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破冰時刻來了
字數:5373 加入書籤
“早在幾個月前,沿海幾個城市已經開始流行喇叭褲了。”
江山的話在繼續,兩位哥哥默不作聲的走在一旁。
“其實同時流行起來的還有雞窩頭、墨鏡,男的女的都在穿,可比我們這時髦多了。”
按照老三口中的描述,江海和江河立刻在腦海裏想象了一下。
江海忍不住甩了甩頭“這能好看?”
江河斬釘截鐵“打死我也不穿喇叭褲。”
江山笑了“你們瞧不上他們,他們也看不上我們。”
江山說的沒錯。
此時,與香江一江之隔的幾個城市,隨處可見一些留著長發、身穿喇叭褲、箭頭皮鞋的年輕人。
這幫“潮服”不要命的追求個性、釋放壓抑。
此壯舉,在保守勢力麵前,根本沒眼看。
不男不女、妖裏妖/氣、成何體統?
於是,街頭巷尾忽然冒出一幫大爺大媽,他們也不要命的追求個性、釋放壓抑。
隨後,雙方戰隊開展了激烈的拉扯戰。
總的來說,控場經驗十足的大爺大媽們,始終占著上風。
在他們的造勢下,這幫年輕人的父母、老師開始手持剪刀,守在家裏和學校……
就在這幫小時髦,毫無招架之力的時候,十月到了,《望鄉》和《追捕》來了。
起初,這兩部曰本電影上映沒多久,關於喇叭褲的戰爭,由沿海發展至全國開花。
易鍾天所在的武汗大學校領導,為表高度警惕,特意拉起了醒目的標語
“喇叭褲能吹響向現代化進軍的號角?”
易鍾天立刻一馬當先,聯合一幫學生在標語上回寫道
“請問什麽褲子能吹響?”
內撕的事情一大堆……
當,一個矛盾極速上升到頂端時,它就會由峰值轉向穀底。
真正救了這幫年輕人的,卻仍是《追捕》和《望鄉》。
但,解決問題的幕後助攻手,卻是媒體。
此時,巴/金在《大工報》發表的文章“談談望鄉”,已經從側麵為喇叭褲發聲了。
……
江山看了眼身邊的大哥,嘖著嘴說道
“說起來,你也是一報總編,麵對多元化的社會,這點包容心都沒有?”
江海可不承認這點“他們想穿就穿,我又沒攔著。”
江山“沒攔著也沒支持啊。”
江海“我幹嘛要支持他們?再說他們穿不穿喇叭褲,關我什麽事?”
話音剛落,江山和江河同時腳步一停,直直的看著老大。
繼續向前走了兩步,才反應過來的江海終於悟了
“得,還真與我有關了。”
他此時才想起,就在十多分鍾前,他也是喇叭褲團隊的成員之一。
說話間,兄弟三人走到了南/京東路市圖書館的大門前。
腳步再次停下。
此時已經過了晚上十點,可圖書館裏仍舊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這些人大都20歲左右,滿臉都是焦慮也滿眼充滿希望。
今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二年,也正是這一年,國家陸續恢複增設了55所高校。
年輕人的學習熱情,史無前例的高漲。
“這幫人為了搶一個圖書館的好位子,”
這次,江海開口道
“大清早6點,就自備幹糧來排隊了,一呆就是一整天,為了不上廁所,連水都顧不得喝上一口。”
江河和江山點點頭,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
二哥江河有些想不通“他們幹嘛不在家學?擱這湊什麽熱鬧。”
“也許是圖這的學習氣氛好吧。”江海感歎了一句。
江山立刻嗬了他一聲“你們報社的記者都是幹什麽吃的?”
浦江的這點事都打聽不明白,當真是小報抄大報習慣了?
“這還用打聽?”江海奇道
“打去年就恢複了高考,全國學生都在卯足勁的加班加點,連媽都知道的事,你不知道?”
江山沒再說什麽,隻覺得《浦江日報》虧的有理有據。
三個人加快了腳步,反正已經遲到了,江山連麵都省的露了。
隻在進了總編室後,用內部電話給馬師傅招呼了一聲。
順便請他老人家幫忙,將抽屜裏的一疊舊報紙交給蔡主編。
這一會,江家的兄弟三人,分別坐在總編室的不同方位上。
老大江海看著江山,雖有一肚子疑問,但見他一副默不作聲的樣子,也跟著不說話了。
心裏估摸著,這小子應該在等蔡文升呢!
第一次來到報社的江河,這一會默默打量著整間辦公室。
雖很簡樸,但依然令他有些局促。
江山依舊坐在一張罩著灰白布套的單人沙發裏。
看了會當天的《浦江日報》後搖了搖頭,道
“現如今的新聞是越來越沒意思了。”
“怎麽?”江海反問道“你就這麽盼著國/家出點大事?”
“我可沒說國內。”
“國外也不成啊!”江海的手裏也有一份報紙“再說現在能有什麽大事?”
江山合上了手裏的報紙
“老大,你是一社之長,廣告業務說話就要重啟,知道那些廠家是靠什麽選擇廣告的投放點嗎?”
江海再不濟,這個知識點還是明白的“當然是看報刊的發行量。”
“在浦江,咱們報的發行量能拚的過誰?”
“……”江海看著江山的雙眼“老三,你今晚把我叫來,究竟想說什麽?”
“你即是我的大哥,也是我的領導,”江山同樣看著對方“我想讓你支棱起來!”
此時的江海開始掂量,難道江山也懂運營報社?
難道之前這家報社,不是自己支棱的?
也對,畢竟還虧著呢!
“說說吧,”江海試著問道“我該怎麽支棱?”
“首先,新聞單位可不是蹲辦公室的活,必須主動出擊,”
江山直擊要點“新聞新聞,報紙的命門。”
江海剛想點頭,卻聽見江山又說
“熱點熱點,群眾的看點。”
江海頓時愣住了!
報紙緊跟時事話題,作為一位新聞人,這道理已經遺忘多久了
“我知道你說的意思,但……現在還沒到時候。”
江海畢業後就被分配到《浦江日報》。
這些年,他學習的那些新聞媒體知識,隻限於書本,從未實踐在具體工作中。
因為當時的新聞環境不允許。
“其實已經到時候了,”江山一字一句道“隻是你沒注意到。”
此時,已經在門口站了一會的蔡文升走了進來。
剛剛江家兩兄弟的對話他也聽見了。
這一會,蔡文升將手上的一疊報紙遞給了江山。
江山直接在大哥的辦公桌上展開報紙。
總編室的其他人,不約而同圍在了他的身邊。
隨後,江山開始紙上談冰。
“任何冰封已久的河床,在徹底解封前,都會有一絲絲細微的碎裂,”
江山指著桌上《仁民日報》的一條新聞,說道
“這是今天早上下班前,我剛看到的一條新聞……”
與此同時,遠在燕京的柳傳至,也同樣注意到了江山所說的這條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