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張敦禮:我不服!

字數:9556   加入書籤

A+A-


    法雲寺,作為汴京城中最年輕的寺廟之一。
    但寺廟香火,卻並不遜色許多傳統的老寺廟。
    每日香客往來如梭,善男信女們,虔誠的匍匐在寺中那尊普陀菩薩像前,禱告著心中所求,祈求著神佛庇佑,能夠心想事成。
    而法雲寺能有今日,全憑主持秀在和尚佛法精深,尤其是圓通禪上造詣高深,乃是當代禪宗大德。
    隻是,這位禪宗大德,近來頗感自身諸事不順,隱約似有孽力在與他為難。
    於是,他念誦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善哉!善哉!”
    便起了個準提印,念誦起咒語,以求得內心安寧,禪定如意。
    然而,他才剛剛安寧片刻,一個年輕和尚的到來,就讓他的禪心,再起波瀾。
    “主持……”
    “他們又來要錢了……”
    秀在和尚猛地抬起頭:“錢!?”
    “那裏還有什麽錢?”
    質庫都已經被官府拿走了!
    連賬本帶賬房帶夥計一鍋端,並入了這內城右軍第一廂的抵當所。
    而這抵當所,馬上就要被撲買。
    聽說,起拍價就是百萬貫!
    一般人家,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便是那等奢遮人家,也是三五家一起組成帶泄或者鬥紐的形式,參與撲買。
    他哪裏還拿得出錢?
    可年輕和尚卻是不依不饒:“主持大師,官府不是說好了,待撲買後會退還質庫本金,並和買質庫所有的債務嗎?”
    “另外,新的抵當所中,本寺也還有一定幹股……”
    秀在和尚立刻急了:“那些錢與彼等有何幹係?”
    “這都是駙馬家的訾產!”
    年輕和尚看著秀在的臉,悠悠說道:“主持覺得,他們會放棄嗎?”
    秀在和尚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是的,和其他大部分寺廟一樣,法雲寺的質庫,屬於鬥紐製。
    所謂寺廟質庫,隻是一個在台前的白手套。
    真正掌控質庫的,從來不是和尚。
    而是和尚背後的勳貴外戚!
    也正是靠著這些人的庇護,寺廟的質庫生意才做的穩當。
    奈何如今,風雲突變。
    官府強勢下場,用抵當所吞並所有質庫。
    過去的保護傘,在真正的強權麵前,連抵抗都沒有就直接跪了。
    現在,這些軟腳蟲,卻來逼法雲寺還錢了!
    但法雲寺哪裏還有錢?
    是!
    開封府是說,抵當所會接收質庫的全部存款與貸款。
    賬本和賬房、夥計也全在官府手裏。
    他們也確實在日以繼夜的,計算著各質庫的本錢、貸款。
    可問題是……
    質庫裏的錢,是質庫的嗎?
    不是!
    是別人寄存在質庫的。
    而質庫為了信譽,每一筆進賬,都是白紙黑字,記得清清楚楚。
    如今,這些賬本都在官府手中。
    而官府為了確保信譽,直接放了大招——依開封府官告:所有質庫存款,在移交抵當所後,統統不需再繳納保管費。
    而且,抵當所以後也不再要客戶的保管費!
    就這一招,瞬間就讓無數客人,歡喜鼓舞。
    質庫過去代客保管財物,可是要收錢的。
    依規矩,每貫錢每年就要給質庫三十文的保管費。
    現在,抵當所免費給大家保管財物了。
    一時間,人們競相拿著取錢帖子和信物,到了抵當所,將質庫存款,變成了抵當所存款。
    換了新的帖子和信物。
    所以,存款就別指望了。
    至於放出去的貸款?
    官府可是說了和買的!
    所謂和買,不就是按本錢算嗎?
    什麽高利貸?
    想都不用想!
    官府肯給本錢就不錯了——至於利息錢,官府的官吏、兵丁肯定是笑納了。
    而偏偏,這些貸款,其實也是存款。
    於是,質庫本身的現金流,就這樣被乾坤大挪移到了抵當所。
    所以,實際上,質庫最後能到手的,就是官府承諾給的抵當所幹股!
    按規定,每個抵當所都需要預留三成的幹股給諸質庫。
    而很不幸,法雲寺的質庫是和大相國寺、太平興國寺的質庫一起劃在了汴京內城右軍第一廂抵當所。
    麵對大相國寺、太平興國寺這樣的龐然大物。
    小小的法雲寺,根本不夠看!
