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A+A-


    司馬光,從未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一天。
    數千汴京父老,一路簇擁著他,擁戴著他。
    從官道上,來到汴京城的城樓下。
    入了城,汴京城的守門衛兵、開封府的鋪兵,甚至巡邏的禁軍,以及汴京城的士民百姓,都紛紛圍攏過來。
    無數人,擁擠著上前。
    他們都以能給司馬相公牽馬而感到榮幸。
    這讓司馬光,眼眶發紅。
    退居十五年,留守洛陽十五年。
    他從未想過,汴京百姓,依然記得他,不僅僅記得他,還將他看成了救星,將他當成了救世主。
    可見,王安石新法是何等的禍國殃民。
    也可見,新法害民殘民,已經到了怎樣的地步?
    不然,為何他一介老臣入京,能引發如此動靜?
    這讓司馬光心潮澎湃。
    也讓司馬光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父老如此厚望。
    汴京百姓如此期待。
    我司馬光,又如何能辜負?又怎麽敢辜負?
    天下事,當在我輩手中得到解決!
    而在司馬光身邊的範祖禹,更是滿眼仰慕和崇拜的看著司馬光。
    雖然他早就知道,司馬相公身孚天下之望。
    但如今真正見到事實,依舊讓他激動難安。
    “這就是人心所向啊!”範祖禹望著,已經被人群,擠得滿滿當當,連動都動不了的街道。
    也看著,在無數汴京市民老少的簇擁和擁戴下,緩緩前行的相公背影。
    更看著那些百姓爭相以能給司馬相公牽馬為榮。
    範祖禹憧憬著、幻想著。
    他也能有這樣的一天。
    “若能如此,雖死無憾矣?”
    ……
    皇城大內。
    太皇太後,在儀衛的簇擁下,緩緩登上了宣德門的城樓。
    她極目遠眺,看向遠方的汴京街坊。
    遙望著在內城之外,在汴河以西的街道。
    “司馬公,總算入朝矣!”太皇太後說道:“老身,總算有了一個可以商議國事的大臣!”
    在太皇太後的心中,司馬光就是除了韓魏公、富韓公和文潞公外,最受她認可的大臣。
    原因很簡單。
    當年,仁廟晚年,擁護著她的丈夫,登基嗣位的大臣就是這些人。
    而且,太皇太後記得很清楚。
    當年的司馬光,隻是一個小小的地方通判。
    卻能為了國家立後,奮不顧身,為了江山社稷,毅然上書。
    治平年間,濮議之爭,還是司馬光出首,求見慈聖光獻,以民間母子、婆媳做比喻,說服了慈聖光獻,將一場帝後危機,化解於無形。
    “司馬公如今到了那裏了?”太皇太後問著身邊的內臣張士良。
    張士良低下頭去:“啟奏娘娘,邏卒們回報,半個時辰前,還在州橋以西的土市子……”
    “這麽慢嗎?”太皇太後微笑著問道。
    “奏知娘娘,乃是汴京百姓士民得知司馬公入京了,紛紛前去擁戴……”
    “於是司馬公在汴京諸道,竟是寸步難行,常常需要好久,才能走完一段街道……”張士良低著頭答道。
    “果真是天下之士,國朝名臣呢!”太皇太後無比滿意。
    百姓都支持、擁戴的人,還能不是忠臣、名臣、能臣?
    特別是邏卒們報告,百姓們圍著司馬公,很多人都流淚請求司馬光留在汴京,不要再回洛陽了。
    甚至還有人喊出了:“請司馬光活我等百姓”這樣的話。
    民心如此,民望如此。
    太皇太後,心曠神怡。
    這讓她堅信了,王安石新法,果然禍國殃民。
    不然,汴京百姓怎會如此?
    這個時候,向太後也帶著人,登上了宣德門的城樓。
    “新婦給娘娘請安!”
    “太後起來吧!”太皇太後上前,扶起這個如今與她一同垂簾聽政的媳婦,這個皇帝認可並親近的嫡母。
    “新婦聽說,司馬公入城了?”向太後起身問道。
    “嗯!”
    “娘娘可已遣人去慰勞?”向太後又問道。
    太皇太後道:“老身已經派了粱惟簡,持老身旨意去慰勞司馬公!”
    “也下了詔旨與有司,命他們務必不可怠慢國家重臣,天下名士!”
    “還是娘娘妥帖!”向太後盈盈一禮恭維著,然後就對她身後的石得一吩咐道:“石得一,汝也代我去慰勞司馬公!”
    “務必向司馬公轉達本宮的敬意!”
    “也要告知司馬公,大行皇帝,曾殷殷期盼,司馬公早日入朝,輔佐天子,輔弼國事!”
    “這天下事,本宮一介婦孺,還是需要司馬公這樣老成持重的元老輔佐,才能理清脈絡,造福天下蒼生!”
    “唯!”石得一恭身再拜。
    他是內臣,皇權的工具。
    自然知道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
    ……
    福寧殿中,趙煦提筆在元書紙上,開始寫字。
    標準的館閣楷書,端端正正的寫著。
    寫完,趙煦吹了吹墨跡,然後交到馮景手中:“馮景,朕命汝為欽使,將此書持著,去賜給司馬光!”
    馮景低著頭,接過了趙煦的手書,然後恭敬的問道:“大家可有聖意要臣傳達?”
    “不必多言!”趙煦說道:“一切盡在此書中!”
    “唯!”馮景恭身領命而去。
    趙煦將筆擱下,看著馮景遠去的身影。
    這是他的一個試探。
    也是他第一次向外伸出權力的觸須。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那封親筆手書的字條,能夠被送到司馬光手裏。
    這就意味著,趙煦同樣可以將他的文字,送到其他大臣手中。
    進而,他可以通過這種辦法,將旨意準確的傳達到應該傳達的人手中。
    權力就是這麽來的。
    上上輩子,君臨天下十五年,親政七年。
    趙煦很清楚,皇權就是通過這樣的上傳下達,得以實現。
    一個連旨意都傳不出大內的皇帝,隻是一個被人架空的傀儡,一個牽線的木偶。
    但,一旦皇帝本人的命令,可以準確的直接下達到有司手中。
    還能讓有司遵守並執行。
    那麽,即使身居深宮,也可以將一個宰相輕鬆罷免,把一個執政丟去崖州釣魚,更能一紙詔書,解除一個大將兵權,一道命令,讓一路軍州數十百萬民眾為之奔走。
    趙煦現在做的就是第一步,首先將自己的聲音和文字,準確的傳達出去。
    司馬光,就是他的工具人。
    注:59章忘了強調一個事情了。
    那就是在任何王朝,包括北宋,皇權的地位,都是超越一切的。
    在皇權麵前,任何限製、法度和條令,都是空文!
    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主角會自縛手腳。
    不可能!
    對皇帝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朕說沒有破壞製度就是沒有破壞製度,誰讚成?誰反對?
    PS:晚上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