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提高了5倍撫恤金的新聞

字數:9612   加入書籤

A+A-




    

    

    第269章 提高了5倍撫恤金的新聞

    然而,就在惠美廣告公司,以強硬的服務態度教授“大白兔”糖果廠,如何適應資本市場的時候。

    惠美廣告的另一間貴賓接待室裏。

    市場部、設計部、以及製作部在類的三大分部,正在向麵前的大客戶,奉上自己精心製作的廣告小樣。

    這家擁有超級待遇的香江大客戶,就是經常出入於江湖的幸福牌麥麗素。

    相比1986年才會在內地出現的麥麗素,香江的同誌們已經早一步吃上了。

    畢竟,整個江湖的中毒人士,都在等著它去解救呢!

    香江城麵積雖小,但江湖地位一向不低。

    80年代的香江,更是可以比肩紐約的地方。

    繁榮旺盛的市場,也令廣告公司的規模與隊伍不斷壯大。

    這裏既有奧美、惠美、盛世長城這樣頂級的4a廣告公司,也有極富特色的土生廣告工作室。

    在它們當中,也包括了成立於1975年的“黃與林”。

    “黃與林”廣告公司不但匯集了黃沾、林燕妮兩位文案大師。

    之後,還加入了另一位文案秀才,香江十大填詞人之一的林振強。

    這位林先生和黃沾一樣,一邊忙著廣告公司裏的活,一邊還抽空寫出了《千千闕歌》、《每天愛你多一點》、《秋去秋來》等經典名作。

    霓虹閃爍、才子紛湧的鎏金年代,香江的這些廣告公司,可謂是風頭十足。

    即使在之後進入內地創辦了分部,也大都服務於外資或港澳品牌。

    這些加入4a或奔著4a標準去的廣告公司,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客戶開到哪了,他們就跟著去哪。

    【所謂4a廣告,即美-國廣告協會的英文縮寫: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4a協會的運營主要靠會費收入和提供服務收取的費用,是多數廣告公司夢想加入的組織。】

    90年代初期,內地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奧美廣告公司就跟著聯合利華在魔都設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而他們來到內地後服務的第二個大客戶,就是當時無車能及的大眾桑塔納。

    那段時間,鋪天蓋地的桑塔納廣告,幾乎做到了隨處可見。

    為了匹配對方支付的高昂廣告費,這些4a公司往往也會奉上最頂級的服務。

    每次與甲方會麵時,作為乙方的廣告公司都會派出浩浩蕩蕩的一縱車隊。

    往往一個大客戶,就會出動6、7個部門共同協助服務。

    而“惠美”廣告此時為“幸福”牌麥麗素,同時安排的三個對接部門,就等於開始向4a廣告的規模靠攏了。

    這一會,貴賓室的電視機裏,正播放著剛完成的廣告小樣。

    屏幕裏的大紅色麥麗素鐵盒,正跟隨著tvb女星莊文清的步伐,不斷出現辦公桌的抽屜裏、奔馳車的副駕座位上、小孩子的生日宴,和大團圓的年夜飯桌上。

    最後跳上屏幕的一句廣告詞:麥麗素、送禮好、禮到心又到。

    走的就是一大吉大利的伴手禮路線。

    參考貴賓室裏的氣氛來看,甲方似乎很滿意這條廣告的創意。

    然而,相比這一邊的皆大歡喜,“大白兔”奶糖廠的工作人員,卻在最後一刻推開了桌麵上的報價單。

    “既然你們一再建議我們去其它廣告公司試試,那……我們就接受這個建議吧!”

    已經沒有必要多做停留的白經理,起身告別準備離場。

    “你們當真要走?”

    惠美的接待小組,顯然沒料到對方竟然如此聽勸:

    “如果伱們打聽了一圈價格後,再想回來的話,也許就不是這個報價了。”

    “嗬,”

    白經理嗬笑了一下,原本還以為對方會在最後一刻有所挽留,沒曾想收到的竟是一句警告!

    如果換作是去年,他作為一位“大白兔”駐港辦事處的負責人,還真使不了轉身就走的性子。

    因為,如果沒有一則洋氣的廣告,根本甭想在香江的糖果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那個時候,他們還隻能按著香江廣告公司的設計路線走。

    但,今年不同了。

    來“惠美”之前,浦江的廠領導就已經和白經理交待過了。

    如果“惠美”又想策劃一出“動畫真人”的高科技廣告,就趕緊立馬走人。

    現在倒好,別說製作費了,連設計費都跟著漲了。

    依照上級的指示,白經理這會肯定隻能走人了。

    可,就在他們剛走出會議室大門的時候,會議室裏的說話聲跟著就飄了出來。

    “走了也好,十秒的廣告,公司還真沒做過呢。”

    “我們也不在乎啦!”

