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直響個不停的訂書電話

字數:8925   加入書籤

A+A-




    第240章 一直響個不停的訂書電話
    活了大半輩子,連招待所都沒去過幾次的江爸江媽,今天可算是開眼了。
    “這可比電影裏演的還要漂亮啊!”
    “和平飯店是浦江第一座五星級酒店,肯定要比電影裏高級些。”
    這一會,江山也在四處打量。
    連他都沒想到,許局長給自己安排的竟是一臥一廳的套房。
    終於,踏入了四下無外人的領地後,老兩口領著倆孩子,每個地方輪著溜達,每扇櫥門挨著拉開。
    看什麽都覺得新鮮!
    但要說最吸引他們的,還得是衛生間。
    啪~
    江媽拍了下大腿:“早說這能洗澡,我就該把衣服帶過來了。”
    “是呀,”江山也跟著道:“我怎麽把這事給忘了,在這洗澡多方便。”
    “算了算了,”江爸正在陪小白玩電吹風:“這都幾點了,還洗什麽!”
    很快,一家人就把洗澡的事,丟去了一邊。
    齊齊整整趴在房間外的露台圍欄上,俯瞰著不遠處的黃浦江。
    此時已近晚上九點,外灘的燈光依然明亮。
    江麵上大大小小的船隻,仍往來穿梭。
    如果沒回到這個年代,打死江山也不會相信,1979年的黃浦江上,竟已經有了載著外賓的觀光遊覽船了。
    “三叔你看,”江小白指著江麵跳著腳:“大輪船。”
    “真大,”江山陪著孩子誇了一句:“想坐船嗎?小白。”
    “想!”江小白笑著點頭,恨不得馬上就坐上去。
    “我也想。”一旁的江小魚似乎有點害怕,始終抓著奶奶的手。
    “好,”江山也想坐趟遊船玩玩:“改天三叔就領你們坐船去。”
    “好~”
    “好哦!”
    “老三呀,”江爸嗬嗬笑道:“如果方便的話,我也想上去坐坐。”
    “嘖,”江媽立馬白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還跟孩子湊什麽熱鬧,別難為老三了。”
    “嘿,我也就這麽一說,”江向南指著江麵說道:“那上麵別提有多冷了,請我去還不一定去呢!”
    “三叔我不拍冷,”江小魚趕緊表示。
    江小白也把小手舉的高高的:“我也不怕冷。”
    “那行,”江山越看越想笑:“我就帶兩個不怕冷的去坐船!”
    “好哦!”
    “坐大輪船嘍!”
    江小白笑眯眯的臉上,一串清鼻涕流了下來。
    江小魚眼疾手快,趕緊拿起別在小白胸前的手帕,一把擦了個幹淨。
    “還說不怕冷,這鼻涕都凍下來了。”兩位老人趕緊摟緊了兩個小家夥:“今天你三叔領你們住酒店,開心嗎?”
    “開心!”
    自打大哥離婚後,小魚和小白一直都由江爸江媽照顧著。
    可真吃了不少苦,好在今年趕上了老江家的大躍進時期。
    不然,指不定要添多少根白頭發呢!
    一並排的兩間套房,可把江家的老老少少歡喜壞了。
    直到淩晨時分,江爸江媽才沉沉睡去。
    在席夢思上蹦了沒一會,倆孩子也倒了下去。
    江山帶著小包子睡在其中一張床上。
    拍著江小白裹著棉毛褲的小肉屁股,笑著笑著就睡著了。
    ……
    第二天,日上三竿。
    除了早早跑去上班的江向南,其餘的人一直待到接近退房的時候,才念念不舍的走出和平飯店。
    坐在報社派來的小汽車上,江媽隻覺得這幾個兒子,實在是生得太值了。
    “第一次住酒店,第一次吃西餐,”江媽一點沒避著開車的黎師傅:“我這輩子算是值了。”
    “這才哪到哪呀,”黎師傅一向會說話:“現在政策開放了,好日子還在後麵呢!”
    “我反正已經老了,”江媽也很會聊天:“就留給你們年輕人去享福吧……”
    等小汽車再開回報社的時候,都已經是下午兩點了。
    “噫?”
    看著辦公桌上的兩隻包裹,江山疑惑道:“都是我的?”
