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發災難事故類新聞

字數:8729   加入書籤

A+A-




    “江山,”
    “嗯?蔡編,”
    剛跑下二樓,就看見蔡文升也腳步匆匆的走了過來。
    還沒等江山開口,對方就一把抓住他問道:“這時候把咱們一塊叫到辦公室……出什麽事了?”
    “沒聽說啊,”江山也是一臉懵:“我還想問你呢。”
    二人腳步一停,互相看了一眼。
    然後,不約而同的加快了步伐。
    三步並兩,來到總編室門口時,發現新聞采編部的榮斌已經坐在了裏麵。
    這一會,總編江海和他全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
    “這是怎麽了?怎麽都這表情?”
    江山在自己的老地方坐了下來,如今隻要是有他參加的會議,必定會給他留一隻沙發。
    眼見人已經到齊,江海微微看了榮主編一眼。
    原本與江海麵對麵坐著的榮斌,立刻轉身看向剛落座的二位。
    “剛剛收到的消息,”榮斌站起身,將手裏的新聞稿遞給了江山:“本市一輛26路無軌電車,開翻了。”
    “翻車了?”江山快速閱稿中:“有人受傷嗎?”
    “有,但不清楚具體人數,我們的記者正在趕往醫院的路上。”
    “有說什麽原因翻車嗎?”蔡文升緊張道。
    “電話裏隻說了個大概,”榮斌皺著眉說道:“好像是為了避讓幾個騎車的。”
    如今的道路交通還沒後世規矩。
    紅綠燈的變化,還得依靠坐在交通崗亭裏的交警手動完成。
    “哎呀,嘖嘖嘖。”
    “也不知道這車有多滿。”
    “坐26路的人,一直都不在少數。”
    “當時的過程,一定有不少群眾看見了,”江山提醒了一句:“得讓咱們的記者多采訪幾位。”
    榮主編聽得一愣,剛剛電話兩頭的人都很緊張,好像還真忘了這茬事了。
    江山一見對方的表情,就已經明白了7、8分:“照片呢?拍照片了吧?”
    “當然,人都去現場了還能不拍照,不過,”榮斌扭頭看了江海一眼:
    “現在不是有沒有圖片的問題,而是這條新聞能不能登出去的問題。”
    “嗯?這麽爆炸的新聞怎麽……”江山的話剛說了一半,自己個也醒了過來:
    “嘖,你說得沒錯,還真該好好想想,能不能登出去。”
    直至現在,國內還從沒有一家新聞單位敢刊登任何災難、事故性新聞。
    一時間,江山倒把這茬事給忘得一幹二淨。
    這一會的總編室裏,一片靜悄悄。
    隻聽得見窗外梧桐樹上知了知了的吵吵聲。
    其實,這一會不隻是《東方都市報》、《浦江日報》這些市字頭刊號的報社。
    就連《文會報》、《解放日報》這樣的大家,也都在會議室裏討論這個問題。
    半響,一直處在沉默中的江總編,才喃喃說出了一句:“這會也沒外人,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榮斌是新聞采編部的頭把交椅,麵對此刻的新聞環境,他最有發言權:
    “反正我是想把這篇稿子給登出去。這麽長時間了,副刊板塊和廣告板塊早就辦的有聲有色了。
    就我們這新聞版麵,除了些民生快訊,其餘的依然和大多數報紙上的大同小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江海能不清楚這些:
    “新聞能翻出什麽花樣,每天發生的事就這麽多,各家報紙可不就刊登的差不多嘛。”
    江山點了點頭:“照目前來看,還真是如此。除非在各市建立通信站,但以咱們報社目前的財力來看,還是有些吃力的。”
    不過據江山了解,浦江電視台自打聽了他的建議後,已經在著手籌備通信站的事了。
    江海吹了吹茶杯裏的浮沫:“你二位的意見呢?都來說幾句。”
    “怎麽說呢,我覺的這事得分開論,”蔡文升還真走心了:“關鍵現在還不知道乘客的受傷情況。”
    榮斌眼一抬:“有區別嗎?”
