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廷推之議

字數:7478   加入書籤

A+A-


    向太後看著趙煦的神色,知道這個孩子在這個事情上心意已決。
    仔細想想,地方州郡的少數人的閑言碎語,確實也不值得擔憂。
    先帝變法,鬧出那麽大動靜,那麽多人反對。
    但最後,有幾個和司馬光一樣,死活不肯出來當官的?
    這樣想著,向太後也釋然了。
    於是,她微笑著跳過這個話題,轉而問起了趙煦另外一個事情:“對了,六哥,上次母後和太母和六哥說過都堂執政暫缺的事情,依著六哥的意思,母後和太母與宰執們商議了,新增兩位執政的事情,宰執們都說好,就是這選誰入東西兩府,一直爭執不下。”
    “六哥有什麽看法?”
    趙煦搖搖頭:“兒並沒有什麽看法。”
    現在的執政,不管是誰當了,其實影響都不大。
    因為等章惇得勝歸朝,那他就是毋庸置疑的宰相!
    到那時候,韓絳已經退了,呂公著應該也半退了,司馬光不出意外的話,已經去世。
    這都堂上,不就是章惇的天下?
    到那個時候,都堂執政是誰才會變得重要。
    現在?
    不過是些路人甲乙丙丁罷了。
    向太後聽著,籲出一口氣,道:“可是朝堂久久不能決出執政,對國家社稷沒有好處。”
    趙煦笑了笑,想起了明朝的故事。
    於是道:“母後,不如召集宰執和在京待製大臣,然後以廷推的方式,決定執政。”
    “廷推?”
    “嗯!”趙煦答道:“便是以宰執推薦人選,然後由在京待製大臣投票票選,得票最多的前五人,進奏母後、太母之前,由母後、太母從中選出兩人,拜授執政既可。”
    “如此,既可以向天下彰顯我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決心,讓天下人信服。”
    “也能避免朋黨之事。”
    向太後聽著,眼睛亮了起來,喃喃自語:“這倒是個好法子。”
    廷推?
    確實是不錯啊。
    正如六哥所言,廷推執政,可以向天下表明,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決心,贏得士大夫的支持和擁護。
    同時,因為並不是得票最多的人當選,而是兩宮從得票最多的前五名中選擇兩人。
    這可以避免,有人拉幫結派。
    甚至可以通過廷推,看出朝堂上的風向——假若有人得到了大部分人支持。
    那麽這個人,就該去地方上冷靜冷靜了。
    “六哥!”向太後想著,就坐不住了,對趙煦道:“母後要去慶壽宮和太皇太後商議此事。”
    “六哥是和母後一起去?還是?”
    趙煦笑著道:“兒自當隨母後一起去,正好今日還未給太母請安。”
    於是,母子兩人聯袂來到慶壽宮,給太皇太後問了安。
    然後,向太後就將趙煦的主意和太皇太後說了。
    太皇太後聽完,眼睛也亮了起來。
    但她的關注點卻落在了廷推的方式上。
    宰執提名、推薦,待製大臣投票?
    這事情要被她做成了。
    這女中堯舜的青史評價,就十拿九穩了。
    於是,這位太皇太後,在和向太後簡單的商議了一番後,就下詔都堂,將執政將以廷推之法選擇的方式,通知了都堂宰執們。
    ……
    韓絳看著他剛剛接下來的詔書。
    “廷推?”
    無比新鮮的名詞。
    再看方式,以宰執推薦,在京待製大臣投票的方式,決出前五名,然後送兩宮,由兩宮從中選出兩人拜授執政?
    “有趣!”韓絳沉吟著。
    然後,他就看向被召集起來,一起來到令廳接旨的宰執們。
    “兩宮慈聖的旨意,諸公都知道了吧?”韓絳眯著眼睛說道。
    “回稟左揆,吾等都知道了。”呂公著帶著東西兩府執政集體拱手。
    “善!”韓絳揮手:“那諸公就回去好好想想,都要推薦誰吧?”
    他也得好好想想了。
    畢竟,他已經是要退下去的人了。
    今年年底,他肯定會寫辭相表。
    事情做的差不多了,功勞也撈的差不多了。
    再待下去,別人會罵娘的。
    可退歸退,這都堂上,至少在朝廷裏他得留個釘子,以防萬一。
    最起碼,禦史中丞得是他推薦的人。
    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他退下去後,不會人走茶涼。
    這是韓絳一生磨礪的經驗。
    也是他在很多人身上學到的教訓。
    有太多人,退下去後,沒有安插釘子釘在朝堂,以至於人走茶涼,甚至是人走政熄。
    他韓子華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但,選誰比較好呢?
    韓絳感覺,自己得好好想一想了。
    因為,他知道,基本上他選誰,就等於告訴其他人——這個人以後就是代表我的衣缽的人啊。
    所以,這個人必須能幹、有手腕,同時認同他的理念和政治思想,在他退下去後可以保護他的政績,不被別人打壓甚至抹消。
    想到這裏,韓絳就想起了一個名字。
    蔡京!
    想了想,他就搖搖頭。
    蔡京,是天子的人,他可不好去搶。
    而且這個家夥,精明的很,滑不留手,很不安分。
    選了他,韓絳有些擔心,自己未來的名聲會被牽連。