    “都是你的,”丁鈴鈴點點頭:“一個國內,一個國外。”
    “好嘞,”
    江山上手就拆:“我最喜歡拆包裹的感覺了,特別是不用自己花錢的這種。”
    “誰不喜歡呀,”丁鈴鈴白了領導一眼:“可惜也沒人送我呀!”
    “別著急,你的好日子也不遠了。”
    “您這話我信,”丁鈴鈴笑了。
    她如今越來越慶幸,當初果斷打申請調到了廣告科。
    現在的廣告科,早已經是全報社獎金最高的科室了。
    不僅如此,這一年來還跟著江山學了不少新玩意。
    這些知識,可是在外麵花錢也學不到的。
    現如今,就她和蔣壯壯的這筆廣告字體,就夠他們驕傲一陣的了。
    此時的江山,已經拆開了其中一個包裹。
    一支暗紅色的真皮方盒,出現在了江山的視野裏。
    登喜路的燙金英文標識,印在了長方形盒子的右下角。
    一見到這,江山已經明白的差不多了。
    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登喜路煙鬥,終於給餘思歸買到了。
    江山拿起盒子摸了摸,相當有質感。
    翻手打開,拿開一本長條形的英文說明書,一支紫紅色的綢袋映入了眼簾。
    小心抽出煙鬥看了看,一把很漂亮的英倫款煙鬥,落在了他的手裏。
    大概翻看了幾眼後,江山又按原包裝給包了回去。
    要聊雪茄他還能說上兩句,煙鬥這玩意他是真不懂。
    但,江山知道,登喜路在煙鬥屆還是很能排上號的。
    收拾完這一堆,江山又打開了另一個包裹。
    不看還好,一看,還真是個好東西。
    “江記者您好,我是俞敏鴻,我現在在江陰的一個英語學習班上課。
    這本子上是我抄寫的三百條英語短語,我們老師對我說……想著您的妹妹也是位高考複讀生,
    就給您寄來了一份,希望可以幫到她……”
    “小蔣,”江山翻開著麵前的英語本:“你幫我去買些高中生需要的文具書本,按這個姓名地址寄去。”
    他指了指包裹上的地址,緊接著又道:“再買兩罐奶粉一塊寄去。”
    “好的,我馬上就去。”蔣壯壯應聲走了出去。
    最後一次高考複讀時,俞敏鴻在江陰市教育局辦的一個英語培訓班裏補習英語。
    帶他們班的英語老師,給全班同學發了一套自印的英語複習資料。
    揚言誰要把這三百條短語背下來,誰就能考進北大清華。
    全班隻有兩位學生信了老師的話,其中一位自然就是俞敏鴻。
    結果,這兩位學生在當年還真就考上了名牌大學。
    這一會,江山看著手裏的英語本,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下小川可有事幹了!”
    ……
    今天的燕京,比前一日要清冷了不少。
    第一場雪,正在漫天飛舞。
    但,新華書店賣文房四寶的櫃台前,卻比以往熱鬧了許多。
    這一會,又一位女營業員匆匆跑了過來。
    “你可算來了,”原本就在裏麵忙著的營業員,終於鬆了口氣:“我已經忙不過來了。”
    “這是怎麽了?”剛跑來的女營業員,奇怪道:“一下就多了這麽多顧客。”
    平日裏,就屬這裏最閑。
    可這幾日的顧客,眼瞧著就多了起來。
    “還不是因為這本《江山鋼筆字帖》嘛,”本櫃的營業員,滿臉的不高興:
    “剛開始也沒什麽人問,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一下子全都來買這本書了。”
    現如今,可不是多賣多得的年代,原本一直清閑的崗位忽然忙了起來。
    營業員一時還真不能適應。
    “我說這位同誌,”
    一位男顧客顯然等不及了:“你怎麽隻顧著聊天,不接待顧客呀?”