    “當然,”
    身為在座最年長的一位,蔡文升覺得可以分兩步走:
    “如果26路公交車上的乘客隻是受傷,咱們就可以把這條事故新聞刊登出來,可……一旦發生了涉及人命的事,那就不一樣了。”
    此一時、彼一時。
    相比後世那些恨不得天下大亂的媒體。
    這一會的新聞單位,卻絲毫不敢碰一些激烈的事故新聞。
    蔡主編這番言論一出,江山的嘴角當即露出了一絲微笑。
    到底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同誌,別看辦副刊時敢拚敢撞。
    一旦涉及到政治層麵,立馬就規規矩矩立正站好。
    “大家可別忘了,咱們是一家新聞單位,”江山同誌可是位合格的媒體代言人:
    “隻要它是條有價值的新聞,《東方都市報》就不能錯過。”
    “這條新聞可相當有價值,”江海敲了敲桌麵,依照他目前的想法,直接就能敲章過稿了。
    “這麽說的話……咱們就不用考慮事故的輕重了?”聽了蔡文升的話後,榮斌也開始慎重了。
    畢竟他才是《東方都市報》新聞采編部的直接編稿人。
    在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敢率先刊登災難事故性新聞的前提下。
    如果貿然行動的話,還真不知道宣傳部會做出哪些反應。
    蔡文升堅持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還是該考慮的,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是該跟著黨報走。”
    “當然得考慮事故的輕重,”江山繼續道:“但,僅僅是作為該把這新聞放在頭版的榜眼,還是偏下的位置。”
    “頭版?還榜眼?”這倒是江海沒考慮過的問題。
    江山強調道:“論新聞價值,今天誰能比得上它。”
    辦公室重新恢複了靜音狀態,隻聽得見江總編一下一下敲擊桌麵的聲響。
    “說是這麽說,”江海緩緩說道:“但也不一定非得登在榜眼吧,如果真出現人命事故的話……”
    上麵的臉還是得顧著的,畢竟是自己的頂頭上峰。
    “這個不用擔心,”江山對此老有經驗了:
    “咱們可以這樣描述:事故發生至今,目前具體傷亡人數未知,我方記者正在不斷發回報導。”
    “嗯?”
    “還能這麽寫?”
    “怎麽不能這麽寫,”江山繼續解釋道:“這樣一來,之後的幾天,人民群眾還會繼續關注咱們報紙。”
    在座人精的雙眼,齊刷刷的一亮。
    “這寫法不錯,”蔡文升笑道:“很安全。”
    “沒錯,即不違背事實,也不違背良心。”
    “就這麽寫,我也覺得特別合適。”
    1979年8月12號,《解放日報》上一條爆炸性的新聞,突破了國內災難事故新聞不能公開見報的禁區。
    這條新聞就是目前東方都市報社,正在討論的《浦江市出現26路無軌電車翻車事故》。
    自此之後,全國所有媒體方才放開了手腳。
    從之前表彰匯報性的新聞,走上了挖掘各方糟心事的漫漫長路。
    大家正說著,總編辦公室裏的電話響了起來。
    江總編穩穩的抓起了聽筒:“喂……我就是江海,你直接說就行……”
    一番我問你答後,江海同誌在放下聽筒的同時,也舒出了一口氣。
    “榮編,剛剛就是記者在醫院打來的電話。”
    “他怎麽說?”
    “目前是個什麽情況?”
    “有沒有傷亡?”
    麵對各位的提問,江總編統一回複道:“這數字說來還有點蹊蹺,26路車翻了後,一共傷了26位乘客。”
    “沒鬧出人命?”
    “問好幾遍了,肯定沒有。”
    榮斌的一顆心終於安了:“那就直接登在榜眼?”
    “可以,”江海點點頭:“這篇稿就這麽定了,一會你親自去寫。”
    “好,肯定不會耽誤編前會的。”
    “嗬,這事總算是有著落了,”江海同誌撐了撐腰:“接下來,就該等著瞧各方領導們的反應了。”
    “你還真別說,我現在就開始緊張了,”榮斌笑了笑:“也不知道宣傳部會是個什麽反應。”
    “沒事的,”江山安慰道:
    “說起來,也不過是條新聞,你一會編稿時別忘了提醒人民群眾注意交通安全,筆峰一轉也就轉移群眾視線了。”
    “群眾視線?”江海用筆指了指老三:“聽你這意思,咱們的新聞稿還能引導人民群眾的關注方向?”
