬行走在戰場上,他雖然沒有穿著甲胄,但所過之處,無論是宋將還是被俘的西賊將領,都低下頭去,不敢抬頭看他。

    “經略相公!”在呂惠卿身後,緊緊跟著他的折可行匯報說道:“此番我軍奉相公軍令,自庚辰(十七日)出兵以來,已盡掃西賊與我交界處八十裏之軍寨六座,斬將十六,奪印三十八,斬首六百,俘虜數千,毀西賊田畝千餘頃,燒糧倉十餘座,得糧草數千石牛馬上萬……”

    “善!”呂惠卿回過頭,讚賞的點頭:“如此,可以收兵回營,向汴京報捷了!”

    自履任河東以來,呂惠卿每年都要率兵在春秋兩季出兵掃蕩靠近河東路的西賊軍寨。

    這是呂惠卿從北虜學來的手段。

    北虜叫打草穀,呂惠卿則稱為:擾耕。

    目的就是逼著,西賊在從後方運糧和撤退之中二選一。

    無論怎麽選,呂惠卿都贏麻了。

    擾耕之策,自被呂惠卿提出後,就被大行皇帝讚賞不已,明頒旨意嘉獎。

    這更刺激了呂惠卿的好戰。

    從此每年春秋,雷打不動的出兵掃蕩。

    西賊報複,正好落入他的算計。

    來的人少了,那呂惠卿就擺下口袋陣,然後調集河東和鄜延路的大軍,將送上門的點心吃掉。

    西賊人來的多了,比如說十萬、二十萬這樣。

    那他就堅壁清野!

    讓西賊大軍要麽去搶橫山黨項和羌人的糧食——這樣就逼著橫山黨項和羌族投靠大宋。

    要麽去後方的鹽州、靈州運糧上來。

    可隔著瀚海運糧,西賊就算把國內存糧都搜刮幹淨,又能運多少上來?

    這樣,西賊大軍帶的糧食吃光了,就得撤退。

    一撤,呂惠卿就銜尾追殺。

    呂惠卿不貪,一次吃掉幾千就好了。

    就是消耗!

    反正,呂惠卿身後就是河東,河東路的糧食,已經堆積如山。

    最近,朝廷甚至下詔,將京東路養馬保甲回購的戰馬,送到他這裏來。

    呂惠卿感覺,這是朝堂的鼓勵——搞快點!

    所以,他再次出兵。

    就是……

    回望汴京方向,呂惠卿不知道,他何時才能再入三省兩府。

    ……

    趙煦繼續翻動著玉冊。

    一個個帥臣名字,映入眼簾。

    他一邊看著,一邊和向太後請教著這些大臣的履曆、過往。

    同時也觀察著,向太後對這些人的態度。

    而向太後才剛剛聽政,其實對這些人也不了解,隻能照著玉冊上的文字和趙煦介紹這個人是誰?哪一年的進士?又做了什麽?

    於是,不知不覺中,向太後在解釋的過程裏,對這些人的名字有了印象。

    這讓向太後頗為得意。

    而趙煦也隻是問著,並不直接表達對某人的態度傾向。

    母子兩一邊看,一邊說話,很快就到了中午。

    趙煦陪著向太後,吃了午膳,就在這坤寧殿的床上開始午睡。

    等他睡醒起來,就看到了正坐在他麵前的向太後,臉上帶著些慍怒的神色。

    “母後,怎麽了?”趙煦好奇的問道。

    向太後勉強露出笑容來:“沒什麽……”

    趙煦見著,那裏肯相信?立刻對帷幕外的石得一問道:“石得一,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誰惹母後不高興了?”

    石得一弓著身子,答道:“臣不敢說……”

    哦!

    趙煦明白了,不是保慈宮就是都堂上的宰執!

    首先可以排除保慈宮的太皇太後,因為那位太皇太後現在和向太後關係很好。

    就算偶有摩擦,也不會鬧到向太後在坤寧殿生悶氣的地步。

    “可是有大臣讓母後不開心?”

    “兒這就叫人去把他抓起來,讓禦史好好審審!”趙煦立刻就氣衝衝的說道。

    向太後立刻抓住趙煦的手,道:“六哥,母後沒什麽……”

    “隻是,司馬公上奏直言,讓母後有些自省……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不如……”

    向太後看著趙煦,說道:“六哥下詔,將賜給向宗回的美官收回來吧……反正他也沒有去熙河路上任……”

    趙煦瞪大了眼睛。

    司馬光?

    他居然上書議論向太後的弟弟向宗回?

    他瘋了嗎!?

    而且他既然議論了向宗回,也怎麽可能放過高公紀?

    所以,這司馬牛還真是司馬牛啊!

    注:續資治通鑒長篇記載,四月庚辰,知太原府呂惠卿遣兵入西界,破六寨,斬首六百,獲銅印十四顆,駱駝牛馬以萬計。

    ps:上一章章節名打錯了,應該是107~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