    “那就隻能從王介甫推薦的人裏選了。”
    韓絳在心中想著。
    去年,役法檢討所設立的時候,王介甫寫信來,給他推薦了一些幫手,其中有幾個人,幫了大忙。
    這樣想著,韓絳的心思就確定下來了。
    此事在韓絳看來,是一石雙鳥。
    既能還王介甫的人情——王介甫可是幫他大忙的,旁的不說,王介甫在江寧保持沉默,就是對他的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何況,還特地寫信給他,推薦人給他。
    同時,那人得了他的推薦,自然也要知恩圖報。
    延續他和王介甫之間的默契。
    你推我上台,我幫你善後。
    這樣想著,韓絳的眼睛就慢慢亮起來。
    他背著手,慢慢踱回了自己的令廳。
    其他宰執,也都是神色各異。
    但,他們的興奮卻是溢於言表的。
    廷推,這種前所未見的製度,讓他們心潮澎湃。
    等到宮中傳出消息,這個主意是當今天子想出來的後,他們就更加興奮了。
    因為這意味著,這個製度將是長期性的。
    哪怕兩宮撤簾,未來也依舊會長期存在,甚至成為慣例,變成又一個祖宗家法。
    司馬光,更是備受振奮。
    他在知道了這個事情之後,整個人的精神都振奮了幾分。
    左右老吏,看到他的模樣,也是大為驚訝。
    因為他們記得,這幾日,他們伺候的這位省佐,一直都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
    如今,卻瞬間滿血複活。
    真是奇了怪了!
    不過,這些人都是老油條,任何事情都隻會看和聽,不會過問。
    主打的就是一個‘忠厚淳樸’、‘勤勉辛勞’的人設。
    一任任執政,在這都堂向流水一樣上上下下。
    他們,依然留在這裏,依舊靠近權力。
    ……
    曾布理了理自己的衣襟,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
    “廷推?”他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些日子,他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瓦子裏那些有眼無珠的家夥,居然將他進入兩府的賠率,拉到了最高。
    擺明了就是不看好他曾子宣,得到那把清涼傘。
    這讓他極為羞惱!
    更讓他羞惱的是——呂大防這個他一直不怎麽看得起的家夥,賠率排在第一。
    就連鄧潤甫的賠率,也進了前三。
    這等於是打他的臉!
    如今,兩宮下詔,以廷推之法來選擇執政。
    萬一……
    沒有宰執推薦他,那他曾子宣就真的丟臉丟到家了。
    章子厚搞不好,知道了這個事情後,會笑的滿地打滾。
    而呂吉甫那個混賬,更是會在河東,看他的笑話,說他的風涼話。
    想到這裏,曾布的臉就有些紅溫了。
    “吾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曾布握緊了拳頭:“絕不!”
    去年這個時候,他被太皇太後召見,備為谘詢,深得信任的時候,他還曾有過萬丈豪情。
    甚至有過‘嘉佑元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的感慨。
    可如今,都堂上,兩位宰相都是嘉佑元老。
    剩下的執政,則全是先帝老臣。
    而他才勉強,從翰林學士,升為戶部尚書,但依舊隻是四入頭,距離那柄清涼傘,還有著距離。
    好不容易,熬走了章子厚,以為自己可以憑借著太皇太後的信任,得到那柄清涼傘。
    結果現在反而距離清涼傘越來越遠。
    甚至有可能要丟人。
    這樣想著,曾布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來,在自己的官廨來回踱步。
    他知道,自己必須主動爭取一位宰執的推薦。
    左相韓絳,幾乎不用去想。
    因為他不可能推薦自己。
    曾布很清楚的,不要看韓絳自詡‘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
    但其實,他和王安石的關係,甚至比王安石的兄弟還要密切。
    看看他做的那些事情就知道了。
    所以,即使是顧忌王安石,韓絳也不可能推薦他這個昔年背刺過王安石的人。
    右相呂公著,同樣不用想。
    呂大防、範純仁、李常……
    這些人才是呂公著的心頭好,恐怕呂公著隻會頭疼自己該選誰?
    剩下的執政中,知樞密院事李清臣也不要去想。
    這李清臣和呂惠卿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而呂惠卿視他曾布為死敵。
    於是,就剩下三個選擇了。
    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中書侍郎張璪,還有門下侍郎司馬光。
    誰會推薦他?
    這是一個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