    “那當然!”
    在新聞訊息緩慢、單一的年代。
    人民群眾對新聞單位的信任度,還真就能做到:說什麽全都聽,寫什麽全都信。
    這一會,《東方都市報》的總編室裏,氣氛終於輕鬆了下來。
    城市另一邊的《浦江日報》社,卻陷入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中。
    “行了,都不要再說了,”
    麵對各位主編的口舌之爭,總編魏遠行用力頓了頓手裏的白瓷杯:
    “又不是什麽非登不可的新聞,有什麽可吵得。”
    “魏總編,一旦錯過,咱們報社就沒了先機了。”
    “不過就是一場事故而已,不登也罷,”魏總編擺了擺手,皺著眉道:
    “我可不想讓它成為咱們浦江日報社的新聞事故。”
    “總編說得沒錯,這事可跟登廣告不一樣。”
    “可就怕別家報社會……”
    “行了,這事就不用再議了,”此時,魏遠行更在乎的:
    “既然說到了其它報社,我這倒有件更重要的事,吳主編你先說。”
    “好的,”
    副刊部的吳主編,看著幾位同事說道:“咱們副刊版上的連載,還有三天就要結束了。”
    “《張大娘家的老母雞》?”會議桌對麵的編輯,苦笑道:“我的天,總算是登完了。”
    “接下來該連載哪篇?”魏遠行沉著臉問道:“我想先聽聽大家的建議。”
    吳主編其實早已經有了些想法:“說句實話,《東方都市報》上的連載,還真是挺精彩的。”
    “那沒辦法,《潛伏》本就是江海弟弟寫的書,想拉也拉不過來。”
    大多數的同誌,對兩家報社的淵源全都知根知底。
    就現在,兩邊的同事還時常有聯係。
    吳主編繼續:“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思路啊。”
    魏遠行果斷問道:“這話是什麽意思?”
    “你們仔細想想,”吳主編故作神秘道:“在《潛伏》之後的那篇《黎明之前》是托了誰的福才火起來的?”
    “這個我知道。”
    “這事誰不知道,《保密局的槍聲》唄,《黎明之前》就是這部電影的原著。”
    “沒錯,”吳主編笑了起來:
    “我仔細研究過《東方都市報》的副刊版麵,發現上麵越是吸引讀者的文章,就越是與最近播放的電影有關。”
    “你說得這些我也發現了,”其中一位編輯點了點頭:
    “不瞞大家,我現在天天都會買一份《東方都市報》,它上麵的一些文章還是挺吸引我的。”
    “要這麽分析話……”其實,魏遠行也在看對方的報紙:“咱們之後的連載,也可以走這條路。”
    “還是總編英明,”吳主編感歎道:“我還沒說,您就已經想到了。”
    “嗯,”魏遠行微笑著點點頭:“你接著說。”
    “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總結下來就一句話,無非就是乘了電影的東風。”
    “你不會也想去乘電影的東風吧?這可不容易。”
    “其它的東風咱們打聽不來,”吳主編的嘴角早已經合不攏了:“但,浦江電影廠的東風還是乘得上去的。”
    “怎麽說?”魏遠行的雙眉一挑,趕緊追問。
    “據我了解,浦江電影廠今年拍攝了一部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
    “科幻電影?你想找這部電影的原著。”
    “我倒是想,”吳主編還真找來了:“可惜它隻是一部中篇,估計都撐不了一周的時間。”
    “撐不了一周?”魏遠行當即變了臉色:“說了半天跟沒說一樣。”
    “但我們還是可以按照這個方向走的呀。”
    “怎麽走?”
    “大家請看,”
    說到這,吳主編從手裏的文件袋裏取出了一本書:“這是剛剛獲得全國科學文藝作品一等獎的。”
    眾人紛紛伸頭一看:“《小靈通漫遊未來》。”
    “噢,”魏遠行頓時就明白了:“聽你這意思,是準備連載一部科幻題材的了?”
    “對,”吳主編重重點了點頭:“據我了解,國內目前還沒有哪家媒體刊登過科幻呢。”
    “這個決定很好,”魏遠行越聽眼越亮:“相比其它,我更喜歡這種首發。”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