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全國最早的影視讚助商

字數:7376   加入書籤

A+A-




    “你?”王扶林疑惑的看著江山。
    起初,他並沒有太注意眼前這位年輕的記者同誌,隻是出於禮貌和他招呼了一聲。
    直到此時聽他說出了這句話,才開始認真打量了一眼。
    清爽幹練,笑容可掬,這一會看向自己的目光清澈透亮。
    還沒等自己有任何反應,小同誌又緩緩說道:“最近上映的電影《保密局的槍聲》,您一定看過了吧。”
    “這是自然,不但看過,還連續看了好幾遍。”一提到《保密局的槍聲》,王扶林立刻就來精神了。
    周也明隨即介紹道:“台裏為此還開了一個小型研討會,專門把這部電影拿出來分析探討了一番。”
    “劇本好,演員也好,”王扶林忍不住誇讚:“雖然是黑白電影,但畫質一點不輸其它彩色電影。”
    王導口中的這些優點,江山當然心知肚明。
    但,他最想表達的是:“王導,您注意到電影裏的服裝了嗎?”
    “你要是不提,我也正想說呢,”王扶林一臉羨慕的說道:
    “看了那麽多戰爭係統電影,就這部電影裏的戲服最符合曆史原貌,無論是敵軍、還是我方地下黨,裏裏外外無一不講究。”
    看著尚不了解實際情況的江山,周也明似乎已猜到了他口中的解決方法。
    之前,他替江山牽線采訪過《保密局的槍聲》的導演常彥。
    對這部電影裏的戲服來曆,相信江山應該也一清二楚。
    周也明搖搖頭苦笑了一下:“小江啊,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了,是不是瞧上《保密局的槍聲》電影裏的戲服了?”
    唉,這小子能想到的,他們這些老幹部能想不到?
    經周台這麽一提醒,王導才恍然大悟。
    下一秒,他也歎了口氣:“小江同誌,伱有所不知,在我們剛敲定劇本的時候,周台第一個聯係的就是常彥導演。”
    雖然江山想得並不是這辦法,但這的確是個最佳方案:“常導怎麽說?”
    “他倒是想借,可他們單位在電影還沒拍攝結束,就已經提前將戲服安排給了另一部電影。”
    “可惜了,”江山都在替他們咂嘴。
    目前國內的電影類型,也就《保密局的槍聲》最貼近《敵營十八年》。
    兩部劇都是敵後諜戰片,也同樣會出現大量國軍將官的戲服。
    這幾年,國內各大電影廠拍攝了大量反映抗日及解放戰爭的電影。
    但在這些電影之中,敵軍的戲服就沒怎麽像樣過。
    既然是敵軍,怎麽可以穿戴整齊?
    從演員到服裝,隻要是反派必須是一副弱不禁風、鬆散頹廢的樣子。
    軍服也必須破衣爛衫,怎麽沒有精神樣就怎麽捯飭。
    不然,長影廠的《保密局的槍聲》,也不會把大量的拍攝經費花在製作戲服上了。
    1979年,建國30周年期間,上映了20多部抗戰題材的電影。
    但,大多沒見到多少水花。
    倒是符合曆史穿戴的《保密局的槍聲》,在7月1日上映後,就立刻掀起了觀影大潮。
    等到明後天,電影的熱度再上一個台階的時,《東方都市報》上也將趁熱刊登出關於《保密局的槍聲》的拍攝內幕報導。
    “其實,我想說得辦法不是它,”
    江山邊說,邊給老同誌們遞煙:“周台長,《鐵臂阿童木》的動畫片談的怎麽樣了?”
    忽然岔遠的話題,讓周也明愣了一下。
    就著江山手裏的火柴點完煙後,他緩緩了吐出了一串煙霧:
    “談得差不多了,其實也挺簡單的,每周播放一集動畫片,前後放一遍卡西歐的廣告,主要是咱們這邊的程序還沒走完,年底應該差不多了。”
    一部60年代的日本黑白動畫片,都已經快淘汰了,居然還能來咱們國家迎來第二春。
    卡西歐的便宜,占大發了。
    “您二位知道嗎?”江山開始說正事了:“其實《鐵臂阿童木》早在上映播出之前,就開始收廣告費了。”
    “播出之前?”
    “還沒上映,誰會付給它廣告費?”
    “日本有一家明治食品廠,生產的糖果一直打不開市場,”江山給二位領導,科普資本主義的經商之道:
    “《鐵臂阿童木》的製作方就找了過去,隻要食品廠願意提前支付廣告費,等日後動畫片播出時,就在片尾加上固定的廣告字幕。”
    手塚治蟲還允許明治將《鐵臂阿童木》的動畫形象,印製在糖果盒的外包裝上。
    此舉一經麵世,直接將明治送上了日本糖果銷冠的寶座,並綿延十年之久。
    原來廣告還可以這樣做,王扶林當即就聽懂了江山的建議。
    先將廣告費收上來,補充進拍攝經費。
    等電視劇播出時,再給對方打廣告。
    不就是在片尾多打幾行字幕嘛,既然國內已經允許開展廣告業務了,想必此舉也不是什麽難事。
    但,他並沒有搶先開口,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周也明。
    周也明太了解江山了,他倆就是因為廣告才結下的緣分:“你說得意思是?”
    “既然《保密局的槍聲》可以定製高質量的戲服,那咱們電視台也可以這麽幹,”江山就是這個意思:
    “經費緊張沒關係,找一家願意提前讚助廣告費的企業,不就得了。”
    “還能提前收廣告費?”周也明第一次聽聞這樣的操作。
    “的確是個辦法,”王扶林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企業願意。”
    周也明也有同樣的擔憂:“上哪找這樣的單位,畢竟還要提前支付廣告費。”
    一直在等這句話的江山,緩緩說道:“我這倒有個合適的企業,一會打個電話問問去。”
    “真有這樣的企業?”周也明再次確認:“你可要和對方講清楚了。”