    “十秒鍾能有什麽內容,看看隔壁的幸福麥麗素,不斷切換的畫麵才是最好的廣告宣傳。”

    “他們就是這樣的,還是太窮了。”

    “小家子氣!”

    “嫌貴的話,幹脆回內地好了,聽說那邊的設計費最低隻要五千塊錢。”

    “不會吧,這麽少?”

    “你沒看過那邊的廣告吧,根本就沒什麽設計可言的。”

    “但內地廣告公司設計的‘白貓洗衣粉’小廣告就很好呀,那個才5秒。”

    “那個純屬偶發事件,很多知名廣告設計師都已經說過了,明星和高科技廣告才是大勢所趨。”

    “是了,很多廣告人一生也隻有一支佳作。”

    “如果大白兔公司仍堅持把時長控製在10秒以內的話,也不可能再得到白貓洗衣粉那樣成功的小廣告了。”

    ……

    浦江,東方都市報社。

    根本沒什麽設計“可言”的江山同誌,正與“太平洋”影音的廖明祖,埋頭簽訂著全權委托宣傳的合同書。

    “江科長,”

    在交換了合同書後,廖明祖緊緊握住了江山的手,就像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

    “我把太平洋和朱逢博都徹底交給你了。”

    “放心吧,我們春風度會對它們負責的。”

    “那麽接下來,我該做些什麽?”

    “首先,你得抓緊時間把各大主要城市新華書店裏的進場手續辦好。”

    “廣-東那邊都好說,浦江這也差不多了,就擺在書店的唱片櫃台,”

    一盒磁帶根本不占地方,廖明祖早就讓手下人拿著廣-東廣電出具的介紹信,去走程序了:

    “但,哪怕是廣-州本地的書店,也隻肯留下一百盒的數量。”

    “多少都不礙事,”江山覺得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顧客才是最緊要的。”

    等客源上去了,訂貨的數量自然就跟著上去了。

    “是啊,如今這些銷售單位也是看在廣電的麵子上,才下的訂單。”

    “有人買嗎?”

    “有倒是有,但是不多,”廖明祖尷尬的笑了笑:“我們那邊其實早就在流行鄧麗君的磁帶了,至於朱逢博的歌嘛……”

    他沒有繼續再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

    “看來和香江的情況差不多呀,”江山將合同鎖進了抽屜裏:“所以說,要想把80萬盒《薔薇處處開》賣出去,還得依靠咱們中部地區的人民。”

    “所以……我該先做點什麽?這次來浦江,我也帶了幾個人過來,”

    廖明祖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可不會當甩手掌櫃。

    與江山簽訂合約的目的不是為了拿筆賠償金,而是為了將磁帶全部銷售出去。

    因為隻有這樣,“太平洋”影音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要不,我帶人出門推銷磁帶去吧?”

    “嗯?”

    江山驚訝的看了廖明祖一眼,到底是來自沿海城市的同誌,主動出擊的意識就是比這邊強。

    看來浦江的海還是不夠浪!

    直到這時江山才想起來,在“太平洋”影音的發家記事簿上,就清清楚楚記著那麽一段。

    【回到內地後,廖明祖天天帶著同事遊走在各大商場之間,但依然沒有將磁帶推銷出去……】

    “你一‘太平洋’公司的總經理,”

    江山趕緊給對方助長些氣焰:“怎麽能走上街頭兜售磁帶呢?”

    “什麽總經理,”廖明祖滿不在乎的擺擺手:“再不把磁帶賣出去,公司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知道你著急,想賣就去賣吧,”

    江山也不再攔著對方,有些事如果不讓對方去經曆一下,也體現不出自己的能耐不是:

    “明天我約了朱逢博老師拍宣傳照,你要是有空的話也跟著一塊看看吧!”

    “你已經和朱逢博見過麵了?”廖明祖沒想到對方的速度還挺快的:“怎麽?之前香江的那張宣傳照不行?”

