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為同一個目標擦槍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晚飯後,江山照舊倒頭就睡。
    外屋飯廳的方桌上,鋪著一大張江海從報社帶回來的大白紙,老二江河開始按照江山準備的照片打底勾畫了。
    好歹在東北畫了幾年的大字報,江河手上大型人物肖像畫的功底,不是一般的紮實。
    尺寸越大越能彰顯其畫功。
    隻一小會的功夫,照片上巴掌大的真由美,已經被放大拷貝到了真人大小尺寸的白紙之上。
    小妹江川在一旁看得眼都直了,一直以來,她隻知道二哥在跟著小哥臨摹小人書。
    沒曾想,二哥本身就是個練家子。
    “嘖嘖嘖,”老大江海也是第一次看江河作畫,他此時才明白家裏原來還有一尊大神
    “你倆真是神了,看來這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你倆身上還是很見成效的。”
    江河沒有搭理他,就這點活對他來說也能算個事?
    不過能有一件幫到家裏的事,江河還是很樂意的。
    江山之前特意讓胡嘯幫忙,衝洗了幾張真由美的全身照,這對譯製廠來說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但也正因為此事,胡嘯知道了江山要幫服裝二廠賣喇叭褲的事。
    這一會,大白紙上的真由美,活脫脫就是一位身穿花襯衫、白色喇叭褲的美女模特。
    “瞧瞧,”江爸看的那叫一個激動“這不就是我們四車間生產的喇叭褲?”
    “你還真別說,”江海也看出些苗頭了“這褲子穿在這小姑娘身上,還真就值35塊了。”
    “是吧?”江爸就愛聽這話“用的都是好料子。”
    江媽雖瞧得好看,但還是覺得沒有豬肉香“換我肯定不買,35塊錢都能抱隻小豬回來了。”
    小妹江川越看越喜歡“爸,我覺得好看,給我買一條喇叭褲吧。”
    “想什麽美事呢。”
    “去去,趕緊學習去。”
    二弟一絲不苟作畫的模樣,看的江海也覺得該做些什麽。
    很快,他抓起一件外套走出了小院。
    此刻,江海隻想找蔡文升盡快把刊登廣告的申請信,連夜寫出來遞上去。
    ……
    晚上九點,一直向外張望的餘文文,終於看見了江山的身影。
    白天在譯製廠的那一幕,令她忐忑了整整一下午,她必須找時間問明白。
    這一會,身穿一件淺藍色襯衫的江山,提著一盒月餅,走的不緊不慢。
    看著江山手中的月餅,餘文文眼一熱,終於又開始給自己帶禮物了。
    正想的美時,卻看見江山徑直走進了發貨車間。
    隨後一句聲音傳出“馬師傅,今兒中秋節,帶幾塊月餅給您嚐嚐。”
    “月餅?”
    馬師傅光聽著就咽口水。
    這個年代即使是在浦江,也隻有在過年時舍得稱盒點心,平時能買個包子油條啥的,解解饞就得了。
    “也不知道您愛吃什麽,”江山把月餅遞給師傅“就挑了幾塊麻油椒鹽、鬆仁豆沙餡的。”
    馬師傅連連點頭“都喜歡、都喜歡。”
    趕明提回家去,家裏的小孫子還不樂死。
    這一會,老馬樂嗬嗬的看著江山,現在這小子三天兩頭就給自己帶吃的喝的,沒想到自己還有收徒的好手氣。
    今天買月餅時,江山特意給老馬挑了一盒,師傅現在對自己護的緊,淩晨三點都舍不得叫醒自己。
    即使江山自己爬起來了,師傅也總把他向後攆“去去,畫你的稿去,這點活我一人就行了,你那算盤珠子都扒不明白。”
    江山知道,馬師傅是想讓自己有更多的創作時間。
    “嚐嚐啊,”江山就怕師傅舍不得吃。
    馬師傅眼一瞪“上班時間吃什麽月餅。”
    兩人正聊著,忽然眼角飄進了餘文文的身影。
    江山轉臉看著她,毫不掩飾不耐煩的表情。
    餘文文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時不時還往老馬那邊看看,馬師傅立刻明白,這是嫌自己礙事了。
    剛準備離開,就聽見一聲
    “老三。”
    江海居然找來了。
    都知道如今報社的總編是江海代職,這一會餘文文緊張的手指,把一縷頭發繞個不停。
    “大哥?”江山直接掠過她走了出去“找我有事?”
    江海點點頭“你這會不忙吧,去我那坐坐。”
    “他不忙,”
    馬師傅替徒弟多了句嘴,向江山使了個眼色“別管這了,趕緊去。”
    “成。”
    直到看著江山倆兄弟的身影在小徑消失,餘文文才悠悠歎了口氣,走出了發貨車間。
    她剛剛認真思考過了,如果江山真肯為了她改變自己,並且越變越優秀的話,還是可以考慮和他談朋友的。
    《浦江日報》的辦公樓內,除了值班編輯的房間,就隻剩江海這間總編室還亮著燈。
    此刻,江海和蔡文升麵對麵扒在辦公桌上,靜靜的看著坐在單人沙發上的江山。
    江海發現對方的眉頭皺了一下,趕緊問道“怎麽樣老三,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江山發現,這份申請報告比上次全麵多了
    【華國的廣告有古老的曆史,在《水滸》時代,武鬆打虎經過的酒館,就亮出了“三碗不過崗“的路邊廣告牌。20年代的浦江,鱗次櫛比的戶外廣告幾乎成了十裏洋場的標誌。】
    【距離1966年8月17日,最後一冊商品廣告在《解/放日報》倉皇謝幕後,已過去了整整13年……】
    江山彈了彈手中的申請信“其它都挺好,不過最好把咱們報社目前的困境,也寫在申請報告裏。”
    “叫苦?”蔡文升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我拿手啊。”
    “那就你來寫,”江海立刻把鋼筆擰開,遞給蔡主編“把咱們報社寫的越困難越好。”
    “本來就窮,都不用添油加醋,”蔡文升此刻已一臉苦樣“就照實寫,咱絕對經得起組織調查。”
    【解放後,報社是第一個不向國家要錢的單位……g後開始年年賠、月月虧,之前賺的50萬全貼進去都不夠,這幾年甚至都在向國家伸手。】
    【如今報社和印刷廠共有265名職工,老少三代住一間房子的不在少數,我們統計這種情況有很多,甚至還有一個單元住兩家都是老少三代的。】
    【現在報社困難,人才都招不到,副刊部的蔡文升同誌,調來之前,還特意寫下了三年之內不要房子的保證書……】
    看到這,江山和江海相視一笑,總編現如今也沒分到房子呢。
    同一個國家,不同城市的兩個陣營,都在為同一個目標磨刀擦槍。
    此時,天京市和平區路邊的一個地震棚裏,《天京日報》的總編正在編委會上據理力爭。
    “現在職工的住房條件非常艱苦,地震近兩年,許多職工住的仍是臨建棚,一個本應自負盈虧的單位,變得年年靠財政撥款養活,怎麽還會給你批錢蓋房?廣告這項業務該恢複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