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賞功

字數:5795   加入書籤

A+A-


    元豐八年六月甲戌(十二)。
    趙煦剛剛吃完早膳,向太後就拿著兩封邊報,到了他麵前,很開心的說道:“六哥,呂惠卿這一次出兵,真是做的不錯!”
    “確是行了仁義之師,隻斬首百餘……”
    “但卻成功的解救了四萬多羌部、黨項……”
    “還帶回了十餘萬牛馬牲畜呢!”
    趙煦接過向太後遞來的邊報,稍微看了一遍。
    呂惠卿的邊報上,隻是簡單的說了一下,他奉詔出兵‘拯溺救亡’王師所至,‘賊軍震怖,不敢出戰’、‘臣謹守兩宮慈聖旨意,皇帝陛下仁義之命,勒令諸將,隻從救人,不得生事’。
    於是‘諸部蕃民,簞食壺漿’,而‘王師軍紀肅然,秋毫無犯’。
    便帶著大批‘自願’成為大宋臣民,給趙官家耕地納稅的羌部、黨項生番回到了葭蘆寨。
    趙煦自知,呂惠卿這封邊報,大半都是修飾性的文字。
    恐怕除了最後帶回來的羌部百姓和黨項生番數字能對得上外。
    其他的都是春秋筆法了。
    畢竟,大宋軍紀那是人所共知的。
    即使現在已經改善了不少,但秋毫無犯什麽的,就是個童話。
    宋軍能不殺良冒功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看完呂惠卿奏報,就是折克行的報告了。
    折克行的報告上,內容就多了。
    有詳細的作戰過程,也有許多翔實的案例。
    提到了好多羌部首領的名字,在描述中,折克行多次用了‘XX部見王師旗幟,跪而泣迎:王師來矣!吾等有救矣!’。
    趙煦在心裏笑了笑。
    “折家人也學壞了!”
    不對!
    “折家人哪裏需要學‘壞’?”趙煦在心中搖搖頭:“折家人不教壞別人就不錯了!”
    他們可是半獨立的世襲將門,從五代亂世一直活到現在的地頭蛇!
    見風使舵和騎牆的本領,折家人可一點都不比文臣士大夫差多少!
    和折家相比,另外幾個西軍將門家族,就顯得是那樣的‘淳樸’、‘正直’。
    不過,趙煦依然是信得過折家的!
    不僅僅是因為折家和趙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君臣關係。
    更因為趙煦在現代,看過折家在北宋末年的表現。
    在汴京淪陷,河東、河北甚至陝西都已經被金軍攻陷的時候,折家依然在抵抗。
    雖然後來折可求被迫投降。
    但沒有任何人可以怪罪!
    當時的折家,四麵被圍,坐困孤城,外無援兵,內無積蓄。
    況且,折可求的投降,大概率也是假意降金,日後反叛!
    這從金人始終信不過折家,始終防備,最後毒死折可求,對殘餘的折家人斬盡殺絕,搗毀折家祖墳就看得出來。
    而且,折家的殘餘力量,後來南下,繼續給趙官家效命。
    對一個封建武將家族,一個半獨立的世襲藩鎮來說,做到這一點,已經對得起趙家了!
    再奢求就過分了!
    趙煦將邊報放下,然後和向太後道:“母後,這個叫呂惠卿的大臣,做的真不錯呢!”
    “既沒有過多殺戮,也完成了兒和母後的期望,將那些可憐的羌人,救了回來!”
    向太後微笑著點頭:“是呢!”
    “母後也覺得,這個呂惠卿是個能吏!”
    對向太後來說,其實她根本不關心,呂惠卿這次進軍到底斬首了多少?擊敗了多少了西賊?
    這些無關緊要。
    緊要的是——他贏了!
    六哥即位後親自下詔指揮的第一戰打贏了!
    而且贏得漂漂亮亮!
    別的可以撒謊,四萬多人丁,十幾二十萬的牲畜不會撒謊!
    六哥新即位,就指揮官軍大勝!
    對穩固六哥的地位,對六哥在軍中的威望都是好事!
    而且……如此一來,在北使來汴京的路上,他就會看到,大宋官軍的這一勝仗的捷報。
