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捧殺之計
字數:4827 加入書籤
武皇雖然年事已高,卻一直精神矍鑠,身體硬朗。
而且這麽多年來都未曾聽說陛下生病的消息,怎麽突然間就要駕崩了呢?
柳仲卿慢悠悠地喝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現在太子還是李雲興,以後會發生什麽,就不用本官再提醒你們了吧?”
眾人咽了咽口水,最後跪拜在柳仲卿麵前。
“吾等願誓死追隨柳大人!”
柳仲卿露出滿意的神情,揮手道“你們要追隨的不是我,而是一個明君。”
“柳大人一心為國,實乃吾輩之典範。”
“請您放心,我們必定全力支持!”
眾人紛紛表忠心。
柳仲卿笑眯眯地點點頭,心道這才對嘛。
太子想要掌權上位,可這天下百官都隻聽他柳仲卿一言。
他便要看看,這李雲興還能翻出什麽浪來!
“宰輔大人,那太子要出城去西北大營,我們是否要暗中……”
鏡學真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皇宮之內有禁衛看守,又有繡衣禦史暗中保護。
但出了宮,形勢便是瞬息萬變。
大鴻臚戚鳴連忙附和,“沒錯,太子殿下私自出宮,不幸殞命於山野。也是個極好的計劃。”
“你們當真是不帶腦子?”
柳仲卿鄙夷地看著二人。
“諸位可知道,如今在太子殿下身邊的是何人?”
“廉湛,廉大司馬。”旁邊的宰輔長史替眾人答疑解惑。
其餘幾人的臉色各異。
鏡學真是幾年前才從揚州提拔上來的,對廉湛的功績知之甚少。
隻知道廉湛曾是護國將軍,受皇上親封為大司馬,主管軍事政務。
但是因為柳宰輔在朝中勢力龐大,廉湛在軍中的話語權遠遠不夠,這個職位也是空懸了許久。
可,大鴻臚戚鳴卻臉色沉了下來。
他是為朝多年的老吏,深諳朝堂之事,深知這個廉湛的可怕。
宰輔長史繼續道“各位大人,可別小瞧了廉湛。他的戰績足以書寫成上百部戰例兵法書籍,名傳千古。”
最初廉湛也是一無名小卒,隻因身材孔武有力,性格堅毅勇猛,被選入征戰匈奴的隊伍之中。
成為武朝軍製中最低階的伍長,一共隻有五人。
其中便有車騎將軍,展伯長。
但廉湛卻憑借這五人小隊,單挑了匈奴的一個部落,並斬殺匈奴大祭師。
從此,廉湛戰神之名赫赫。
再往後,廉湛率領小伍成為一線戰士,擊潰了匈奴十萬大軍。
最高紀錄,曾在一場戰役中達成“百人斬”的奇跡!
“百人斬”的榮譽,是無敵的象征。
這樣的戰績,誰人不敬佩?
就連當今聖上也對廉湛讚賞有加。
他麾下五百驍勇善戰的戰士成為新一代虎豹騎統帥,橫掃天下,建功立業。
廉湛成為了匈奴人的噩夢,也成了武皇的左膀右臂。
自此,在戰鬥中,隻要遠遠看見“廉”字旗。
匈奴兵便會嚇得屁滾尿流,如鳥獸般四散而逃。
所以才有了這以廉湛一人可抵匈奴千軍萬馬的美譽。
“他不僅驍勇善戰,深諳兵法謀略,還精通陣法布局!”
“就連他帶出來的兵,都個個勇猛異常。”
說起廉湛,戚鳴更是歎服不已。
他見識過廉湛率領虎豹騎橫掃北疆,自然也知道廉湛的厲害之處。
能讓匈奴王俯首稱臣,自退三千裏以求兩國停戰。
足以證明,廉湛的恐怖之處。
柳仲卿點點頭,“如此之人守在太子身邊,你們還想行刺?簡直是癡人說夢。”
這樣看來,仿佛李雲興有了廉湛就成了刀槍不入的銅牆鐵壁。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鏡學真問。
柳仲卿輕描淡寫地說道“太子終究隻是一隻困獸。”
眾人一愣。
“大人,你是說……”
柳仲卿微微頷首,“我們無論是刺殺還是與他作對,都是給太子創造立功的機會。”
“太子的勢力越大,對我們就越不利。”
“既然太子要做皇帝,那我們就告訴他,他是個明君。”
柳仲卿眼底閃爍寒光,顯然已經打定了注意。
眾人聽罷才恍然大悟。
“柳大人,你的意思是架空太子?”
“沒錯。就像對武皇一樣,這天下就還是我們的。”
戚鳴咂摸了一下,方才明白柳仲卿的意思。
皇帝太子通常是無法出宮的。
此前,他們一直與太子明著針鋒相對。
反倒讓太子屢屢得手,不僅在朝中殺了他們的心腹,還在民眾心中樹立起了威望。
如今,柳宰輔所言則是用鈍刀子慢慢磨。
假意奉承太子,切斷外界一切的信息源,將天下描繪成一幅太平盛世。
這太子信也好、不信也罷,最終是難以掌握天下全貌。
封住了他的“眼睛”和“耳朵”,即便他有滿腔抱負,也施展不開。
這樣一來,皇室的權柄就徹底掌握在了柳家手中。
這就叫釜底抽薪,釜底抽薪啊!
鏡學真聽完之後,激動得渾身顫抖,“妙啊!”
“宰輔高明!隻要這樣一來,太子便不足為懼了!”
柳仲卿擺擺手,阻止眾人拍他馬屁。
隨即宰輔長史掏出一疊奏章,大聲朗讀起來。
“臣楊廷和,任荊州南陽郡郡守,向武皇舉報揭發朝中結黨營私、貪汙枉法之事實。前有朝廷撥發賑災糧十萬石,送到之時,不僅摻了泥沙,而且數量少了近三分之二,民眾苦於沒有糧食,餓殍遍野。”
“臣屢次上書揚州州牧蘇天洋查辦此案,然而尚未審訊完畢,就因諸多原因,無法繼續追查下去。若非荊州州牧與大司農有私交,又豈敢有如此欺上瞞下之行徑?”
“故上奏都城,望武皇能徹查荊州州牧貪汙一案,還百姓以公道!”
大司農鏡學真聽到這份奏折,渾身冷汗直冒。
沒想到區區一個郡守竟敢越級上奏,若這封奏章傳到武皇麵前,那他必定難逃一死!
“這封奏章,被本官攔下了。”
“但你們要知道,隻要有一封落到太子手上,會是什麽下場。”
“記住,以後做事,幹淨一點。”
所有人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連忙應答“謹遵宰輔教誨!”
各大臣從柳府離開時,已是深夜。
夜色漸濃,黑幕籠罩大地,皎月也失去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