    越聽越精神的王扶林,此刻有些迫不及待了:“既然這樣,那還等什麽?”
    江山舉起了手裏的半截香煙:“這根煙抽完,我就去打電話。”
    “別麻煩了,”王扶林直接搭著江山的肩膀,將煙拿過來一把摁滅:
    “小同誌幹事應該雷厲風行,像我,說拍連續劇就拍連續劇,一個月也不帶等的……”
    看著老王著急的模樣,跟在後麵的周也明,無聲的笑了笑,都不容易啊!
    1979年的央視,用捉襟見肘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去年,剛組建的戲劇組,拍攝了第一部單集電視劇《有一個青年》。
    劇組直接在剛入學的表演係裏,找來了張鐵林和方舒擔任男女主角。
    從演員到拍攝地沒花一分錢,三百塊錢的製作費拍的跟玩一樣。
    到了今年,時任戲劇組導演的王扶林,跟著廣電前往英國bbc參觀學習。
    在此期間,發現了一件讓他感覺很新鮮的事情。
    那就是英國的電視台,竟然把本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一些作品,統統搬上了電視熒屏。
    而且,還都改編成了電視連續劇的形式。
    更不可思議的是,bbc還將其它國家一些流傳於世的名著,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莫裏哀的《偽君子》……都改拍成了電視連續劇。
    不僅在本國電視台播放,還在全世界發行。
    這樣的輸出模式,無疑讓bbc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於是,拍攝一部電視連續劇,就成了王扶林回國後的首要任務。
    接近下班時分的台長辦公室裏,周也明和王扶林一聲不響的坐在沙發上。
    在他們眼前,江山同誌正在與浦江汽水廠的業務經理通電話。
    “五百塊一天的廣告費,你現在上哪找去?”
    “《解放日報》早過1200了吧。”
    “這可是央視,麵對的可是全國。”
    “我們報社的推廣策劃你還不放心?全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首家讚助企業,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們幸福可樂……”
    其實,幸福可樂的葉經理,早在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就同意了江山的提議。
    9集電視連續劇,500元一集的廣告費,想想也就幾千塊錢的事!
    江山之所以這麽說,是想讓雙方都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曆一場史無前例的影視廣告合作。
    也可以從側麵告訴周也明,不是電視台得了《鐵臂阿童木》的便宜,而是對方占了他們的光。
    1979年,包括央視在內的電視台,廣告費還不到主報和廣播電台的一半。
    當然,外企另當別論。
    改開初期,內外的收費差距,十倍都不止。
    直到1981年開始,全國激增的電視機擁有量,才扭轉這一玄幻的局麵。
    電話剛放下,王扶林立刻開口問道:“是幸福可樂?”
    “對,”江山笑嗬嗬的點點頭:“他們本就想來燕京開展活動,讚助您的《敵營十八年》正好合適。”
    “對方應該同意了吧,”周也明笑道:“聽你這麽一解釋,換我也會答應的。”
    “推銷嘛,還不得把這事誇得像朵花一樣。”
    戲服的問題一解決,王扶林頓時輕鬆了不少。
    這一會,他再看向江山,隻覺得越看越靠譜:“還別說,年輕人的腦子就是好使,不過,你是怎麽想到這辦法的。”
    三個人此時紛紛落座,正在點煙的江山還沒來得及開口。
    就聽見周也明替他說道:“老王,你知道這小子是誰的朋友嗎?”
    他這話一說完,江山也疑惑的看向了他。
    這和他朋友有什麽關係?再說,他究竟是誰的朋友?
    周台滿眼笑意的看了看二位:“大地廣告的餘慶涵,還記得嗎?”
    王扶林當然記得:“《鐵臂阿童木》的介紹人唄。”
    “小江和餘老的女兒,是好朋友!”
    “噢!”
    江山也跟著:“噢~”
    原來周台是這個思路,不過能這樣想也不錯。
    “小江同誌,”夾著一支煙的王扶林,此時滿臉慈祥:“你也是浦江人?”
    一聽這話,江山試著問道:“王導也是?”
    “這還真是巧了,我當年離開浦江的時候,還沒你大呢。”
    “知道嗎小江,”周也明趕緊笑道:“王導當年畢業分配到燕京廣播局時,是陳老總親自去車站送行的。”
    “這麽牛?”江山著實沒想到。
    “又不是送我一人。”王扶林當即擺了擺手:“不過要說起來,陳老總可一直都在為咱們國家的影視發展出策出力。”
    周也明點了點頭:“《南征北戰》之所以能這麽成功,除了有擔任曆史顧問的粟大將,還離不開參與編劇工作的陳老總。”
    拍攝於1952年的《南征北戰》,劇本由陳老總在火車上親自改編而來。
    誌願軍群演,真槍實彈的上陣,讓影片成了日後不可複製的經典。
    “最值得一說的是,”王扶林特意提了一嘴:“這部劇的戲服,也都是真家夥。”
    “那數量可不少,”江山稍微一想,都覺得了不得:“這麽多製服都上哪去了?”
    “你說呢,”王扶林的眼皮一耷拉:“我軍的自然都在,可敵方製服可就慘了。”
    “也是,整整十年啊!“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