    足可震懾北使,叫他不敢在汴京有什麽出格的舉止了!
    “太母可知道了這個喜事?”趙煦問。
    向太後點點頭:“自是知道了!”
    “那兒和母後,一起去保慈宮給太母賀喜吧!”趙煦拍著手說。
    向太後點點頭,道:“確實該去太皇太後處賀喜!”
    這也是兩宮聽政後指揮的第一次大勝仗!
    對兩宮而言,這都是一件大喜事!
    於是,向太後便帶著趙煦,到了保慈宮中。
    “新婦給娘娘賀喜……”向太後首先道賀:“娘娘慈聖,領袖三軍,慈旨指揮官軍,不多殺生,便救無辜百姓數萬……”
    “新婦為娘娘賀!”
    太皇太後聽著,頓時就笑了起來:“老身和太後同喜!同喜!”
    呂惠卿、折克行的報告,她自然已經看過了。
    斬首百餘,但救回來數萬人!
    這很好!讓這位太皇太後很高興!
    她高興的原因是——呂惠卿遵守她的命令,果然沒有生事,這從斬首就能看出來!
    一百多而已!
    這就讓這位好麵子的太皇太後很滿意了。
    如今,聽得向太後當麵道賀,自然開心不已。
    趙煦上前,到了太皇太後麵前,也跪下來道賀:“孫兒給太母道賀!也給母後道賀!”
    “太母、母後女中堯舜,以仁義之心,指揮王師,救民於水火中,今王師全功而返,孫兒為太母、母後賀……”
    “孫兒當以太母、母後為榜樣,好生學習,來日做我大宋明君!”
    這話一出,兩宮對視一眼,就都笑了起來。
    特別是太皇太後,她扶起趙煦,將這個孫子抱起來,說道:“官家能有這個心思,太母實在是太高興了!”
    “呂惠卿再打十個勝仗,也不如官家方才所說!”
    官家可是當殿說了,要以‘太母、母後’為榜樣學習!
    換而言之,日後青史之上,她這個太母的評價和地位,絕對低不了!
    這大宋太任,她是當定了!
    而有了官家今日殿上的這些話,日後高家子孫,就都可以享福澤!
    於是,太皇太後就抱著趙煦和向太後,商議起了封賞。
    有功將士賞賜,要等樞密院和有司勘驗了戰果,清點之後才能落實。
    但帥臣之功,現在就可以賞賜了。
    “呂惠卿此戰,雖有功,但不可賞賜過度……”太皇太後深深的看了一眼向太後。
    那呂惠卿,現在雖然看著乖巧。
    但太皇太後始終防備著!
    那可是當年熙寧變法時代的‘護法善神’!
    “就遷一官加資政殿大學士罷!”太皇太後說道。
    向太後點點頭,對呂惠卿,向太後也沒有好感。
    當然,現在也沒有太多厭惡就是了。
    畢竟,她現在已經是聽政的太後,六哥的嫡母。
    而呂惠卿是大行皇帝生前最信任的邊帥之一,也是六哥的大臣。
    他的升遷榮辱,在向太後心中,都隻能六哥來處置。
    其他人不該幹涉太多!
    如今,六哥年幼,她代替攝政,那呂惠卿隻要繼續保持現在的樣子,她也不會為難。
    待過幾年,六哥大婚親政了。
    如何使用他,就是六哥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向太後覺得她應該已經在後宮,替六哥照看皇子了。
    “折克行可以遷一官……”
    “邢佐臣、訾虎可為遷兩官……”
    在兩宮的商議下,有功將帥的賞賜便已議定出結果。
    呂惠卿自資政殿學士,進資政殿大學士。
    折克行從皇城使、榮州團練使,進引進副使(宋製皇城使不可升閤門,所以皇城使升遷直接跳過東上、西上閤門副使)。
    邢佐臣自崇儀副使,升東作坊副使。
    訾虎以西京左藏庫使,升文思副使。
    隨後兩宮命人將她們討論好的賞功,送去中書省,交給中書舍人草製,並送門下省複核。
    中午時分,中書舍人草製、門下省給事中審核完畢,確認並無違例之處。
    詔書再次送入宮中,兩宮用印後,送去河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