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福將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江山覺得有點奇怪,道:“浦江譯製片廠還有木工室,我怎麽沒見著?”
    古錚錚笑了:“哪有什麽木工室,其實就是道具室,平時做一些劇情裏需要的同聲道具。”
    江山笑著搖搖頭:“別說,胡廠長還真挺仗義的。”
    “那是,”古錚錚也這樣認為:
    “他可真是虎,但也正因為如此,手底下的一幫人各個都向著他,那個去木工室的,還真給老胡做了個五鬥櫥。”
    “嗬嗬嗬,”江山忍不住笑了出來:“又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手藝人。”
    古錚錚指了他一下:“對,就和你一樣。”
    30房間的幾位全跟著笑了起來。
    “古台,”江山趁著古錚錚的心情不錯,試著問了一句:“明天能去玻璃廠那條街逛逛嗎?”
    張路立刻好心提醒江山:“江山同誌,玻璃廠那一片沒什麽好玩得,不如我領你去爬長城吧。”
    “你知道什麽,”古錚錚瞥了眼張路:“人家小江同誌,是想去玻璃廠看看字畫。”
    江山猛點頭:“嗯嗯嗯。”
    “那可不巧,”張路似乎常來燕京:“玻璃廠前陣子就拆了,好像那一片正在整體改造。”
    江山:“……”。
    的確是不巧。
    不過,仔細想想也沒什麽,江山其實就是想去看一眼,當下這個年代的榮寶齋,裏麵的陳列究竟有多經典。
    說起榮寶齋的大名,估計人人都能說上幾句。
    畢竟是間,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紛紛在那設有專櫃的字畫店。
    但,最令江山記憶猶新的倒不是榮寶齋的字畫,而是他們家兩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掌櫃。
    都說榮寶齋當年是靠賣筆墨紙硯興旺起來的。
    其實不然,要說做筆墨紙硯的買賣,打康熙開始玻璃廠的整條街上,比它家規模大的不在少數。
    真正令榮寶齋拔地而起的,其實是“五三”,也就是曆代的官卷。
    這一壯舉,徹底將莘莘學子都吸引了過來,自然筆墨紙硯也順帶在榮寶齋一塊買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科考用的官卷紙張,和奏折,原本就是榮寶齋供得貨。
    沒說的,又是一出典型的官商同樂。
    在這之後,榮寶齋來了一位叫莊虎臣大掌櫃,他就更牛了。
    賣什麽文房四寶啊,直接辟出半個店麵,做起了名人字畫的中間商。
    店裏的流水,一下就拉了起來。
    要說這榮寶齋的運勢,可不是一般的順。
    有前任掌櫃置辦下豐厚的家裏後,又有後任掌櫃誤打誤撞的保全。
    而令江山最感興趣的就是後來這位掌櫃。
    19年,300年的老字號“榮寶齋”轉為國營,侯凱被委任為第一任經理。
    這位掌櫃來了之後,覺得榮寶齋沒有人民的氣質,立即對它做出了整改。
    先是卷起了店裏牆上陳列的名人字畫,該入庫的入庫,該封箱的封箱。
    然後,擺上一水的蘇太宗等大胡子的半身塑像。
    接著,將貨架上的文房四寶,也裝箱入庫。
    全部換成廉價親民的文化用品、胖娃娃年畫、抗戰故事小人書。
    最後,將櫥窗裏齊老的一副花卉摘下,換上了一副氣宇軒昂的《滿江紅》。
    一切就緒後,十年來了。
    玻璃廠一條街店店自危,唯有“榮寶齋”高高掛起。
    之前,每天必到“榮寶齋”的大家,幾乎團右。
    而榮寶齋在侯凱的英明領導下,不但沒受任何衝擊,還專心在大會堂裏,創作了一幅巨型壁畫《江山如此多嬌》。
    再次,拿到了一塊免死金牌。
    這才保住了“榮寶齋”庫房裏,價值連城的曆代書畫,和一批稀有的文房四寶。
    要知道,那個時候,榮寶齋已經屬於國家的財產,侯經理可一點都不敢大意。
    原本,江山還想去看一看,當下的榮寶齋又是個什麽樣子,沒想到正好趕上了玻璃廠整改。
    另一邊,古錚錚看著江山逐漸失望的眼神,安慰道:“小江同誌,你不就是想看看字畫嘛,明天去曆史博物館,也是一樣的。”
    江山驚喜道:“能看見?”
    古錚錚笑著點點頭:“放心吧,年輕的同誌去參觀學習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周台長已經幫你打好招呼了,明天我們直接過去。”
    江山越聽眼睛越亮。
    記得這個檔口,曆史博物館還沒有設立外賓展廳。
    之後,即使到了79年,也隻有外賓可以在專門的展廳,或者“榮寶齋”店裏買到近代作家的畫作。
    偶然的一次機會,侯凱在老/舍的點播下,明白了無論是“下裏巴人”還是“陽春白雪”,都是要吃飯滴。
    1978年,榮寶齋連職工的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侯凱回過味來後,趕緊四處奔走。
    這位福將,再一次踏準了局勢。
    沒費多大力氣,有關部門不但宣布恢複了近代畫家的稿費,還做出了向外賓售賣近代作家畫作,創收外匯的通知。
    不過,江山同誌對那些近代作家的字畫,倒是一點邪念都沒有。
    主要還是為了觀摩學習。
    這一會,江山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看向古錚錚道:“古台,辛苦您了,趕緊去歇著吧!”
    30房間裏的另外兩位,早有此意,他們對那些個玻璃廠和博物館都沒多大興趣。
    ……
    第二日,早上八點。
    當燕京電視台的小汽車,又停在廣電招待所的門前時,浦江電視台的一行人,已經在樓下等著了。
    此時,他們四人正站在人行道上,看著一塊街邊的“高考落榜生專欄”。
    1978年,高考公布成績後,燕京市設立了不少這樣的專欄。
    主要是留給落榜生宣泄情緒用的,有點像後世大學裏的“吐槽牆”。
    頭一天剛來時,還沒這麽些文章,今天再一看,已經沒多餘的空地了。
    江山仔細掃了幾眼,幾乎看不見什麽吐槽的小作文。
    放眼望去,全都是落榜生為自己加油的宣言。
    滿牆皆是正能量。
    “小張,”古錚錚指著牆說道:“這都不知道趕緊拍,多好的新聞素材。”
    張路趕緊拿出相機,對著專欄牆摁下了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