    於是能分到手的幹股,少得可憐。
    都根本不夠那些真正的大人物分的!
    旁的不說,駙馬家就肯定要吃大頭!
    那裏還有多餘的分給別人?
    年輕和尚看著秀在不說話,他皺起眉頭來:“主持大師……”
    “他們說,若是法雲寺不肯償還,他們便要去告官!”
    “一旦告官,駙馬恐怕也體麵不了了!”
    秀在隻是稽首一歎:“阿彌陀佛!”
    “法雲寺,實在是無錢可拿!”
    他看著那年輕和尚,語重心長的道:“汝去與那幾位施主好生說說……”
    “請他們盡量行個方便吧!”
    “實在不行,真要告官也隨他們!”
    雖然說,告官確實影響不好。
    真鬧大了,駙馬也會難受,甚至可能被朝廷責罰。
    但,這可不是幾千貫的事情。
    是上萬貫甚至數萬貫的買賣!
    駙馬是無論如何,也不肯讓這白花花的銀子,進了別人褡褳。
    大不了,就鬧個麵紅耳赤嘛。
    無非不過是罰俸罷了!
    難道,太皇太後還舍得將自己唯一在世的女兒的丈夫關到太學去?
    真要這般,公主就要去宮裏麵哭了。
    甚至到景靈宮的先帝禦容前、英廟禦容前哭了。
    年輕和尚歎息一聲,知道秀在是勸不動了,隻能是拜道:“主持真不肯通融?”
    秀在閉口不言,一副寶相莊嚴的模樣。
    年輕和尚無奈,隻能告退。
    等那年輕和尚離去,秀在睜開眼睛,搖頭歎道:“善哉!善哉!”
    “朝廷不敬佛門,必有災殃!”
    他看向禪房門口,熾熱的陽光,依舊在炙烤著庭院。
    “這就是佛祖對朝廷不敬沙門的懲戒!”
    ……
    汴京新城北廂,共有廂坊二十,宗正寺的官署,就在這北廂的福善坊內。
    因此,汴京新城北廂,都有宗室、外戚之家。
    這是因為宗正寺,習慣將宗室、外戚宅邸建在自己官署附近,好方便管理。
    所以,廣親宅(秦王趙廷美子孫所居)、睦親宅(濮王係所居)、親賢宅(先帝兄弟)皆在這北廂。
    而在這北廂,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俗稱‘公主坊’的永寧坊。
    坊內,散落著一個個公主宅邸。
    不過,大宋之製,這些朝廷敕建的公主宅,在公主去世後就會回收。
    隻有太宗第七女,真廟之妹,吳國大長公主的宅邸在公主故去後,朝廷沒有回收。
    吳國大長公主宅之所以沒有回收,是因為吳國大長公主的人生,極為悲苦,所以晚年皈依佛門,出家為尼。
    真廟對這個妹妹極為同情,賜給‘崇真資聖院’匾額,許公主在家修行。
    公主薨去後,朝廷舉哀,真廟特旨許這崇真資聖院依舊保留,成為許多宮廷女官年邁後的榮養之地,也算是給公主積陰德。
    於是,這永寧坊中,也就有幾分禪意。
    時不時就能聽到崇真資聖院中的鍾聲。
    此時,一聲鍾鳴,在永寧坊中回蕩。
    在永寧坊一角,靠近那安遠門的地方,一座公主邸,矗立於此。
    這也是如今,大宋唯一一座公主邸。
    居住在這裏的人,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元豐八年已加封為冀國大長公主的壽康公主與其丈夫駙馬都尉、密州觀察使張敦禮,以及張敦禮的家人。
    壽康公主今年已是三十有六,作為先帝的胞妹,公主性格溫婉,平素不喜出門,隻在這公主邸中,吃齋念佛。
    倒是駙馬張敦禮,是這汴京城內,非常活躍的外戚,其到處活動,廣結人脈,在朝臣中有著不少朋友。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
    張敦禮和過去一樣,從外麵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中。
    壽康公主帶著侍女,將他扶回了內宅,然後和其他大宋家庭的妻子一樣,細心的照顧起來。
    又是拿著毛巾,給張敦禮擦汗,又是端來茶水,給張敦禮解酒。
    等到張敦禮的酒醒了些,公主便柔聲勸道:“張郎今日怎又喝得這般醉醺醺的?”
    張敦禮沒有答話,隻是問道:“秉淵呢?”