    “就是,”另一位女顧客也幫腔道:“你們可不能學《瞧這一家子》上的劉小慶呀,她那可是拍電影。”
    “說反了,劉小慶學她們還差不多。”
    “一點沒錯,劉小慶演得就是她們的服務態度。”
    “哎哎哎,”櫃台裏的兩位女營業員,可一點不犯怵:“還要不要買書了,要買就趕緊排好隊。”
    類似的情景,除了燕京本地的書店,天-津的各家書店也正在上演著。
    這個時候距離《江山鋼筆字帖》的上市時間,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了。
    剛開始,人民群眾都不知道書店裏還有這樣一本教人寫好鋼筆字的書。
    但隻要是知道這本字帖的人,都買了一本回去。
    這其中,多以出版社和書店的工作人員為主。
    漸漸的,知道這本鋼筆字帖的群眾,越來越多。
    時不時,就能在新華書店見到幾位詢問《江山鋼筆字帖》的顧客。
    到了這兩天,購買這本字帖的顧客,一下子就冒出了不少。
    很多上書店買其它書的顧客,見這邊熱鬧,好奇的圍過來打聽一句。
    結果,不打聽還好,一打聽也加入了購買《江山鋼筆字帖》的隊伍。
    一時間,隻要是進書店的顧客,都會買上一本帶回去。
    這其中,還包括不少一出手就是三、四本字帖的顧客,
    一見這情形,原本一些隻象征性訂了些貨的書店,趕緊把電話打去了燕京教育出版社。
    此時的教育出版社裏,正圍著各種小人書、童話書打轉。
    根本沒想到剛上市沒多久的《江山鋼筆字帖》,居然快見底了。
    “這是怎麽回事?”
    熊社長邊走邊問:“我記得這本字帖印了不少,怎麽說沒就沒了?”
    “具體原因我也不清楚,”
    負責出貨的工作人員,緊跟左右:“尤其是今天,來要這本書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哦?”
    “而且下單的數量還不少,到了下午天-津、石-家莊的訂貨電話也來了,要的還都是這本《江山鋼筆字帖》。”
    “是嘛?”熊社長打開了辦公室的門走了進去:
    “原本我同意發行這本書,也是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發行中心多元化、全麵化的政策,沒想到這書居然這麽暢銷!”
    “您沒留一本?”工作人員問道:“這字帖我也買了一本回去,沒幾天的功夫就練完了。”
    “效果怎麽樣?”
    “還真有效果,我還想再給孩子買一本呢!”
    “是嘛,”熊社長若有所思的想了一會,然後果斷決定:“你再觀察一天,如果還有訂貨電話不斷打進來,咱們就發行二版。”
    “這麽快就二版的書,除了那些知名小說,”工作人員笑道:“還真沒見過幾個呢。”
    “你這不就見到了,”熊社長笑著搖了搖頭:“現在想想還是上麵的領導有遠見,我們的確該多豐富些書本的種類了。”
    說到這,熊社長臉上的笑容忽的一收。
    猛然想到了另一本書,一本她在報紙上見了很多次,卻沒有上市發行的書:《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同樣有她這想法的,還有浦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家出版社,對市場的預判一直精準。
    那本常年脫銷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就是出自他們之手。
    相比過去,現如今他們又多了一件可以參考的工具:《東方都市報》。
    “怎麽樣?”浦江科技出版社的葉社長,正在打聽沈叢文的近況:“沈老現在……可好?”
    “問了很多人,”燕京那邊傳來消息:“都說他剛調入社科院當主任去了。”
    “當真?”葉社長確認道:“這消息可靠吧?”
    “絕對可靠!據說沈教授已經上班好些天了。”
    “好好好,”葉社長連叫三個好:“那我就可以放心聯係他了。”
    放下電話後,葉社長低頭看向桌上的好幾張報紙剪輯。
    一水的關於敦煌的新聞報導。
    【依照著名學者沈從文教授撰寫的《古代服飾研究》上記載……】
    【這一說法,也在知名曆史專家沈叢文撰寫的《古代服飾研究》上出現過。】
    【來自日-本的錢幣發行部門,專門就古代服飾一事拜訪了沈叢文教授。】
    【根據《古代服飾研究》(沈叢文著)上的描寫,大型歌舞劇《絲路花雨》的服裝師,及時對演員的服飾做出了調整……】
    “難怪《東方都市報》該如此大篇幅的報導有關沈老的新聞,”葉社長感慨道:“原來人家早已經上岸了。”
    葉社長這會已經能預見,有不少人正在尋找這本《古代服飾研究》的蹤跡。
    正當熊社長和葉社長,都準備向沈叢文提出出版邀請的時候。
    坐在辦公室裏的沈從文,正在接待兩位麵帶笑意的女同誌。
    “沈教授您好,我們是商務出版社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