    “行啊,但如果宣傳照豐富一點的話,效果會更好。”

    江山見過那張宣傳照,一片茂密的綠葉中,身穿一件花襯衣的朱逢博笑得輕鬆愉快。

    “聽你的,”廖明祖也覺得有道理:“該掏多少宣傳費,你盡管告訴我就行。”

    “放心吧,都會算在成本裏的。”

    廖明祖笑笑沒再說什麽。

    他心裏清楚,和香江百代的宣傳費用相比,內地這一塊隻能算是灑灑水啦!

    就在江山將廖明祖送出報社大門的時候,總編室裏的當日編前會,已經進行了一小半了。

    屋外的寒風,一點沒影響辦公室裏的文學氣氛。

    “哎呀,當了那麽多年的總編,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歌唱家親筆寫的文稿呢。”

    “也沒多少年吧,”蔡文升笑著提醒了一句。

    江海同誌隨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見過?”

    “我也沒見過。”

    夾著一支煙的江總編,彈了彈手裏的兩篇文稿:“全國都是頭一份。”

    “那……”榮斌忍不住問了一句:“咱們發嗎?”

    “肯定發呀,”蔡文升趕緊說道:“這可是二位女歌唱家親手交給江科長的文稿,在這之前她們也找了幾家報社,但別人都不敢發表。”

    榮斌:“我們報社就敢了?”

    “放心吧,”

    江總編手裏的煙,扶搖直上:“江山已經打聽過了,接下來《文匯報》和《解放日報》都會跟進的。”

    一聽這話,抿著嘴的榮斌立馬就明白了,看來這位江科長還是和從前一樣。

    不但緊盯著對家打出的牌,就連對家手裏的牌,也能知曉一二。

    這,就是朋友多的好處呀!

    很快,一直揣著好奇心的排版編輯,終於見到了兩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稿:《我們要唱新的時代曲》《有關鄉戀的氣息式唱法》。

    這兩篇原本應現世於1980年下半年的文稿,將提前出現在了《東方都市報》的頁麵上。

    “大家還有什麽要說的?”

    江海在剩下的幾篇新聞稿上簽上字後,直接丟給了排版編輯。

    “還有件事,”

    蔡文升從文件袋裏抽出了一迭文稿。

    “前段時間江山讓我去聯係一位部隊的記者,這是他寄過來的幾篇采訪稿,”蔡文升稍稍頓了一下:“大家一塊看看吧。”

    隨著一頁頁文稿的相互傳遞,總編室裏漸漸沒有了一絲聲響。

    直到暖爐上的開水壺,嗚嗚撲騰的時候,蔡文升才起身將它拎了起來。

    啪的一聲巨響。

    江總編的手掌,眼瞧著就紅了起來:

    “他奶奶的,養了個狼崽子,”江海咬著牙道:“跟這幫玩意還講什麽紀律,他們也配?”

    “居然早就在邊境修築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暗堡的機槍孔都是衝著我們這邊的,咱們難道就一點沒發現?”

    “發現了,還能給他們送去那麽多的物資。

    “咱們自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難道就為了給他們送糧送槍?”

    “所以說,這一仗打得還是太輕了,去年居然還有人提出了反對!”

    “誰反對,就讓誰搬過去住得了。”

    “那……”蔡文升環顧著一圈的義憤填膺:“這些稿子咱們能發表嗎?”

    一句話,令整間辦公室再次沒了聲音。

    時針滴答滴答的走在不容改變的軌道上。

    一直大口吸煙的江海同誌,正死死的盯著手裏的文稿。

    自反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宣傳部的指導方針也跟著下達到了各家報刊。

    有關前線傳來的一切新聞報導,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

    這一塊緊跟主報,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有的消息必須在第一時間發表,而更多的則:或延後、或刪減、或不知去向。

    就在各位感慨自己沒有雄厚實力的時候,一路小跑的江山同誌,終於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

    “怎麽了這是?”

    剛進屋的江山,順著打量了一圈:“怎麽都這幅表情啊?”

    “還不都是為了你要找的這些稿子。”江海點了點桌上的幾頁紙。

    當江山拿起文稿時,驚喜了發現了‘李存葆’的署名:“可以啊老蔡,李記者都給你把稿子寄來了。”

    “寄來又有什麽用,”蔡文升忍不住歎氣道:“我也不敢幫他發表呀!”

    此時,握在江山手裏的幾篇采訪稿,將在兩年後組成一部知名小說。

    它,就是之後以一己之力將前線戰士的撫恤金,一舉提高了5倍的《高山下的花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