    壽康公主道:“大哥兒今日被姐夫接了過府……”
    公主和張敦禮育有一子三女。
    長子張秉淵,年已十四,元豐六年的時候,被先帝親點,選尚先帝第六女,當朝天子的胞妹。
    奈何公主在元豐七年暴病而夭。
    不然的話,以當今天子對其妹妹們的寵愛,張家富貴必可延續。
    不過,當朝天子還是有著兩個胞妹在。
    所以,壽康公主經常帶兒子入宮,到兩宮麵前露臉。
    就是為了給兒子鋪路,以便將來親上加親。
    張敦禮聽到兒子被姐夫王師約接走,不知怎的,很不高興。
    “吾不是早說了,少與那王家往來嗎?”張敦禮氣呼呼的看向壽康公主:“緣何又讓那王師約將秉淵接了過去?!”
    壽康公主無奈的道:“姐夫是官家麵前的寵臣,也是外戚中的楷模。”
    “妾將大哥兒送去,是希望姐夫能多提點一些……”
    “提點……提點……提點個鳥!”張敦禮的臉一下子就拉了下去。
    “到來頭,好處都歸了他王家!”
    “王家的那兩個衙內,現在都是什麽官階了?”
    元豐八年,當今天子即位,旋即因燕國大長公主與先帝同日而去,甚為哀悼。
    於是,當即恩蔭公主二子。
    長子王殊自東染院使為皇城使,拜成州團練使。
    次子王殖,自六宅副使,進六宅使拜利州團練使。
    一天之內,兩個橫行官!
    關鍵,這兩人當時都還隻有二十出頭!
    要知道,多少王子王孫,要爬到這個位置,得磨勘許多年才行!不少王孫,就算頭發都熬白了,也沒能熬成橫行官!
    這也就算了!
    關鍵,王師約還成為當今天子麵前的紅人,多次得到聖旨稱許,以為外戚楷模,當代駙馬模範。
    元祐元年,王師約就從晉州觀察使,進拜鎮安軍節度留後,拿到了節鉞!
    不止如此,王家的買賣,也是越做越大,越做越興盛!
    這次撲買抵當所,據說王師約就和滎陽郡王曹佾一起內定某個抵當所。
    此事若是真的。
    那就證明,王師約將接曹家的班,成為了元祐朝的外戚領袖!
    旁人怎麽看,張敦禮不知道。
    但張敦禮心裏麵是很不爽的!
    憑什麽?
    憑什麽嘛?!
    都是駙馬,都是天子姑父,為什麽王家可以雞犬升天。
    而他張家,卻是原地踏步!
    他不服!不服!
    自然,看王師約是怎麽看怎麽都不順眼。
    偏生,還疊加著自家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質庫,被朝廷強行回收。
    張敦禮對王師約的怨氣,自然越發的大起來。
    壽康公主看著丈夫的神色,隻能是柔聲道:“張郎不必著惱……”
    “母後和宮中的太後娘娘,都與吾說過了!”
    “待過兩年,大哥兒加冠了,就讓他入宮,到官家禦前,當個帶禦器械,以為未來天子心腹之備!”
    但張敦禮對此嗤之以鼻。
    他鼻孔哼了一聲,道:“王家的王姝,今年正月就被特旨除為禦龍第一將第二指揮的親從指揮了!”
    “年底說不定就要入宮,從閤門官做起!”
    “我們家秉淵卻隻是個許諾……”
    “等到秉淵成年,官家也親政了,到時候,說話算話的就是官家了!”
    “以官家對王家的偏袒,我家秉淵恐怕一輩子都要活在王家人的陰影下!”
    王師約,若真接了曹佾的班,成為了外戚領袖。
    他張敦禮和他的子孫,永永遠遠都會被他壓一頭的!
    壽康公主聽著,無奈的歎息一聲:“張郎……”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啊!”
    張敦禮哼哼兩聲,道:“未必!”
    “我瞧當今,這般倒行逆施,惹來天怒人怨,佛祖震怒,降下這般災厄!”
    “恐怕未必能長久……”
    “若有一日宮車……”
    壽康公主立刻捂住他的嘴:“你瘋了嗎?”
    “怎敢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來?!”
    “若叫人傳了出去,全家都要為你牽連!”
    “牽連就牽連!”張敦禮嘴上那裏肯服軟,依舊叫嚷著:“真話難道還不讓人說了?”
    卻是也不敢再提什麽佛祖、什麽災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