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繡球選親

字數:4689   加入書籤

A+A-




                      “末將謹遵太子教誨!”眾人齊聲高呼。
    其中隻有一人,神色凝重,全無半點歡喜之意。
    “太子,老臣鬥膽一問,這西北大營的將軍人選是?”
    廉湛果然是老狐狸。
    李雲興微微一笑,隻有他抓住了重點。
    李雲興安排了指揮使,又補了營中一部都尉的空缺,卻始終沒有提最重要的位置。
    將軍之位,該由誰人來坐?
    廉湛已是大司馬,統管武朝軍政,不可能常年駐守在軍營之內。
    那這個位置,莫非李雲興還有後招?
    “廉將軍,你可知如今四個大營勢力幾何?”
    廉湛愣了一愣,隨即回答道。
    “東北大營常駐幽州,由秦忠義帶兵抵抗匈奴侵擾,他們兵大多擅長騎術,戰鬥力不可小覷。”
    “東南大營由柳家長子督陣,居於揚州與膠州的交界之處,乃是富饒之地,其兵雖然人數較少,但勝在裝備精良。”
    “西南大營的將軍公冶康聽說是個極為油滑之人,屬於少有的中立派,盤踞益州多年,卻從不問政事。”
    李雲興聞言點點頭,“分析得絲毫不差。那你覺得這營中又有多少他們的耳目?”
    這個問題一下把廉湛問到了。
    從秦忠義不惜讓自己兒子深入潛伏到西北大營來看。
    每個派係必定會在各個軍營之中安插自己的眼線。
    說不定,現在太子殺了張津瑜,碎了秦晟的消息早已傳到了武朝的各方勢力之中。
    “所以,殿下是想來一出繡球選親?”
    “正是。”
    廉湛不得不在心中感歎,這就是帝王心術。
    縱使知道軍中已有眼線,若是硬查,說不定還會使本就散漫的軍心徹底崩潰。
    幹脆來一招繡球選親,故意將將軍之位空缺。
    以將軍之位為繡球,將那些藏於陰暗角落的鼠蟲全都勾引出來。
    在鼠蟲潛伏的時候,是極難捉到他們的蹤跡的。
    但是在他們想要尋找“食物”時,便是最佳的下手時機。
    那有心想要謀得權位之人,必定殫精竭慮,力求上位。
    隻是,此舉恐怕對展駿更是危險重重。
    在場廉湛、展伯長均是看不出表情的凝重。
    李雲興也不強迫,直接向展駿發問。
    “展駿,你可知繡球選親是何意?”
    展駿隨年少,但絕算不上愚鈍。
    “臣明白,便是太子殿下要從軍中擇一良臣為將。”
    “那你可知,你是都尉統領,也有這個機會。”
    “臣謝太子殿下恩典。”說罷,展駿便要跪下。
    李雲興卻擺擺手,不讓他跪。
    展駿雙手握拳,膝蓋半曲僵在原地,不知為何。
    “有這個機會,也代表別人會搶走你的機會。可能是名譽受損,可能是缺胳膊少腿,更有可能是讓展指揮使白發人送黑發人。”
    “本宮可以給你這個機會,也可以撤回你的授令。”
    “你如今可以想清楚了再回答本宮,這機會,你要?還是不要?”
    廉湛與展伯長雖是多年至交,但是不代表他會願意讓展駿冒頭賣命。
    但世事皆如此,你不願意承受風險,也就不配品嚐勝利的果實。
    要想跟著李雲興,就要做好隨時掉腦袋的準備。
    隻有殺出一條血路,才有資格站在李雲興的麵前,享受榮華富貴。
    展駿咬牙,似乎做下什麽重大的決定。
    “臣不悔,請太子殿下成全!”
    “很好,你既然選擇留下,就該清楚,這一條路注定坎坷難行。”
    “臣……願為太子殿下舍命一戰!”
    李雲興滿意的頷首,轉而道“展指揮使,令郎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膽識,本宮很是欣賞。”
    展伯長全程都未敢喘一口粗氣。
    隻有他知道,方才太子給的根本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判斷題。
    展駿因畏懼而反悔,便是選了錯誤答案,隻有一死了事。
    伴君如伴虎,便是不問對錯,按君王的意思去做就行。
    好在展駿的回答,令太子十分滿意。
    “既然西北大營之亂已定,那本宮便先回都城,還有不少事需要本宮去做。”
    “恭送太子殿下。”
    展伯長等人叩禮跪拜,廉湛則與李雲興一同回都城。
    與李雲興暗中同行的還有江常、江山兩人帶領的繡衣衛。
    隻是這次回城之路,卻比李雲興想的還要艱苦。
    “老爺公子,救救我們吧……”
    離都城還有一百裏的驛站之中,李雲興與廉湛準備休息半個時辰,讓馬歇歇腳再出發。
    或許是因為李雲興身著金線繡的蟒袍,一看便非尋常百姓。
    不少衣衫襤褸的乞丐都跪伏在他身邊,祈求能夠分到一些銀錢。
    可李雲興是太子,出門何時有過錢?
    “滾滾滾,都給老子滾出去,打擾我們做生意,小心連剩菜葉都不給你們留!”
    小二端著茶水上來,便看見一個老翁正要上手去拽李雲興。
    雖然他不知道李雲興是何人,但看身旁的廉湛,一身肅殺之氣,便知道是官爺。
    連忙一腳將老翁踹開,不允許他再入茶室之內。
    那老翁也不敢多言,他們為了逃水患,一路從荊州顛沛流離到這邊。
    這店小二看著凶神惡煞,但每日剩菜卻沒少分給他們這些災民。
    所以他也隻是討好的看著小二,連連退出了驛站的大門之外。
    李雲興皺著眉,看了一眼四周,“這裏,竟有這麽多乞丐?”
    小兒擺了擺手,示意不是這麽回事,“官爺,您有所不知,這些都是荊州災民,逃難來的。”
    一說到荊州水患,李雲興神色更是凝重。
    “荊州距離都城有好幾千裏,他們怎麽過來的?”
    店小二歎了口氣,“還不是一路走來的,聽說路上都死了一大半的人。”
    “那為何還要逃?朝廷不是才撥了賑災糧嗎?”
    “根本就沒發到他們手裏,就被那些貪官給……”
    本來準備義憤填膺的大講一通,但看李雲興的模樣,非富即貴。
    萬一他是柳家的人,那自己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隨即店小二換了語氣,“我都是聽別人胡謅的,官爺您就當我是亂說的。”
    之後,不管李雲興如何套話。
    店小二都沒再透露分毫關於荊州水患的事。
    。